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探究
2018-03-07郝珊
郝珊
(西安文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1 学前教育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还存在许多问题。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人才培养方向是能弹能跳能唱、编、导、演的实践型人才。其要求是具备一个素质三种能力,即具备综合音乐素质,具备音乐教学能力,具备音乐审美教育能力,具备音乐创新能力。以下是从这个要求出发,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的简要分析。
首先是学校的师资问题。一是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老师还是以前那种学院派的授课的方式,只从学生个人音乐理论和表演技巧出发进行授课,考核也是从学生能够弹奏或者演唱哪种难度的曲子为标准。这种以教为主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显著。二是课程设置过于细化,授课过程中对于各个学科间的联系关注度不够。很多学校开设了乐理课、声乐课、键盘课等,把音乐课程细化为几个独立的学科,在各自的课堂上又各自为政。其实不管乐理课、声乐课,还是键盘课,都是息息相关的。乐理是基础是理论知识,声乐和键盘是表现形式是实践过程,这几个学科应该在教学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三是教材的开发与研究不够,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时日尚短,其音乐教材既没有既定标准,也没有自成体系。很多学校的教材能容很多,难度也大。教师们也很少真正地去研究教材,只是照本宣科。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前面吃的还没消化,后面的就又填了就来,“填鸭式”教育不仅让学生无法真正掌握知识,而且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是社会因素,主要是实践课程与就业指导方面。一方面,教育体制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是很多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多数院校还是关起门来搞教育,对于社会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也有所欠缺。很多学生要么眼高手低,专业知识很牢固,也有音乐素养和水准,但是学和教是两码事,到课堂上无法将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幼儿们。有些同学对于就业很是盲目,没有一个规划来支撑着自己去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和技能,音乐课堂就是学乐理、唱歌和弹琴等。这种学生毕业后也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幼儿教师。另一方面,幼儿园招聘要求不一。公立幼儿园和大型私立幼儿园招聘幼师往往要求较高的学历,而一些小规模的私人幼儿园则考核标准低甚至不去考核幼师的资格认证。这种现象给学生们带来了两方面不好的影响,一方面过于注重学历的提升,另一方面忽略基本素质和技能的提升。
2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的核心性质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从业人员,能够在幼儿园完成教育工作的实践型人才。
幼儿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处于起步阶段的幼儿对音乐有着天生的喜爱和兴趣;同时音乐艺术具有娱乐性,音乐教育也多是在音乐活动中完成。虽然现代幼儿教育的内容很丰富,幼儿音乐教育由于幼儿天生的兴趣和音乐教育本身的娱乐性而成为幼儿教育中最易于实施和实现教育目的的课程。
幼儿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在3~6岁间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合适的时间段,音乐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课程设置,对幼儿记忆能力、身体律动能力、节奏感知能力、音乐演奏能力以及音乐欣赏能力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形成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高峰阶段。
幼儿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全面发展也有助益。音乐教育的作用更大地体现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上。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载体,从情感、节奏、语句等各个方面全面地促进幼儿的成长。通过音乐教育,幼儿可以获得情感世界的丰富和平衡,综合感受能力的提升,记忆力的发展与进步,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乃至其想象力、自我价值感受能力与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这种全面的提升在幼儿教育的其他课程里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目的,音乐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必然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提高到一个比较核心的重要位置。
3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多元化探索的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的多元化探索一直在进行中。相关的各种教育理论也在实践中发挥着指导作用。建构主义教学观主张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能力本位教学观主张从社会需要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最近发展区”理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同时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纳入教学规划中。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学校和教师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交往教学理论把教学过程当做一种交往过程,认为应该通过各种交往和互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3.1 情景教学
通过外在环境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一是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教师要和学生交朋友,教授知识的时候注意方式方法,通过音乐赏析或者游戏互动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做到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二是教学中减少照本宣科,通过组织课堂表演、组织各种比赛或者进行音乐编创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三是带领学生体验幼儿园课堂,可以实地参加也可以通过影像等资料分享,让学生可以体验到真实的幼儿教育场景。
3.2 分层教学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不管是学生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的差异,还是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都应该区别对待。一是根据学生现有水平进行分组,将现有水平相同的同学分到一组。二是根据各组水平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得他们可以最大限度获得知识,尽快将潜在水平通过学习变成现有水平,同时关注学生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三是分层次评价。学生个体之间进步速度不同,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分层次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小组调整。四是最终评价。不管分到哪个层次的小组里,在最终,都应该完成所有教学内容的学习,最终的结果评价应以学业整体完成度为标准。
3.3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采取不同分组方式,在适应性、丰富性和个性发展的原则指导下,通过加强组员之间的互相沟通交流,达到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进步和个性化发展。小组分组可以采取同等水平组合、差异水平组合和自由组合三种方式结合,以达到教学目的。同等水平组合可以有效交流相互促进,但应注意参与度与交流效率;差异水平组合有利于发挥榜样作用和以优带劣,但应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助等方面的问题;自由组合因为是学生自己根据喜好和兴趣组合的,沟通问题比较易于解决,但应注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有能力的教师和学校可以将三者相结合,以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4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多元化探索的方向
虽然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探索上我们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和就业形式,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下是笔者对于这个主题的一些思考。
4.1 加强软硬件建设,培养拥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过硬就业技能的人才
引进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授课水平;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改善授课方式;吸收先进教学理念,研发新教材。通过软硬件建设,提高授课效率,尽早完成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育模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的音乐课程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同时研究教材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就业技能。利用多媒体与网络会议等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程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深入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引进和创新教材,从引导性和趣味性等多方面进行修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4.2 注重实践课程,培养实践型人才
增加实践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比重,通过情景模拟和实地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学前教育专业就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现在不规划足够多的实践课程,难道要等毕业之后到幼儿园工作以后,在工作中再锻炼,把一批孩子作为试验品来提高幼儿教师的时间能力?所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学习必须多设计实践课程,加强教学与社会的联系,让每一个学生毕业之后拥有成为一个优秀幼儿教师的能力。在音乐课堂上应该多一些实践活动,诸如比赛、游戏和表演等,通过情景模拟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条件满足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旁观甚至实习,条件不满足的也可以播放公开课视频等手段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从而有方向地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岗位匹配性。
4.3 加强综合能力培养同时突出特色,培养T字型人才
只有时刻关注社会动向,时刻关注学生发展,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合乎规格的高质量人才。社会人才的多元化发展是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行业需求由简单的专业人才向有全面能力又有专业深度的T字型人才转变。随着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学前教育专业除了交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学生全面提升。在这方面音乐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习好音乐课程有助于同学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莫大的帮助。同时丰富的音乐教育活动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的基本途径。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多元化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参考已有经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最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规格的幼儿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爱尔佐波特·索尼.柯达伊教学原理与实践[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2]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3]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徐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