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发展
2018-03-07沈倩昉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21
沈倩昉(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21)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改革不断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成绩显著。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日语专业在外语教学中一直属于小语种,在人才培养上数量少,周期长。特别是高职日语专业发展历史短,与本科日语专业教育差距较大。
1 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日语专业与本科院校课程设置重复现象突出
高职院校开设日语专业的初期,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照搬本科院校的现象突出,只注重语言专业课程。受制于高职专科学习年限的限制,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的语言功底无法和本科竞争,而除了语言又对其他专业知识一窍不通,就业受限。虽然对“技能+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大,高职日语专业也尝试了改革,增加了其他的技能类课程。但是,调查发现,日语专业的课程仍以语言课程为主,技能类课程占比较少,专业设置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
1.2 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与本科院校培养研究型人才不同,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也应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时通过走访企业调查得知,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求与本科毕业生有所区别。就商务日语专业而言,企业对本科生的语言要求一般为需具备日语能力考试N1合格,而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语言要求为日语能力考试N2合格。而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语言要求降低的同时,对实际操作能力反而要求更高。由此可见,不仅是语言课程,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技能类课程,也应是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
1.3 师资队伍结构不科学
目前,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教师队伍构成一般分为具备系统日语语言知识的本科院校毕业的人才以及赴日留学海归人才。这些教师虽然语言的教授水平较高,但是教学过程中商务方面知识的讲授能力不足。虽然各学校既精通日语又具有其他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少,但是此类教师实际操作经验明显不足。因此,商务日语专业应用型的核心课程群缺乏专业的教师群。
1.4 校企合作流于表面
作为日语文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主要为外贸业务员、商务·行政助理、软件测试员、日语翻译、对日网络营销、办公室文员。面向的企业虽然分布行业较广,但是学生能胜任的岗位数量有限,大批量的进入企业实习等合作形式应用性不强。所以,目前学院商务日语专业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为校企互动,不定期的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开展企业知识讲座。但是此种校企互动方式较为表面,学生无法深入企业了解一线工作情况,毕业后学生岗位适应时间变长,也造成企业对学生的能力的不确定。
2 促进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发展的策略
2.1 寻求高职日语专业自身特色
积极推进社会调研,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分析人才需求,完善商务日语专业培养方案,落实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要充分依托学校自身的科研优势,结合学校重点学科、地域优势,明确专业特点,强化某一专业方向特长,建立相应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与建设能体现本校高职日语专业办学特色的课程、实训基地,提高自身专业竞争力。
2.2 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要依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考试要求接轨,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课程结构要设计合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得当,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
课程教学分配上,应根据专业自身定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比重。高职院校的专业主要为服务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操作课程比重,强化学生商务日语业务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监控制度,根据客观现实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促使课程体系满足商务日语专业的发展需要。
2.3 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制度
高职院校应协调“引进”与“培养”的矛盾,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发展战略规划。一方面,根据学校当前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规划,有选择性的引进一些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先进教学理念的人才,提高引进人才的使用效能。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师,应积极走出学校,踏入企业,融入与日语密切相关的实际工作中去,将自己深厚的理论基础发挥实际运用效果,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教师们的自身学习注入活力,给专业建设发展打下基础。“引进”和“培养”的相互促进,才能使引进人才与原有人才形成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2.4 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寻求适合的校企合作形式,缩短学生与企业间的距离。商务日语专业属于文科专业,专业定位是培养熟悉国际商务及其他涉日服务等行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业务流程,能够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信息处理和事务管理工作,完成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单证缮制、客户服务等一线工作任务的高端技能型商务日语人才。因此,受企业岗位需求规模的限制,大规模的工学结合模式不适合本专业。针对语言、服务的特点,我们可以创办翻译类、外贸类等符合专业就业岗位需求的实体公司。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够实现实际操作,从根本上实现由模拟仿真式教学到真实业务教学的转变,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
在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更大的竞争。只有完善高职日语专业的育人模式,才能使高职日语专业能够找到一条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日语人才。
[1]古爱萍.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06):102-104.
[2]孙冬梅.胡志华.关于高职院校搞好日语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11).
[3]李萍.高职院校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探索[J].鸡西大学学报.2010.(04):71,82.
[4]白洁.高职应用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开封大学学报.2011.(04):78-79
[5]王欲晓. 高职应用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3):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