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甘肃地区图书的发行与传播
2018-03-07申重实
申重实
(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甘肃地区有着悠久的图书发行传播历史。东汉时期,政府将大量的经书进行抄录并发放到甘肃各地。甘肃武威东汉墓中出土的《议礼简》就属于这种图书发行传播方式。这种政府发行儒家经典的传播方式被后世所继承,一直延续到了清代,并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发行传播系统。
图书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图书的写作、刊刻、发行和阅读等环节。而图书的发行是图书从制作到阅读的重要步骤。在中国古代,图书的发行主要有官府发行、书坊发行和私人传播等三种重要类型。早期图书主要以官方发行为主,所发行的图书主要是儒家经典。但是从明朝中期开始,在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书坊、书肆大增,这些书坊、书肆开始售卖小说、戏曲等图书,书坊发行成为了一股重要的力量。近代甘肃地处内陆、环境闭塞,“山土硗瘠,风气苦寒,民力艰难甚于他省”[1]。商品经济不发达,小说阅读风气不浓,图书的刊刻、发行和传播活动远没有其他省份发达,但是也形成了官方发行、书坊发行、书店发行三者互为补充的图书发行传播体系。
近代甘肃的图书发行渠道主要有官方发行、书坊发行和书店发行等三种方式。政府发行包括政府的图书发行活动和各级各类学校、书院的图书发行活动。清政府为宣扬儒教,推行教化,通过政府各级州、府衙门将大量的“四书五经”刻本、朝廷的谕令、学校的教材发放到各地。如光绪元年,当时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就通过政府发行的渠道,向全省60多个县和60多个书院发放了大量的经学类图书。
除各政府部门以外,学校和书院也是当时图书官方发行的主要渠道,“清代甘肃有十几所书院刊行图书,解决校内外部分教学用书”[2]。学校和书院作为教育部门,很多学校和书院都有自己的图书刊刻机构,这些学校和书院的图书发行对象多限于本校和本书院的学生。由于近代早期,传统的科举制度还没有被废除,儒家经典是当时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学校和书院所发行的图书也是和科举考试密切相关的传统经学类图书。当时甘肃学校、书院所发行的图书可见记载的有“四书”、“五经”、《孝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吾学录》、《学治要言》等。学校和书院的图书发行是图书官方发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图书的官方发行方式中,图书的社会属性得到充分的发掘,使得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图书传播发行的渠道深刻影响图书的传播内容和传播类型,从而影响每个阅读者的阅读行为,让全社会尤其是知识阶层具有相对统一的思想,使得朝廷的政令得到推广,教化得到推行,儒学成为社会正统。“因此,印刷术乃是中国文化和社会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维护中国民族文化统一的一个基础工具”[3]。
除了图书的官方发行外,书坊、书肆的图书发行传播活动也成为甘肃近代图书发行的重要方式。据张秀民《中国印刷史》记载,清代书坊发达的地区有北京、南京、苏州、广州等地。福州、长沙、南昌、成都、盛京甚至昆明都是书坊林立、繁荣一时。虽然甘肃的书坊不像以上地区那样发达。但是甘肃全省各地的重要州县都出现了书坊和书肆。在全省经济和文化都较为发达的兰州地区、天水地区,书坊、书肆较为兴盛。甘肃的书坊售书在清代有了进一步发展。“自嘉庆至光绪年间,兰州有考的售书堂有12个,其中有道升巷寿古堂、道升巷日新堂、隍庙巷耕馀堂、古楼东侯府宅万穗堂以及佩兰堂、仰西堂、如林堂、同仁堂、宏道堂、衡鉴堂、庆馀堂、固本堂等[4]。”这些书坊主要出售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图书,和学生相关的考试图书和文人的个人文集、家谱等,如《淳化阁帖释文》、《史姓韵编》、《清真诗略》、《大生要旨》、《三字经注解》、《笔花医镜》、《医学问答》、《金城陈氏家谱》、《甘肃乡试闱墨》等。
如果说图书的官方发行是通过政府、学校等官方机构来按照自己的需要支配图书发行的内容和类型,那么书坊发行主要是通过市场来调节图书的资源。民众的购买需求是书坊发行的最直接动因。和政府的图书发行相比,书坊的图书发行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图书的商品特征。利用图书解决生活问题的实用性目的得到强化,图书的商品属性得到凸显。
民国成立之后,随着政权的交替,社会的变革,思想的变动,科举制度被废除。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得经书阅读传统出现了变动,对当时读书人的图书阅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到了图书的发行传播活动。图书传统的官发模式和与之补充的书坊发行模式被历史所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具有近代化色彩的图书发行模式——书局、书店发行模式,近代意义上的书店开始产生。
和书坊相比,书局、书店是一个更为专业的图书发行渠道。过去的书坊虽然也发售图书,但是书坊最主要的职能是图书刊刻,图书发行只不过是其附带业务,而图书出版业的演进就要求图书刊刻、出版、发行、传播等各个环节都能专业化、专门化。随着时代的变革、科举的废除、印刷业的发展,大量书局、书店应运而生。据《甘肃出版史略》记载,民国时期甘肃有影响力书店主要有中华书局兰州分局、商务印书馆兰州支馆、中正书局兰州分局、新生书店、救亡书店、宁县新华书店等12家。这些书局的图书发行传播方式和传统的发行传播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书店出售的图书开始和社会思潮发生紧密的联系,书店通过社会的环境来选择图书,然后又通过图书来影响社会的思潮。如兰州的新生书店,就在当时发行了大量的外地杂志,如《良友书报》、《西风》、《文摘》等,这让甘肃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感受到了时代的风潮,所以一时间,新生书店声名大噪。兰州救亡书店,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在抗战期间发行了大量抗战图书,在当时影响甚著。书局和书店的产生是近代甘肃地区图书刊刻传播业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图书的出版传播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断适应、不断融合的结果。
从官发图书到书坊售书,从书坊售书到书店买书,近代甘肃地区图书的发行与传播历程是图书的商品属性不断得到强调的过程。近代甘肃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变动也深刻地影响了当时图书的发行与传播活动。
参考文献
[1]升允.甘肃新通志[M].甘肃省图书馆藏清刻本,1909:9.
[2]白玉岱.甘肃出版史略[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185.
[3]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A].中国古代书籍纸墨及印刷术[C].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270.
[4]甘肃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甘肃省志新闻出版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