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专业教学的多元化改革
——以《合唱、视唱练耳》课为例

2018-03-07杨柳青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文化产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领悟声部教材

杨柳青 康 铮(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高校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寻找一种新的音乐教学方法,提高音乐高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在教育改革的发展中获得一席之地。原有音乐高校在合唱教学方式上存有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教材设置规范以及课堂设置等,导致音乐高校学生在学习音乐时不能进行有效的掌控。但现有模式的改善,不但提升了学生彼此之间的合唱能力,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领悟能力。

合唱、视唱练耳教学目的及内涵

1.合唱教学目的及内涵

合唱是当前高校音乐课程中的重要载体部分,要求在音乐节拍中群体发声高度协调统一,并且在旋律层次上要保持一致。合唱的教学目的是保持当前对音乐情操的完整性以及审美的协调性,从而提升对音乐的进一步认知,其内涵便是净化个人心灵和培养集体荣誉感。合唱讲究的是集体之间的相互协调,所以音乐成员之间要相互包容,配合默契。 男女声带发出的音调和响度参差不齐,会使得后期合唱结果与预想之间存有一定的偏差,所以合唱团队之间要彼此合作,相互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唱效果的协调性与完美性。

2.视唱练耳教学目的及内涵

作为综合性非常强的一种艺术类型,视唱练耳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视唱的基本技巧和技能,熟练掌握音乐中的主要元素,培养良好的乐感,拓展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及视野。视唱练耳教学分为两部分进行,一层次为视唱,另一层次为练耳,其中视唱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按照乐谱,准确地唱出曲调音乐的内涵,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节拍的感知能力。练耳就是通过听觉神经加强对音乐基本元素(高低、强弱、长短等)的辨识能力以及对乐感的记忆能力,以此来提升对音乐的记忆力,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其内涵便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视唱练耳的练习,运用视觉与听觉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唱”和“听”的领悟能力。

合唱、视唱练耳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问题

视唱练耳对后期的合唱具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其中包括发生练习、分声部视唱以及合排三个层面。首先在发声练习部分中,要求发声位置及音色准确度高,但是在实际教学模式中并没有注重元音与辅音的相互搭配,造成后期在合唱部分出现较大的差异性;其次便是在分声部视唱教学模式上,没有注重音高、呼吸以及强弱之间的协调关系;最后便是在合排教学模式中,合排是合唱的最终部分,要求学生横向旋律与纵向合音部分完美搭配。但是实际合排会遇到有休止符的位置点,学生便找不到正确的声部,造成声部切入点不能准确进入的现象。

2.教材设置规范问题

教材设置的不规范性主要体现在高校老师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定适当的教材,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早期对音乐感知能力的差异层面。有些学生对合唱音乐能力领悟较高,能够亲身体验音乐节奏带来的愉悦感,但是有些学生由于先天能力的偏差,适应不了高校老师选定的音乐教材,后期无法跟上音乐领悟的步伐。还有就是在教材选定方式上没有进行体验式教学的设定,这也是当前教材所遗留的重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到音乐作品本身的价值,这便增加了学生时间成本与领悟难度。

3.课堂设置及师资问题

随着当前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与数字化技术发展协调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当前高校在数字化技术方面没有着重体现对音色、乐器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只是在教学课件中进行部分讲解。目前高校教学资源现虽已逐步完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擅长视唱练耳的教学,对于后期的合唱教学却没有着重渗透,对合唱及视唱练耳两方面教学全面掌握的老师很少,这也造成了后期高校教学内容无法开展。

合唱、视唱练耳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措施

1.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实践

教学模式主要从发声练习、分声部视唱及后期合排三面进行了优化实践。在发声练习中要求学生严格把握音色、发声位置及辅音切换点,学生在视唱练耳中要不断练习发声。例如:学生在练习《茉莉花》时,首先要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再以三音回转把握音色,这样才能将《茉莉花》开端部分把控好。其次便是对发声位置及辅音切换点的掌控,发声位置的把握点要求学生在合唱头声时,尽量将声音竖起,以气息对发声点进行支撑,这样才能将声音平缓地过渡。例如学生在合唱《黄河大合唱》开头:“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多声部音节中,将发声位置控制在第一个音节,后面的气息便会加强,这样便可以达到合唱气势蓬勃的效果。

2.教材设置的优化改革实践

教材设置的优化改革首先保证学生能够亲身进行体验,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便是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从而对单个音乐要素以及对音乐的审美感知都有逐步的提升。例如:在教学课程中学习二八、前十六、后十六等基本节奏时,学生首先以自己参悟的方式去感受音乐节奏的快慢程度,犹如时而行云流水,时而错综交杂,这样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巩固。另外在选用教材方面,随着当前教师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对选用教材方面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大多数学生学习领悟能力进行教材的选定。其次对于学生先天性条件的不同,将学生在合唱部分音节结构上进行划分,一部分学生适于合唱开头,一部分学生适于合唱结尾,这样教材在选定结构上也较为合理。

3.教学设置及师资优化改革实践

教学设置的优化实践主要体现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例如:学生可以登录学校专用平台,观看老师的简短教学视频,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设立微课形式,可以提升学校专业的知名度。微课现已逐步应用于各种课程,不仅仅体现在音乐方面,在计算机、英语、绘画等教学方面都有应用,并且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师资力量方面,要招募社会音乐人才,不能仅仅局限于高学历的招募,要招募音乐、阅历丰富的全面人才,这样才能全方位培养人才。

结语

通过对合唱视唱、练耳在高校课堂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究分析,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式,重视学生音乐基础,帮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不同方向的定位,更好地使其完成对音乐梦想的追求。

猜你喜欢

领悟声部教材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多么痛的领悟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