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小规模学校内涵发展的“平凉实践”
2018-03-07曹宁子
曹宁子
(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甘肃平凉 744000)
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和全国一样,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受到“撤点并校”因素的影响,乡村人口自然下降、农民工子女随迁进城就读,农村学校生源大量流失,不足百人的小规模学校星罗棋布在各地农村,成为平凉教育发展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一严酷的现实,平凉教育人始终认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基础教育体系中起着兜底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在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上不等不靠不要,主动出击,响亮的提出“办好农民家门口学校”并付诸于实践。为了破解发展难题,平凉把扶持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作为推进教育公平、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们沿着“扶持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规划的路线图,把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育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在改善农村小规模办学条件上持续发力;把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持续推进课程改革有机结合,在精准课改上持续发力;把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与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通过农村小规模学校个性化教学,在精准施教上持续发力。
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县域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基于平凉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在农村教育的发展中,我们已经和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全力推动农村初中的整体改革
初中不仅是小学教育的唯一出口,也是孩子心理生理、品行修养和知识能力形成最关键的学段,农村家长千方百计把孩子转入城镇小学就读,主要原因是对农村初中教育的失望。因此,稳定农村小学生源的重要途径在于着力做好农村初中的工作。《平凉市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把未来三年以农村初中整体改革为重点,在校园文化氛围、宿舍文化建设、学生全面发展平台建设、特色课程建设和国家课程校本化方面全力探索,着力改变农村初中文化单一、课程单一、生活单一、环境单一的局面作为重要抓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稳住阵脚。
2 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村级社区学习中心建设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是一个重要内容,农村小规模学校是一个乡村的文化高地,也是乡村里唯一的国家单位。因此,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振兴乡村战略的主要内容。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人的问题,其主要实施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关键要解决留住人,留住乡村群众、留住乡村教师、留住农村学生。如何才能留住,就需要各级政府在实施振兴乡村计划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统筹考虑产业规划、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和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因素,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推进乡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交通便利、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最大限度留住群众,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乡村学校布局,持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健全完善利于乡村教师安心从教的激励机制,留住乡村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附之以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机制,最大限度解决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和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把留住群众和教师的问题解决了,留住学生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当然,留住人的问题,非教育一家之事,需要政府层面自上而下通盘考虑做好顶层设计,督促相关部门抓好贯彻落实,真正使乡村振兴计划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从教育角度而言,要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唯一有效的途径是把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成为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方面利用学校的文化资源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把乡情村情教育资源引入学校,使孩子成为有根的一代,记住乡愁、铭刻乡情。平凉已经在乡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做了一些初步探索,最近已与乐施会达成一致,在平凉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发展中与村级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相契合,拓展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空间。
3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养
一方面在全面改薄中着力改善村小基本条件,尤其是教师生活条件,解决教师吃、住和精神生活的后顾之忧,使教者安心。另一方面切实落实乡村教师计划的各项政策,提高乡村教师的收入。第三是为乡村教师素质的持续提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在继2016年平凉农村小规模学校学区校长、青年校长和骨干教师三个高级研修班、2017年平凉农村小规模学校骨干教师个性化教学高级研修班的基础上,继续举办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的各类研修班;创造条件让农村小规模学校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观摩交流,参加阅读教学、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研修活动;利用现有网络条件,发挥平凉农村小规模学小课改群、平凉教科研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平台,广泛开展“掌上教研”,提升教师基于网络的研修水平和教学能力。
4 着力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个性化教学和复式教学
近年来,我们把扶持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了《关于扶持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意见》,通过教研引领、典型引路、经费扶持、师资统筹、活动帮扶、督导跟进等措施,以“魅力教室、活力课堂、个性课间、轻松课外”为主要特点的小班化教育和联校走教等教学组织形式与资源配置方式,对盘活农村教育资源、激发农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农村教育质量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一些典型案例进入全国视野,推动形成了“平凉共识”。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改革措施和实验探索,更多地关注资源整合和内部结构调整,小校小班的质量提升依然是制约我市农村小规模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今年三月份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农村小规模学校试点推行个性化教学的指导意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个性化学、定制化教”教学理念和“一生一策、精准施教”教学策略,实现“面向每一个,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培养目标,半年时间以来,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变,评价方式在变,乡镇学区的推进机制在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一生一策、精准施教”的实验,切实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现状出发,从学段培养目标、学期提升计划、月度成长措施、学习成长评价等四个方面制定和实施精准施教策略,促其个性发展。
5 多向发力,全面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阅读教学
近年来,平凉以农村小规模学校为重点,采取“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阅读推广方式,着力构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阅读文化,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奠定人文基础。
平凉农村小规模学校阅读推广活动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开展,一是强化引领,着力推进校长读书引领工程。通过指定阅读书目,开展“校长阅读论坛”,组织校长读书成果展评,使校长成为阅读推广活动的引领者和示范者。二是典型示范,着力做好种子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课堂教学观摩、探讨和学习“酷思熊”儿童哲学阅读、日有所诵、整本阅读、群文阅读、绘本阅读等阅读特色课程,结合村小实际,实现阅读推广“校本化”。三是引入公益组织,助力阅读推广。近年来,心和公益基金会在平凉建立第一批蓝天爱心图书室32个;担当者行动建立“班班有个图书角”项目650个;海外教育基金会建立图书室35个;蓝天助学建立爱心图书室100个,深圳小书有爱公益组织先后向崆峒区55所农村小规模学校捐赠儿童读物近30000册……在捐建图书的同时,先后开展了10余次阅读推广骨干教师培训活动,近3000人次接受了不同规格、不同形式的阅读教学公益培训。四是以点带面,着力推进村小阅读工程。2017年在全市遴选100所(“酷思熊”儿童哲学阅读试点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作为全市第二批农村小规模学校阅读推广试点学校,借助公益组织的力量,把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楼廊图书文化阵地建设和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种子校长和骨干教师为引领,着力开展系统化阅读活动实验工作,使阅读推广与乡村学校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形成推广阅读的整体力量。五是活动展示,着力办好阅读推广系列活动。村小特色阅读观摩研讨、课本剧展演、“阅读改变平凉教育”年度评选、平凉校长与作者对谈、校长读书成果展评、“大夏书系2017年平凉阅读节”等活动和华亭县四叶草自由自主阅读联盟、三色堇村小联盟等这些草根式村小联盟开展的阅读系列活动,拓宽了教师阅读视野,提升了教师阅读品质,为平凉农村小规模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村小孩子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将来能够有自信、有能力、有尊严的融入主流社会打下了比较坚实的阅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