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压力谈教育的本质

2018-03-07王兆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压力感家长教育

王兆荣

(邛崃市夹关九年制学校,四川邛崃 611541)

与家长交流时,可以获悉,家长眼中学生的苦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压力,认为小孩子不应该有压力,应当无忧无虑的成长。其实,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压力感”。这种压力是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无论哪个行业,哪个年龄段都会有其烦恼,有一定或多或少的压力感。压力感并不可怕,这是一种可正可负的情绪,正面引导可以转化为动力。

1 引导学生将压力转变为动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自古流传的名言,激励多少有志之士,潜心书海,发奋攻读,为人类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但学有建树的人,谁离得开这个“苦”字?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被马克思称为“超群的小说家”。他为什么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呢?据记载,他在20多年里,一直辛辛苦苦、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连续写作16小时以上,只睡三、四小时。这不是够苦了吗!他的巨大成就,是用“刻苦”换来的。

中国女排姑娘们风趣地说:“苦是一副灵丹妙药。我们要强大起来,就得每天吃这副药。它虽然苦,却苦尽甜来。花,将在汗水中绽放。”这话说得何等好呀!

其实,要在学习的勤与苦中找出快乐来,谈何容易?非目标坚定者或兴趣盎然者能有。而作为朦胧幼稚之童或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有多少人能有坚定的前行目标或对正当有益的事物有蓬勃的兴趣?尤其是学习,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非下功夫不可的。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下的就是苦功夫。在这下苦功夫的过程中,少不了的就是学生的刻苦或监护人或教者的苛求。在这刻苦与苛求中,能有多少快乐?

试问,哪个有成就的人能说,他的成就不是刻苦的艰辛的努力换来的?钢琴王子朗朗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他成名之前每天用多长时间练琴学习换来的?刘翔不比赛的日子每天要在跑道上反复的跑多久 ?菲尔普斯每年只有几天没泡在水里练习游泳?

反复的练习同一指法或同一曲调的过程,不苦吗?整日在跑道上无休无止的奔跑,不苦吗?在水里游过去再游过来的日子,不苦吗?

对于学生来说,是高质量、高要求的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来得容易、来得快乐,还是随心所欲的不加要求的完成来得容易和快乐?在课余生活中是看电视玩游戏的日子快乐、还是要扎实的学习一门技能的日子快乐?答案不言而喻。不吃苦怎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的花,人们只知道它今天的明艳,哪知他当初奋斗的芽儿浸满了血和汗[1]。”由此可见华裔“虎妈”蔡美儿的育儿经验怎么没借鉴可取之处呢?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先生的“教育凭什么是快乐的”怎么不引人同感呢?家长的“孩子学习太苦”的意见怎不让人感慨?

2 苦与乐是辩证统一的存在

苦与乐是辩证统一的存在,当有压力感存在时,付出努力,体会到付出过程中艰辛之苦,最终可获得取得良好收获成果之后的“乐”。对于中小学生的压力和教育之“苦”,我们应当正确认识,不要过度解读,从而走向教育的另一个极端。日本小学自教育改革以来,过分强调“宽松化”“快乐化”“教学推行十年来,除了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下降,课余补习班产业的发达外”,并没有收到预期中的教育成效。为此我们应该引以为鉴,进行教育反思。在教育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劳累感”“辛苦感”是不能回避的,是必然的产物。因为任何事业的成功少不了汗水的浇灌,学习成绩的取得也必然违背不了这一客观规律。

3 教育的本质是快乐与吃苦相结合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式传统教育是提倡吃苦教育的,“头悬梁,锥刺股”“闻鸡起舞”的故事,妇孺皆知。而家庭教育中也有“黄荆条子出好人”古训;学校教育是戒尺伺候;私塾门口挂着“溺爱免送”的牌子。那时“严是爱,宽是害”的理念深入人心。当然这种过度严苛的教育,是不值得提倡的。不过近些年,现代教育观念走入了另一个歧途,即过渡溺爱孩子,不让孩子承受一点压力一种苦的境地。这种现象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时代之后,愈演愈烈,乃至出现了部分教师不敢管学生的现象。这种现象直至教育部也站出来强调“教师有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之后,方有所改善。

钱中书先生在《读伊索寓言》一文里说“我认为伊索寓言把淳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愈幼稚了,认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禽兽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要处处碰壁上当。”我很赞同钱老的观点。因为,生活是复杂的,哪能只是快乐、美好?所以一味地追逐吃苦教育不对,过分的解读快乐教育也不对,只有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才能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格和价值观。教育学者魏书生说,在校时较调皮的学生长大后较易干出一番成就,是因为在校时不可少的惩戒教育使他们内心习惯了苦涩,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耐挫力,增强了他们的抗挫力。从中可以看出,吃苦教育,挫折教育,压力教育如能适度采取是很有成效的一种成果。

快乐与否,是个相对概念,长大前快乐,没有积聚到知识的精髓,没有锻炼出坚定的意志,没有学到求生的本领与心智,长大后何来的快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读书迟”,在伤悲与悔恨中能有多少快乐可言?长大前受磨砺,受惩戒,吃的苦多,玩耍的时间、快乐的时间不多,但有了丰富的积累,有了坚韧的意志,在日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应付自欲,这样生活的不快乐的?这样的工作不美好吗?这不正是从前磨练日子的铺垫吗?这不是从前的“苦”铺就的吗?

总之,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实实在在的播种与耕耘,才能有丰硕的收获。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将“吃苦教育”与“快乐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从中寻找出最适合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形式。作为国家有关部门也要尽量完善教育教学制度,尽量达到一种让教育真正起到育人作用的境地。作为家长,也要充分理解教育的内涵,和学校老师做好有效配合,为培养国家未来的人才做出家长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钱文中.教育,请别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EB/OL].2011-02-23,新浪博客.

[2]李小鲁.教育本质新探[J].现代哲学,2007(5):121-125.

[3]李炳煌.教育本质研究的论争及其反思[J].求索,2005(10):156-157,215.

[4]张耀灿.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的拓新之作——评林伯海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一书[J].邓小平研究,2016(3):156-157.

[5]韩立福.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初探——建构多元主体的现代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综合模式[J].教育科学研究,2006(11):23-27.

[6]杨志成.开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时代[N].中国教育报,2017-12-27.

猜你喜欢

压力感家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为何压力越大越能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灵魂画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家长请吃药Ⅱ
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