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07杨颂华
杨颂华
(华材职业技术学校,广东佛山 528000)
1 小组合作学习
1.1 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小组合作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生展开合作,为了一个共同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帮助、相互配合,最终获得结果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最早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随后被广泛用于各大中小学的实际教学之中,小组合作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通过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小组合作将班级分为若干的小组,每个小组3到6个人,按照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学生个性等差异分组。小组合作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动力和动手能力,以便达到教学任务的目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避免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坏局面,激发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
1.2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建立一个只有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成功的良好氛围,小组成员不仅要完成个人目标的实现,而且还要帮助同组成员进行学习,这才是小组合作的目的,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合作,最后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的“个人竞争”变成“小组竞争”,让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彼此之间能够“畅所欲言”。这样既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对学习的主动性,还加强了学生间的人际关系,甚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报道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了肯定,指出与传统的常规学习模式相比较,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体现了重要作用。
1.3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通过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目的、课题、学习方案、学习过程等都可以按照学生们的学习方式进行。在小组学习模式中,学生不再是单独的个人,而是与同伴共同进行努力。彼此之间通过相互提问、一同制定学习目标、共同寻找学习方法、相互分享学习经验、最终克服学业难题。这样的流程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其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也将在其中得到培养,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交际能力,让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
2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分组流于形式
由于各组员任务不明确,或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本质的理解,而对学生引导不到位,造成教师仍在唱“独角戏”,学生更多地座位集中听,学生间的配合度不高,单打独斗现象依然存在,直接导致容易出现纪律松散等反效果。
2.2 学生参与度不一
“吃大锅饭”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时出现学习小组成员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热情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没有兴趣甚至抵制等行为。笔者在《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岗位如绘图员、焊接员、质量员、检修员任务进行分组,但有的小组中经常会出现能力较强的同学干完了所有工作的时候,其他组员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围观者”。同时,也存在基础较差的学生在项目教学中不知从何入手,在整个项目实施中无所事事,也不愿向其他组的同学学习的情况。
2.3 评价机制不健全
由于目前评价过于繁琐,甚至流于形式。机制更看重对个体的评价,轻视甚至忽视了对小组的评价;而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又往往忽略了对个体评价。机制的目标设计更注重结果性,过程性评价没有提到应有高度给予重视和体现。
3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笔者通过项目教学的多次实践和总结,构建并实践了项目合理化、建设科学化、准备充分化、展示开放化、评价到位化的“五化措施”,推动小组合作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教改工作。
3.1 教学项目需合理化
项目教学起源于生产实际需要,在教学中不但要满足课程内容的需要,还应符合生产实际。教师对项目的生产环境进行描述和创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岗位的认同感。同时学习任务即是工作任务,需要学生以小组团队才能完成包括计划、实施、评价的全部工作。
3.2 小组建设需科学化
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性别、能力、性格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不超过6人,小组最好是双数,以便形成两两合作对子的模式,合作对子一般有朋友帮助型、学科互补型、纪律约束型等的互助伙伴。两两合作对子是最小的学习单位,更好的保障课堂顺利进行。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推选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能始终带领团队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展开讨论、探究,开展有效的学习。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分设不同的角色,如:绘图员、安全员、汇报员等,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引导小组定期作适当的调整和轮换,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转换,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可通过小组制定组名、组训和组歌的形式,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组风。定期开组长会议等活动,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及给予解决。
3.3 教学准备需充分化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者。特别是中职生,惰性心理严重、方法不足、思维能力相对偏低,这就要求老师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有充分准备。如:学生的学习基础达到了什么程度,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哪个环节不易解决;学生在项目研究实施中遇到难点问题后,应如何指导、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什么,提供什么方面的学习资料等;应备好突发事件应对计划,包括课堂纪律管理、学习小组分工调整、学习协作指导、安全保障及应对方法等等。做好地充分准备,深入小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学习合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3.4 汇报展示需开放化
汇报展示交流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过程。课堂上,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互相评价、互相补充,要有足够的时间,放开学生的手脚下,通过作品路演、PPT演讲、销售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去读、去理解、去争论、去发现,去“倾听”,从其他组的观点中获得启发,实现全员参与,整体联动。
3.5 评价反馈需到位化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要及时总结评价,不仅要评价学习效果,更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不仅要对个体行为进行评价,更注重评价小组行为,特别是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人文精神的评价和激励。一般而言,教学评价应包含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方面:自评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自评,便于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会客观评价自已。小组互评,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评价标准,互相找出“闪光点”,问题所在,既鼓励他人,又成就了自己。这样可以让小组是产生良好的竞争,又是学习的合作伙伴。三是教师评价。教师点评重在指出作品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方法,比较各学习小组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已的工作方法,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在点评中得到提高。有时,可加入企业评价。企业以对产品的工艺、质量、人员的素养等方面进行专业点评,传递给学生真实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及对人的主要关键能力的要求。
4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形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使学生感受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真正做到合作中学习,学习中学会合作,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
[1] 侯臣.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未来英才,2017,(24):282.
[2] 高凯.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7):95-96,100.
[3] 蒋爱平.刍议中职电子技术应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6,(3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