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须靠真情做主
2018-03-07王祥夫
王祥夫
一般来说,没有真相的小说不足观,而没有真情的散文同样不足观,如果说小说要靠真相做主,那么散文则要靠真情支撑。巴音博罗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还是小说家,其综合起来的那种力道是一般人无法相比的。我们常说某某人以书画养他的文字,或说某某人以文字养他的书画,道理不说自明,这种互补可以大大丰富一个人的表现力。如果一个作家除了文学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无论怎样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在巴音博罗,他的散文深得他绘画以及他诗歌中的要素的滋养,所以,他的散文就情绪的传导与画面感都让人印象深刻。
一篇好散文,能够打动人的地方,更重要的应看它是否有真情在。多少年来,我们研究作家往往会忽略他的出身与成长,往往会把作品与人分开,其实这是有所缺失的。就像我们要了解一条河流必须逆流而上直达它的源头;我们研究一个作家,如果不知道他的出身、他的生活经历、他的爱好以及他的日常行止怎么可以。巴音博罗散文里表现的怀乡之情与他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散文家与小说家不同,小说家的虚构其实是把自己的生活积累腾挪调动重新组合,当然还会有间接的经验与别人的生活传闻加入进来,而散文家却不能如此——散文家自身的经历决定着散文家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什么,对散文家来说,他的出身乃至他的经历直接决定了他作品的质量与可信度。散文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要有很真切的经历与情感作为依托才行。
生活赐予了作家什么,作家只能再把什么返还给生活,就像我们种了葡萄只能酿造葡萄酒一样,你种了葡萄却非要想去酿制杜松子酒,那只能是一个梦想。巴音博罗的散文,从腔调上讲是质朴的,是生活把质朴的质地给了他,其情感是沉潜在文字深处,而不是浮在表层。虽然是诗人,但在散文的写作中,他的诗人激情是隐含不露的,这便是他的修养和审美在起作用。与他的诗歌不一样,巴音博罗的散文展示了他另一种语言的风范,即质朴平实,因为质朴平实,所以读起来才让人觉着平易不隔。应该说,质朴平实的写作是一种大气,一种另样的大气,貌似平实的东西其实最不易操作。为文为艺为人,一涉机巧便不佳,便难以进入大气豁然的境界,就如同侦探小说很难成为世界名著一样。
在我们当下,物质生活空前丰富,而精神生活却日渐荒芜。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在当下,我们身边的真情已经越来越稀薄,其情形几近缺氧呢?正因如此,巴音博罗的散文读起来才让人倍感亲切,其情感之充沛,并不是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那种,而是如地下暗流不休不止,让你看不到而能感受得到。我喜欢这种情态。
读巴音博罗的散文,你会发现,对往事的怀念与追忆应该是他散文的一个核心,其精神家园不是高楼林立酒绿灯红,而是乡下的一草一木,亲人的一举一止,那逝去的草木和逝去的亲人在他的文字里永远鲜活,是情感让他们鲜活着存在。巴音博罗的散文往往让人心里有所触动,而这让人内心有所触动的东西恰恰是作者的真情流露。写散文,如果没有情感最好不要写;写散文,没有情感下笔已是死寂沉沉。巴音博罗的散文植根于情感,而不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生活”二字。生活对于作家来说自不待言,没有生活那你写什么?除此之外,对作家而言更重要的是情感,情感可以让你久久储藏在心中的东西再一次活泛起来,我们的亲人们,大自然中的草木们,记忆深处的蝴蝶虫子牛马羊群们,这些只能在我们的情感中得以重生。巴音博罗的散文,是将情感放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的,他并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总是藏在文字里,这样却来得更加动人。巴音博罗的散文是平民视野的,总是娓娓道来而不故作高深,这也是它们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他不像时下有些散文家那样,即使把注意力放在一只虫子上,也动辄就是数万字,或者把注意力放在天边的一粒星子上,动辄又是数万言。为文与为人一样,你最好是有什么就说什么,故做高深是别一种的哗众取宠,如果我们读一篇本土作家的散文作品,感觉却像是在读翻译作品,这真是一件让人无法忍受的事。读巴音博罗的散文,你所听到的风啸雨滴人声人语,可以体味到的他独特的腔调与温度,这些都蕴含在他的字里行间,让人感怀这是情感的吟唱与大自然的气息。
诗源于伤痛与记忆,其实散文何尝不是如此。怀念过往,我们总是会多少有些伤感,因为过去的日子不会再返回来光顾我们。读他的文字,也能让人感到那种伤感,但巴音博罗的散文是亮快的,用我们家乡的话说是亮亮堂堂,他的散文有阳光在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