APP下载

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18-03-07李明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正性总体负性

李明湜

(山西医科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作出并通常持有的评价,它表达了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是一个人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表现出来的对自我价值的判断。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作出满意判断的程度;情感体验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

当前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于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这一领域。大多数自尊研究表明,低自尊和低主观幸福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Baumeister等认为,高自尊的个体往往从积极方面看待自己,相信自己在很多方面优于他人,在面临失败时更为自信,同时倾向于改变环境,能较好地应对各类问题,达致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都是总体评价性变量,主观幸福感涉及对个体生活的总体评价,自尊涉及个体对自身的总体评价,二者之间呈现出复杂的关系。近年来,国内虽然出现了大量对大学生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各自的总体现状分析,以及对大学生不同群体(如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性比较研究;但有关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尤其是二者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则还不多见。

鉴于此,本文共有四个研究目的:(1)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进行描述分析。(2)对不同群体大学生的自尊、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差异研究。(3)通过相关及回归分析来分别揭示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并采用路径分析法建立两者的关系模式。(4)根据研究结果,尝试对学校教育提出建议,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水平。

通过研究大学生不同群体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并考察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特别是对高自尊大学生和低自尊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进行比较,并对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模式进行探讨,一方面可丰富和深化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另一方面又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自尊、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从山西某综合性重点大学一至三年级在校本科生中随机选取被试350名。四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其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应与其它3个年级有所不同,故不被选取。最后实得有效被试307名,同时获得有效被试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具体分布见表1。

(二)工具

1.自尊测试。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该量表包括10个题目,基于中国大学生的内部一致性较为满意(Cronbach α=0.83~0.84),结构效度可靠。

表1 有效被试的基本特征(n=307)

对该量表第8题的处理。该题目是:“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大多数中国人通常理解为一个正向问题:“我已有自尊,但还不够,希望能获得更多。”但该问卷的原设计者将该题列为反向问题,这可能是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鉴于该题目中文表述与原问卷设计方向矛盾,遂采用钱铭怡在其博士论文“抑郁者目标水平与自我评价的研究”中做的处理,将此题改为正向记分。

2.主观幸福感测试。采用Ed Diener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量表》(该量表已被跨文化研究证实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由郑雪等人修订,包括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四个单维量表。总体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各包含5个条目,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各包含6个和8个条目。

(三)施测方法

将个人的一般情况、《自尊量表》《国际大学调查量表》编排于同一张问卷上,每个量表前均附有指导语。研究的施测时间为2017年4月,地点为山西某综合性重点大学的不同选修课课堂,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研究者本人担当主试。所有施测均在现场一次完成,测试完毕,当场收回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307份。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表2所示结果是根据《自尊量表》和《国际大学调查量表》所做出的对大学生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描述统计,将根据此结果对大学生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分析。

表2 大学生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状况的描述统计

注:SES—自尊;WSWB—总体主观幸福感;LS—生活满意度;PA—正性情感;NA—负性情感;N=307;*P<0.05;**P<0.01;***P<0.001

由表2可见,大学生自尊、总体主观幸福感和正性情感的平均分数均显著高于理论中值,同时生活满意度和负性情感的平均分数显著低于理论中值。说明被调查的大学生总体上表现出了比较高的自尊、总体主观幸福感和正性情感水平,以及比较低的生活满意度和负性情感水平。

(二)不同群体大学生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状况

各不同群体大学生的自尊、主观幸福感及其差异情况见表3、表4。

表3 不同群体大学生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

注:SES—自尊;WSWB—总体主观幸福感;LS—生活满意度;PA—正性情感;NA—负性情感

表4 不同群体大学生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得分差异情况

注:N=307;*,P<0.05;**,P<0.01;***,P<0.001

大学生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测查结果进一步经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男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显著地高于女大学生,同时其负性情感显著地低于女大学生。而不同群体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表5 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及其显著性

注:N=307;*,P<0.05;**,P<0.01;***,P<0.001

由表5可见,大学生总体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1)大学生的自尊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间均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2)大学生的自尊与负性情感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2. 高自尊大学生和低自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

将《自尊量表》的得分高于平均值加一个标准差的被试归为高自尊组,低于平均值减一个标准差的被试归为低自尊组,对这两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见表6。

表6 高自尊和低自尊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注:N=307;*,P<0.05;**,P<0.01;***,P<0.001

由表6可见,高自尊与低自尊大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表现在高自尊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低自尊大学生。

3. 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1)大学生的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各指标的回归,采用了一元回归分析方法,所得结果见表7。

表7 大学生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各指标的回归结果

注:N=307;*,P<0.05;**,P<0.01;***,P<0.001

由表7可见,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各指标的影响是显著的,解释了总体主观幸福感变异8.7%(F=28.944, P<0.001, β=0.294),生活满意度变异9.5%(F=32.166, P<0.001, β=0.309),正性情感变异16.3%(F=59.424, P<0.001, β=0.404),负性情感变异10.2%(F=34.499, P<0.001, β=-0.319)。这说明大学生的自尊对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均有着极其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对负性情感有着极其显著的负面影响。

(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指标对自尊的回归,采用了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所得结果见表8。

由表8可见,被选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有两个: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均显著地影响了自尊,它们分别解释了自尊变异的16.3℅(t=6.019,P<0.001,β=0.322)和3.4℅(t= -3.600,P<0.001,β=-0.198)。这说明大学生的正性情感对自尊有着极其显著的正面影响;而负性情感对自尊有着极其显著的负面影响。

表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指标对自尊的回归结果

注:N=307;*,P<0.05;**,P<0.01;***,P<0.001

(3)进一步考察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式,采用路径分析,所得结果见图1。

图1 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路径分析

由图1可知,自尊分别和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存在着显著的一元线性关系,其标准化回归系数β分别为0.294、0.309、0.404、-0.319,残差系数分别为0.956、0.951、0.915、0.947;同时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自尊存在着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其标准化回归系数β分别为0.265、-0.161,残差系数分别为0.887。整个路径图说明,自尊会对主观幸福感的各指标产生影响;同时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也会分别对自尊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而总体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不影响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三、讨论

(一)大学生的自尊状况

在本研究中,被调查大学生自尊量表的得分为30.39±4.15。与国内学者答会明在大学生中应用SES测试的结果30.69±4.28相近。经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在性别、年级、专业、城乡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在专业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是:该大学是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学科门类各有特色,学生所选择专业(无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的就业前景都比较好,不存在专业上的优势和劣势。此外,本研究也未发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在城乡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本研究的被试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而农村改革的成功则会对农村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尊水平。

(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

被调查的大学生总体上表现出了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研究表明,大学生具有中等偏上程度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和正性情感以及较低的负性情感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分数显著低于理论中值。此结果支持了相关学者的观点:周翠金以江西和贵州两省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只有中等偏下的程度。可能的原因是:这两项研究均取样于在全国来说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江西、贵州和山西),从而导致了这些地区大学生较低的生活满意度。但今后的研究也应有侧重地针对大学生的学习问题、自我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等具体方面展开研究,发现其满意度较低的真正原因。

本研究经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除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外,在其它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有关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研究的结论是不一致的。Lee seccombe和Shehan认为:在整个主观幸福感的水平上,男女是近乎相等的。段建华发现,对总体主观幸福感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男性的负性情感显著少于女生。本研究结果表明,男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显著地高于女大学生,同时其负性情感显著地低于女大学生;而男、女大学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在大学阶段,男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已有了较明确的认知和定位,男性的社会责任促使他们在这两方面比女生更成熟,表现为男生更加理性,更为主动、全面地分析问题,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因此更容易达到满意的程度;同时他们也会在主观上更为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情感状态。相比之下,女性比较感性,容易受外界小事影响。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男性所背负的社会责任使他们内隐地体会到更大的压力,这样互相平衡抵消,最终使总体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三)大学生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分析

1. 大学生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关系。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间均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而与负性情感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拥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即对生活的各方面更加满意,情感更积极。同时,在按自尊量表上的得分高低分组时,研究者发现,自尊高分组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明显高于低分组被试,这与相关统计所得结果一致。这说明高自尊者具有更好的调节自身身心状态的能力。他们在社交方面不拘束并为其同伴所喜爱;不畏惧失败,并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更有信心,并且更有雄心,在学业和工作上更为成功。因此,高自尊者对生活的各方面更加满意,在情感上更加积极,自然在总体上表现出了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2. 大学生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中的情感成分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从路径分析的线性模型图中可以看出,自尊会对主观幸福感的各指标产生影响,而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也分别会对自尊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1)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该研究分别以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为因变量,以自尊为自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自尊能解释总体主观幸福感变异的8.7%,生活满意度变异的9.5%,正性情感变异的16.3%,负性情感变异的10.2%。这说明自尊是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的有效预测因子。大学生在提高自尊水平时会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水平,也会降低他们的负性情感水平。

(2)主观幸福感对自尊的影响。该研究以自尊为因变量,以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是自尊的有效预测因子,它们分别能解释自尊变异的16.3%和3.4%;并且正性情感对自尊的影响是正向的,而负性情感对自尊的影响是反向的。这说明大学生在提高正性情感水平或降低负性情感水平时,都会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

综上所述,正性情感与自尊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负性情感与自尊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且正性情感与自尊之间、负性情感与自尊之间均相互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即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一方面,高自尊者在情感上更加积极;另一方面,个体在实际中又常常能从自己体验到的各种积极、主动、愉快的情感中(例如,从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与障碍最终达到了目标的自豪感、振奋感中)自然而然地增强自信,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其自尊的形成。

总结以上情况,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被调查的大学生表现出了比较高的自尊、主观幸福感和正性情感水平,以及比较低的生活满意度和负性情感水平。第二,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男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显著地高于女大学生,同时其负性情感显著地低于女大学生。第三,不同群体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第四,大学生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第五,自尊会对主观幸福感的各指标产生影响;同时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也会分别对自尊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而总体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不影响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四、建议

积极情感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产生正面影响,因此对积极情感教育应引起重视。除此之外,建议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善于从正面的角度入手,即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帮助大学生实现其情绪稳定,强化内心,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水平。这方面可以参考国外积极心理学的干预方法,如美国的合理情绪教育等。从积极情感教育入手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水平,必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

[1] 李玲.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4,22(2):261-264.

[2] 钟毅平,郭文姣,黄俊伟,等.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3(1):81-85.

[3] 丁凤琴,王勇慧,王振宏,等.国防大学生文化取向、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4):374-381.

[4] 何瑾,樊富珉.贫困大学生自尊、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4,22(3):409-411.

[5] 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25(3):336-338.

[6] 严标宾,郑雪,邱林,等.SWB和PWB:两种主观幸福感研究取向的分野与整合[J].心理科学,2004,27(4):836-838.

[7] 韩向前,江波,汤家彦,等.自尊量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8):763.

[8] 李虹.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133-136.

[9] 汪向东,王希林,等.心理卫生评定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65-90.

[10] Diener E,Suh E,Lucas R.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M].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276-302.

猜你喜欢

正性总体负性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