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8-03-07徐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性格肢体

徐倩

(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盐城 224000)

无论是对于舞蹈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构建,还是基于舞蹈专业相应课程教学的展开与实施,音乐理论基础都是极为重要的构成。舞蹈和音乐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无论是在舞蹈的练习还是在舞蹈的教学中,音乐都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元素。某种程度上,学生舞蹈素养和舞蹈表现力的形成是基于学生基本的音乐基础和音乐素养而构建的,而好的舞蹈呈现和舞台表现力,又和学生对于音乐这一重要艺术形态有良好感受紧密相关。

1 音乐基础理论和舞蹈专业的关系分析

音乐基础理论和舞蹈专业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舞蹈教学中离不开背景音乐,而大型的舞蹈表演往往也是基于相应的背景音乐展开的。梳理和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能够让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意识到,丰富自己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1.1 让舞蹈更加丰富立体

首先,音乐是让舞蹈更为丰富立体的构成元素,会让舞蹈的呈现有更好的依托。对于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不是简单地在舞蹈训练或者舞蹈表演中呈现肢体,肢体语言是他们的工具,更大程度上,更深入的舞蹈表演是呈现故事情境,进行情感传递与表达,呈现某种内在的思想情感。我们还会看到这样一种舞蹈形态,舞蹈表演和音乐紧密结合,而表演者的肢体语言正是在呈现音乐内涵,表现音乐的主题或者主旨。这不仅充分体现出舞蹈和音乐的紧密关系,这也向我们揭示,学生如果对于音乐的感受力不够,自身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与牢固,就无法对于音乐作品有非常深入的理解,自然也不可能利用肢体语言来呈现作品内涵。而丰富的音乐感受力,充分构建两者间的关联,则能够让舞蹈表现更加丰富立体,也更具感染力。

在很多舞蹈表演和舞台呈现中,通常是将音乐作品背景,同时,音乐也是舞蹈表演的一种向导。例如,舞剧《好大的风》,在第一段“回忆”中,创作者利用以电声模拟刮风的效果,由小变大,由远至近,把观众带入了故事氛围中。到了舞蹈的第三段“象征”时,把舞蹈推向高潮的是唢呐的呼喊、强烈的鼓声、钹声与弦乐的演奏。最后,伴随着一阵狂风呼啸声,故事进入了结尾,音乐的寓意仿佛是要把这动人的故事吹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为之感动。这是一段很有表现力的舞剧,也充分彰显了音乐和舞蹈的内在关联。

1.2 让舞蹈教学更有效的展开

在针对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无论是基础课程教学还是专业课程的教学,通常都离不开音乐的伴随。基础知识的教学中音乐往往是背景,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衬托,音乐能够带给学生节奏感,让学生的舞台表现和肢体呈现更加清晰准确。而如果是专业课程的教学,或者是舞蹈剧的编排,则更加离不开音乐。舞蹈剧通常是以相应的音乐题材作为向导,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感受,用自己的肢体将音乐中的故事、情节乃至形象都展现出来。无论是哪种形式或者哪种侧重点的教学,音乐都是舞蹈教学重要的支撑和导向。学生如果在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上较为缺乏,将会很难进行教学主题中,还会直接影响到自己舞蹈专业能力的形成与强化。

1.3 让舞蹈呈现更具创新色彩

教师经常会借助音乐作品来考察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训练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基本功。会让学生聆听一段音乐或者曲目后,让其用肢体音乐将这段旋律进行再现。这就是音乐和舞蹈间可以紧密结合的一种体现。不仅如此,学生好的舞台表现和舞蹈的呈现,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中,能够让我们听到那种旋律,帮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中畅游。此外,音乐的辅助能够让舞蹈呈现更加具备创新色彩,可以给学生以灵感,让他们找到舞蹈编排的方法。作为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丰富自己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具备非常明显的必要性。这不仅在于舞蹈和音乐间的紧密关联,这也在于两者的相辅相成,才能够让舞蹈专业的学生有更好的舞台表现力。

将音乐和舞蹈教学进行结合的方式非常多样,我们可以融入更多具备创新色彩,训练效果更明显的方式。比如,让学生欣赏一段低沉、缓慢的乐曲,让学生们插上思维的翅膀去想象。他们听后,会认为是笨重的大象、顽皮的狗熊、懒洋洋的肥猪及慢吞吞的乌龟等。他们的想象是正确的,因为这些动物都是笨重而缓慢的。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动作,学生们在音乐伴奏下手舞足蹈,表现各自想象的动物,还可以进行一些故事情节的设计,然后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故事的表达。这种教学结合不仅再现了音乐与舞蹈间的紧密关联,这也是让学生的舞蹈呈现更具活力以及更加富有创新色彩的方法。

2 音乐基础理论在舞蹈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1 推动舞蹈动作的组织

舞蹈教学具备很强的体系性,对于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普遍已经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这个时期的舞蹈教学的重点已经不仅仅是要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推动学生自身有良好的舞蹈动作的组织与编排能力,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自主性,能够利用舞蹈进行自由表达。这绝非易事,也是对于学生专业素养提出的较高要求。但是,以音乐作为辅助,借助音乐的良好呈现,会更加有助于这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前期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多从聆听与感受音乐开始,透过对于学生已有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与挖掘,让学生结合音乐作品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思维与想象,进行舞蹈动作的组织。这会让学生有一个创作的依托,舞蹈表现也会有更好的效果,这种教学结合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对于舞蹈而言,组织性是其核心,没有组织性,引导知识但存的动作的拼接,正是由于这种组织性将舞蹈连成了一个整体。音乐对于舞蹈而言,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连接作用,音乐通过连绵不绝、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声音,能够对舞蹈的动作进行调节,跟舞蹈动作互相配合,从而完成舞蹈动作的组织。不仅如此,在一些色彩鲜明、主题明确的音乐背景下,学生的舞蹈组织和自由创作的路径也会拓宽,这些音乐色彩都会成为学生舞蹈呈现的向导。两者间的良好结合,不仅可以让舞蹈更加具备感染力,学生舞蹈动作的组织能力的训练也会非常突出,这才是更好的训练效果的达成。

2.2 促进舞蹈性格的形成

舞蹈性格是一种相对抽象的概念,对于高校舞蹈课程的教学而言,让学生能够敏锐抓住各种舞蹈性格,并且善于在自己的表现中呈现某种舞蹈性格,这些都是我们教学时要追求的方向。舞蹈性格和舞蹈的特质、表达的主题以及传递的情感有直接关联。不得不呈现的是,如果没有音乐,这些内容通常都很难单单借助舞蹈和肢体语言进行传达,而有了音乐后,尤其是透过有效的方式将音乐和舞蹈进行连接,这种表达和呈现就会变得直观很多。在音乐的辅助下,舞蹈性格会非常鲜明,舞蹈表演中想要传递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或者是呈现的思想也会非常直接。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内容构成,以音乐作为舞蹈教学的辅助,会让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都更强。

捕捉舞蹈性格,是赏析一部舞蹈作品的一个主要方式,也是感受舞蹈表现中传递的各种内容和情感的方法。不得不说,舞蹈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这种艺术主要是通过眼睛来欣赏,然而,若是对于视力上存在缺陷的人来说,这样的艺术方式无疑成了一个遗憾,原因无他,不能欣赏而已。当舞蹈之中融入了音乐之后,一切都变得不同了,音乐以其旋律的起伏变化,音高的忽高忽低,声调的多元组合实现了舞蹈艺术的立体化,使舞蹈艺术变得更加丰满,更加可感。有了音乐的伴随,即使是失去视力的人,也能够一定程度感受到舞蹈的性格,虽说这种感知更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于音乐的聆听和品位之上的。舞蹈性格是一部舞蹈表演作品传递价值、表现主题以及传递情感的依托,音乐则是促进舞蹈性格形成的依据。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尤其是训练学生舞蹈性格的表现能力上,必须以音乐作为依托。

2.3 丰富舞蹈内容的诠释

欣赏舞蹈大概比欣赏很多其他大众的艺术形态门槛都要更高,能够对于舞蹈内容和主题有敏锐的捕捉,需要鉴赏者有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感受能力。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我们通常会要求舞台表演者能够尽可能丰富舞蹈内容,进行更充分也相对更为直接的舞蹈内容和主题的诠释。这个过程中,音乐极为重要。有了音乐的伴随,首先能够立刻为整个舞台构建氛围,能够让舞蹈表现变得直观且具备感染力。同时,音乐能够将观者带入到舞蹈动作和舞者的肢体语言中,舞蹈内容会伴随着音乐的依托变得更加丰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要让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领会能力更强,这样呈现舞蹈时内容才会更加丰富,情感也会更为充沛。才能够迅速构建和台下观众的联系,让观看者更快的感受到舞蹈传达的内容,更好的受到这种艺术形态的感染与熏陶。

3 结语

舞蹈是通过多做来展示其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人们体味舞蹈、感受舞蹈只能从舞蹈动作表面来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点过于困难。同时,由于舞者的水平有高低之分,对于舞蹈的内涵也不一定能够表现出来。音乐却不存在这一问题,素有雅俗共赏之称的音乐融入到舞蹈之中,立刻就让舞蹈艺术变得丰富、形象、可感起来了。因此,在针对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时,必须加强对于学生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这样才能有效进行二种艺术形态的充分结合,让二者间发挥相辅相成的效果,让舞蹈的表达内容更为丰富,内在情感更为充沛,让舞蹈这种艺术形态具备更强烈的感染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性格肢体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猫的性格爪知道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性格反转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体会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