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出教研误区,激发教研动能

2018-03-07王先兰江西省湖口中学教师

未来教育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层面教研学校

王先兰/江西省湖口中学教师

从走上讲台的那天起,“教研”二字就与我们的工作如影随形。学校或者教研片区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给出主题,搭建平台进行学习,这成为了我们教研的基本模式。然而,这项让教师受益、教学受益的工作开展起来并没有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这引发了我对学校教研的深层次的思考。

当前,我们的教研工作存在着三大误区。一是管理层面,主观上心存教研促教学的良好愿望,操作上把教研当作一项外在任务强加给老师。二是教师层面,把教研当作一项额外负担,勉强应付。三是操作层面,研究什么?谁来研究?研究的意义在哪?不明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校教研工作真正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呢?

管理层面用质量倒逼教师潜力教研

教师是特殊的群体,也是一群普通人。当我们的管理只是用参加教研的次数、教案的个数、听课的节数等指标来评价教师的教研工作时,操作起来固然简单方便,但这无疑是一种量的考量。学校开展教研工作的目的显然不在此,而是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和高效课堂的构建。怎么办?首先,有必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更新教育理念,促进高效教研”主题讨论,使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教研工作提升到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其次,学校出台《开展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将教学质量与教师的经济利益、职称聘任、评先评优等切实挂钩。用优质课竞赛等岗位练兵方式激发教师产生由教书匠向研究者方向转变的原始动力。用学生评教、教学效果等方式倒逼教师为了荣誉,为了尊严产生强烈的教研主动性。当教师尝到了教研能够让课堂更高效,能让自己更快乐的时候,学校的教研工作必定会走上良性发展的快乐道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管理层面切忌把教研工作的重心放在追求轰动效应的高大上的课题上。要在立足校情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校本教研。

教师层面让教研成为教师追求职业幸福感的内在需求

教师是清贫的、辛苦的。我们没有指点江山的豪迈,无法享有一掷千金的潇洒,甚至有时连感受陪伴家人子女的天伦之乐也显得奢侈。当前,由于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城镇化、信息化以及社会转型期等诸多社会问题,造成了当代孩子比以往时期的孩子难教。这就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验,而老方法已适应不了新形势。教研被教师视作额外负担,是因为教师并没有真正体验到教研带给他们个人成长的快乐。因此,要关注教研的内容和效率,直指课堂,直指教学,让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受益;要关注教研引领的方向,让教师在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的过程中扩大眼界而渴望教研。远离消极,远离浮躁,让教师自愿成为教研的主体,从而真正拥有教师职业的内在幸福感。

操作层面在教研工作中精准发力

当前,各地、各校教研工作开展的情况各有差异。即使在一些名校,教研工作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形式重于内容,很少有系统的选题方向,教研工作失之于粗,失之于浅。而学校教研工作要精准发力,让参加者能够真正的有所获益,一要有相应的理论支撑,比如,“夹生饭”让很多老师难以接受。如果我们弄明白了“树突”理论,懂得教育心理学理论,就能尽可能避免“夹生饭”现象。二要在教研内容上下功夫。磨题、磨课、研教法、探究、学习。课堂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导入、展开、深入,什么时候应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等,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同样值得研究。三是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教研的领头雁。目前,很多学校对教研组长较多地定位在召集者层面。要想学校教研工作做得更好,就需要让那些真正有教育教学科研理想和能力的教师走在前面,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只有这样,学校的教研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学校的顶层设计才能真正得以实施。

猜你喜欢

层面教研学校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校推介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