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创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深度融合研究
2018-03-07黎波
黎 波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010)
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政策融合是新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和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包括文化需求、精神享受、情感养育、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活、品质提升。源自文化和相关产业的产品也需要自己的时代气息和精神气质,同时也负有承担和与时俱进的责任,具有民族运动和脉搏。设计有一个宇宙,只有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实,把握时代的潮流,才能激发新的力量,开拓新的境界,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迎来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时期之际,全面加强文化强国战略,促进产业结构性调整,加快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山区等扶贫脱贫措施和力度。因地制宜,结合经济落后地区产能转化,信息共享,成果互惠,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方向。如何正确引导文化向产业转型,由无形价值向有形价值转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做到以文创设计为主要形式和载体,实现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所在。
2 新时期文创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融合的战略思维
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与党和国家发展的目标相一致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独特形式和具体内容。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化产业兴则国运兴,文化产业强则民族强”的大道理。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国人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主人翁的态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强国。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党治国理政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战略之一,围绕其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和任务。包括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文化大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独一无二的非遗、历史、人文资源,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底蕴是厚重文脉的传承。中国也是一个发展不均匀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偏远山区相对还比较落后,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产业融合水平比较低,要想从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把握正确的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驱动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创企业向前发展,促进文化与落后地区扶贫政策协同对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让文创产业渗透到边远贫困地区,通过载体的形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不断推出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力作;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和物质需求。这些对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战略部署,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化发展基本方略,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
3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政策融合的具体路径
3.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去产能,调结构,中央从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改善落后贫困地区投资环境,再到各地区具体的实施,文化产业发展的变化是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强调绿色、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贫困欠发达地区是扶贫开发任务繁重的典型地区,也是以保护生态为目的限制发展的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何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进一步发挥文化在扶贫济困、改善民生中的作用,实现精准扶贫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对其他贫困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发展贫困地区的文化产业,既要符合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又要实施与当地文化和自然禀赋相适应的有效扶贫开发模式。
3.2 把握六个“准确”。首先,应该正确地选择对象。我们应该选择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的人,通过掌握文化技能和技能,并将那些能够带领周围人一起致富的人作为训练对象,这样驱动效果就会更加明显。二是批准项目安排。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地安排项目,而不是一刀切。我们应该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弄清楚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特征是什么,普通人需要什么。我们应该在仔细预测市场前景的基础上安排这个项目。第三,资金的使用要准确。文化中没有多少钱。胡椒像金钱一样不好。政府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新产品开发,奖励优秀人才,从而发挥经济效益。第四,确保政策措施得当。多部门联动,因地制宜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要有配套措施,生产、学习、研究一体化,特别是对刚刚进入文化产业的农民,不仅要用手工传授,还要帮助解决产业升级、销售等问题。第五,候选人和人事要准确。在农村扶贫攻坚问题上,必须选拔具有一定技能、管理技能和管理技能的人才,使他们能够被派遣、留用、传承、受益。第六,成绩要准确。通过文化产业产生经济效益的不仅仅是数字的叠加,更重要的是数字背后的社会效益更为显著。只有使文化丰富的好处对所有公民可见和有形,他们才能被吸引到这条道路上。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的文化发展方略和作出的战略部署,结合文化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政策相适应,高瞻远瞩,理论宏富,定位精准,措施有力。应该立足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大局和全局,扎实有效地贯彻落实。如果新的文化使命是我们信心的思想集中,因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战略部署是责任和使命,文化的内容的基本策略和战略部署,党的领导文化发展实践的理论升华,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很长一段时间,是文化发展的法律意识和自信心。制度、制度、制度的文化方针、政策、任务和要求,将有效保障和促进文化繁荣和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文化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统一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