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年文化政策变迁研究综述

2018-03-07胡蕾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学术界变迁改革开放

胡蕾蕾

(扬州大学,江苏扬州 225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美好生活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而文化的发展是构筑美好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化政策是文化发展的导航,对于文化政策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1 改革开放40年文化政策变迁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政策变迁”研究的文献,在中国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高级检索,以核心期刊、CSSCI为文献来源,以“文化政策”为主题并含“改革开放”,共检索到42篇相关文献。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于我国文化政策变迁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纵观学术界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政策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聚焦党和国家政策文本

胡惠林教授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治理核心理论和基本路线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政策变迁也经历三次转折,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1989年,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文化大革命”在政治上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整个国家精神生活和精神秩序的转变,历史的惯性作用一直把人们带到1989年才停止下来。第二阶段,十四大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这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文化发展的目标。第三阶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重建中国文化市场和文化市场准入原则,当代中国文化政策开始了一系列创新与转型。第四阶段,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勾勒出了中国当代文化政策变迁发展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时完美的文化政策空间图景。胡惠林教授透过这四个时间段来表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政策变迁的三次转折点,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政策变迁进行研究,划分的阶段较为细致,有明确的划分标志,是学界较为普遍认同的划分法。学术界后来的学者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政策变迁的划分,许多也与胡惠林教授的时间节点相似,例如宛利和金世斌。宛利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政策发生了两次变迁,三个阶段:第一,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这一时期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文化建设也在逐步恢复。第二,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闭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开始蓬勃发展。第三,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至今,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文化发展也在广度和深度上全面拓展与深化。金世斌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政策发生了两次变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道德取向的文化政策时期(1978—1992年);第二,产业取向的文化政策时期(1993—2005年);第三,权利取向的文化政策时期(2005年至今)。二位学者的阶段划分前期均与胡惠林教授相似,后期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做出了不同的阶段划分。

1.2 聚焦意识形态

中央财经大学周正兵教授基于意识形态的视角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政策变迁发生了一次变迁,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建设型意识形态与文化政策(1978—2002年)。第二,和谐型意识形态与文化政策(2003年至今)。周正兵基于意识形态的视角将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政策划分为建设型意识形态和和谐型意识形态两个阶段,认为我国文化政策的制定与意识形态的发展有较大联系,并对意识形态视角下的文化政策变迁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1.3 聚焦国家发展

武汉大学陈世香教授及其学生谢秋山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政策变迁经历了一次变迁: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至十七大以前的文化资本化阶段。第二阶段为党的十七大直至今天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阶段。以党的十七大为时间节点,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政策划分为文化的资本化和文化的软实力建设两个阶段。但笔者认为该划分较为粗略,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文化政策主体还没有冲破思想的牢笼,直到1980年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我国文化政策开始由激进转回理性。因此,将改革开放至党的十七大之前的文化发展全部视为文化的资本化划分较为粗略。

1.4 聚焦领域的分合

上海行政学院胡霁荣,张春美认为 “党的革命理念”“国家文化领导权”“市场经济理性”和“公民权益理性”这四种主要的治理逻辑构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文化政策变迁的场域。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政策变迁发展首先向国家文化领导权与市场经济理性同构的逻辑变迁;其次新的变迁:迈向与公民权益理性相融合的文化治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治国思维出现了“文化转向”和“国家治理转向”。胡霁荣,张春美基于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Foucault)的治理理论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政策的转型脉络与治理逻辑进行了研究分析,1978年党和国家的工作由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主导思维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文化领导权与市场经济理性的逻辑思维逐渐崭露头角。而“文化转向”和“国家治理转向”的出现使文化政策再一次出现变迁。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省级机关分校刘彦武认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政策发生了一次变迁,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对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重构,包括政策回归、主导原则、领域分离三层次。第二是对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完善,分别从文化经济和文化福利两方面分析了其对文化政策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化不再从属于政治”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文化政策回到原有的位置。重申在文化领域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文化的发展和文化政策制定也不再被过分笼罩在政治阴影下,文化政策发生了改变。

2 研究述评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我国文化政策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学者们运用各类文献资料梳理我国文化政策的变迁,并按照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文化政策演变过程等做出了具体探究。在宏观研究角度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总的来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政策变迁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2.1 持久性和客观性

学术界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政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有学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较长。且文化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需要学术界长期跟踪研究,并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客观探究。

2.2 理论性和指导性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政策变迁的研究是在对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种文化政策和文化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我国未来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但相对于文化发展的重任而言,当前学术界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政策变迁和对未来文化政策的发展趋向问题在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型研究两方面依旧比较薄弱,许多既有的研究成果内容较为宽泛,侧重于宏观角度,缺乏针对性。对于未来我国文化政策的趋向规划研究也较少,在这些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

2.3 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政策变迁的研究普遍侧重于宏观角度,多数研究成果对于文化政策的发展演变线路比较清晰,能够明确的划出时间节点。但对于研究对象时间的系统性仍处于待攻坚阶段,缺乏针对性,例如为何在该时间节点发生变迁,其动因、对于当时的意义以及后期影响等没有详细的进行深入研究。

2.4 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型研究比较薄弱

学术界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政策变迁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填补了我国对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政策研究的空缺,但在文化政策的基础应用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对未来文化政策的制定和文化发展的趋向研究还很薄弱。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政策变迁的研究,有利于党和国家认清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发展的趋势,规范文化政策的制定,以便实施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政策,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猜你喜欢

学术界变迁改革开放
法学之路上的女性:一个多视角的观察与叙述——读《法学学术界中的性别与职业生涯》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WTC管理者论坛:共享时代的体制创新(2)——学术界与管理者
清潩河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