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8-03-07沈永敏
沈永敏
(河南省新郑市第二中学,河南郑州 450000)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等),通过教学活动,带来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许多弊端,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值得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视。
1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实践中,从教学理念到实际运用层面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打破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现象,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于是自主性学习成为当前高中政治课堂的一个亮点。关于自主学习,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就成了“配角”,变得无足轻重了。于是,课堂上教师变得谨小慎微,话语不多了。有些教师很怕“讲”。不管有没有必要,动不动让学生当众表演,来凸现其主体地位。他们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味地秀出民主姿态,让学生去谈自己的看法,习惯听到的是“认真思考一下,分组讨论讨论,要敢于有不同的声音”这一类声音,却缺乏老师的引导与评价。在这种教学思维指导下,整个课堂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无法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1.2 过分强调形式,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机械地、表面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主要属于表层式学习方式。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新课改强调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善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但是,很多教师没有认真领会新课改的这一精神,片面地认为一节课当中活动越多越好。于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上政治课就是搞娱乐活动,只要玩儿的高兴,课堂气氛好,至于有没有学到知识、能不能提高能力则在其次。这种现象所造成的后果是,师生对课本知识不去做很好分析,对相关的社会生活不去认真的思考和解析,讨论中也没有达成共识,更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没有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无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课演变成了形形色色的“活动”课,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无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1.3 过分注重“激励性”评价方式,政治教学评价标准缺失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明显存在着教学评价标准的缺失。教学评价标准比较单一。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一些地区的改革是“新瓶子里装旧药”。例如,一些地方增加了课堂探究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教案中刻意增加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采用的是教师“满堂灌”的学习方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仍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最重要指标。一些教师运用错误的价值观进行教学评价。笔者最近在听课时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位教师讲授“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内容,老师举了苏格兰就是否脱离英联邦而举行公投的案例。最后,老师引用英国前首相卡梅伦的话“这是民主的胜利”。看到这样的教学情况,笔者感到非常吃惊。这种有悖于正确价值取向的观点居然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与赞扬。新课程虽然倡导教师多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绝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观点,甚至对一些错误的思想也不纠正,否则就会偏离教育的目的。
2 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 坚持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结合,做到“导放”有度
我们必须认识到,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忽略教师的重要作用。当前政治教学中只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略教师引导作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对新课改革理念的误读,很容易导致无秩序的放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教师作用的定义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引导作用。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解决学习的难点,维护良好的学习秩序,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开发优质的学习资源,并对学生自我潜能的开发,学习效果的合理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导放”有度。要想把握好这个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必须重视师生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知识观点的交流,思想火花的碰撞,更应该是情感的沟通,有时候,哪怕是一个眼神的对接。这一切都有利于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次,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认准自己教师的角色,在积极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采用恰当的方式加以纠正。
2.2 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节课当中活动越多越好。小学生和初中生不同,高中生的思想趋于成熟,抽象思维逐渐发达,因此,必须注重他们理性认识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脱离教学目标。我们必须认识到活动知识手段和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科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充分调研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科学制定教学方法,采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形式和活动,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实现政治课传授知识,培养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功能。
2.3 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改明确提出 “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作为发展性评价的有效保障措施。为此,新课程评价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作为考核依据,把学科素养放在突出位置。这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突出德育的主体性价值,注重发展性评价,全面、客观记录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中知识、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动态发展过程,如实反映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同时,还要注意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观点正确独到,就“大张旗鼓”地表扬;学生观点出现偏颇,就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加以指正。总之,高中政治教学评价应该全面、客观,体现时代性,富于科学性,具有创造性,突出政治学科“育人”功能,达到有利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随着新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和学生健康成长。
[1]编写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