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2018-03-07仲文明中南大学

外语与翻译 2018年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仲文明中南大学

【提 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呈现多层次、广地域的特点,翻译硕士培养质量管理体系亟待建立。以翻译硕士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构建以质量政策、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外部质量评估体系为主干的多层次翻译硕士培养管理体系,正确处理政府、高校、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之间的关系,是提高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1.引言

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标志着我国应用型高级翻译人才专业化培养的开端。经过11年的发展,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已由15所学校发展到249所院校,涉及11个语种,招生单位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发展最快的专业学位之一。

翻译硕士建设取得的成就固然令人欣慰,然而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有不少学者表示忧虑。何刚强(2010:02)认为 MTI建设“急于求成、仓促上阵”;平洪(2016:49-53)在分析 2014-2015年 144所MTI培养院校接受专项评估的情况时指出目前还存在“办学理念不清、专业建设不力、教学管理松散、培养方案不成体系、师资队伍不强、实习基地不达标、办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仲伟合(2014:40-44)则指出“人才培养理念不清、人才培养方案不妥、师资队伍建设不强、教学方法方式不新、实践教育不强、管理方法没有创新、(翻译)职业资格证书不接”等问题,并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结果(仲伟合 2017:08);王立非、崔启亮等(2016:37)在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就业调查中发现,72%的MTI教师认为“很多MTI办学单位没有实现MTI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提高MTI教育质量的建议中,认为应该“控制MTI数量”的占31.36%,认为应该“提高培养质量”的占29.27%,分列该项调查选项的一、二位。

上述问题表明我国MTI建设面临着速度与质量、规模与结构的矛盾,当务之急应树立规范、突出特色、确保质量,实现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跨越。如果说MTI建设的前十年主要聚焦于扩大规模,提升影响,那么今后若干年的建设主题则集中在服务需求、提升质量。这两点密不可分,服务需求是提升质量的目标,提升质量是服务需求的前提。服务何种需求?如何服务需求?如何提升质量?提升哪方面的质量?这些问题要通过MTI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回答。本文拟从翻译硕士教育质量保障总体架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外部质量评估体系入手,力图为我国翻译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提供一些思路。

2.翻译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内涵与整体架构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指为了保证、改进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由研究生教育各方主体参与,并满足相关群体要求的运作机制和过程。翻译硕士作为专业学位的一种,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因此其质量保障体系具有不同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独特内涵和架构。

2011年8月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MTI教指委)制定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指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为“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并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论文形式的规定上强调其市场导向与实践性,以此与传统的学术学位翻译方向硕士进行区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培养目标上侧重实践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与相关行业结合更为紧密,在培养环节上更注重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与现场实习,涉及主体不仅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培养单位,还与语言服务相关行业密切相关。

基于以上特点,翻译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内涵可定义为:为保证翻译硕士教育达到培养目标,维持并提高翻译硕士教育质量而制定的标准、行为准则及实施的相关活动,依据国家相关质量政策,构建以培养单位为主体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由教育行政部门、MTI教指委引导和监控学术组织、行业部门、社会团体为补充的外部质量评估体系。

翻译硕士教育质量政策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基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通盘考虑和整体目标进行的顶层设计,包括国家关于专业学位教育的法律法规和MTI教指委制定发布的基本规范和标准。

根据行为主体划分,翻译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可分为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与外部质量评估体系。内部控制体系是指翻译硕士培养院校为控制、改进和提高MTI人才培养质量而建立的人才培养和管理体系,其行为主体是培养院校。外部质量评估体系是指MTI院校为监督、评价、协调、服务翻译硕士教育而建立的外部质量评价体系,其行为主体包括教育行政部门、MTI教指委、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学术组织、公共媒体等。

3.翻译硕士教育内部质量控制体系

翻译硕士教育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是翻译硕士培养单位根据培养目标,结合本地区、本学位点的实际情况,制订并执行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运行系统。该体系以培养单位为主体,以服务需求为准则,以学生与教师为中心,进行全员性、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以提升和改进MTI教育质量。

3.1 培养单位为主体

作为教育质量保证的主体,培养单位在MTI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与MTI人才培养直接相关。各培养单位应发挥主体作用,协调院校两级管理体制,构建本单位内部质量控制体系。首先,应关注国家层面的质量政策导向和法律法规,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内部质量控制体制应与国家层面的相关制度保持一致,如学位授予制度、学科设置制度、招生就业制度等(李霞2016:5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基本规范》、《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意见》、《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等文件是翻译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总体部署。MTI教指委制定发布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及MTI教指委、中国翻译协会联合制定发布的《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企业)规范》和《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兼职教师认证规范》是全国翻译硕士培养院校制定与完善本单位人才培养举措的规范性依据。能否满足教育行政部门和MTI教指委规定的质量标准是翻译硕士教育准入的门槛,也是翻译硕士教育质量的合格性条件或最低条件。第二,应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所在院校的办学条件、特色与水平,制定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质量政策。各培养单位质量标准既有统一性,又有多元性,既要与国家和学科层面的质量政策一致,达到国家的合格性要求,也应与自身战略定位、教育资源相适应。目前我国翻译硕士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有的高校将MTI教指委发布的指导性方案直接移植过来,或者不考虑自身定位,盲目照搬或模仿其他高校的培养方案,导致培养方案无法落到实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第三,应建立专门质量管理机构,统筹进行质量管理。目前一些高校缺乏专门组织机构,MTI质量管理条块分割,院校权责不清,造成MTI与学术学位或其他专业学位质量体系缺少区分度,甚至混为一谈。高校应发挥主体作用,成立院校两级联合管理机制,厘清学位评定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学科带头人、MTI教育中心、导师、现场实习导师、学工系统等质量保障主体的关系,建立系统有序、上下畅通的保障机制。第四,各培养院校应建立完善的周期性自我评估制度,建立专门自评机构,对教育全过程实行评估和动态监控。自我评估是对学位授权点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查,根据本单位的办学定位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从目标定位、研究方向、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资源配置、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真实准确地考察学位授权点的目标达成度(黄宝印、徐维清、郝彤亮2015:07)。自我评估是MTI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常态化与动态化的重要结合点,是一项系统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对于审视、诊断、改进本校MTI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作用。自我评估标准应因地、因校、因时制宜,与本校整体实力与特色以及时代发展相一致,该标准可以高于规定性标准,即《评估方案》,但不能低于合格性要求。其次,可以将总的质量目标进行分解,以强化过程管理。例如,制订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习基地建设与反馈体系、学生实践量标准与中期考核目标、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体系等。

3.2 服务需求为准则

翻译硕士教育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并非凭空构建,必须要与国家需求相一致,并服务于所在地区、高校与行业,同时服务于本系统内部的师生。第一,MTI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应关注国家外交政策、文化战略,主动了解、自觉服务国家需求和时代需求。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如何提升国际话语权力、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为新型全球治理观和国际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是MTI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务。如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不仅亟需大量高级语言服务人才,也需要中小国家国别研究人才(沈国麟2016)。第二,应关注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服务本地区的人才需求。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MTI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应与本地区发展需求相适应,将自身发展与所在地区发展紧密结合。第三,应服务于所在行业的需求。MTI学生就业主要面向语言服务业或相关单位。当前语言服务业发展迅猛,业务内涵不断扩大。服务类型由传统的口、笔译扩展到语言咨询、专业技术咨询、本地化服务、教育培训等多元语言解决方案,人才需求由简单的口笔译译员扩展到翻译项目经理、技术写作人员、本地化人才、多媒体工程师等翻译专门人才。王立非(2016:89)等人调查发现,中国企业列在前5位的外语需求语种是英语、日语、德语、法语、俄语;语言服务类型需求方面前6位是笔译、口译、技术写作、文档排版、网站本地化、语言服务培训。苗菊、王少爽(2010:63)调查发现,相关产业对MTI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需求从高到低分别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中外文语言及互译能力、互联网知识和网络资源使用能力、专业领域知识、职业道德与行业规范等。因此,构建MTI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应把握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质量标准,实现动态化、多维度、持续改进。第四,MTI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应服务于本校发展的需求。当前MTI办学高校层次、类型各不相同,因此不必要也不可能执行同样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各培养院校可根据本校优势和特色,修订本校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例如,中南大学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加强在医学翻译、科技翻译(尤其是轨道交通与材料学)等方面的特色建设;中央民族大学开设了民族文化典籍翻译、民族文学英译史等课程,聚焦民族文学和民族经典的外译;中国政法大学开设了法律翻译案例赏析、中国法律外译等选修课,凸显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特色(穆雷、王巍巍2014:30)。

3.3 学生与教师为中心

翻译硕士教育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最终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因此,应高度重视学生与师资质量控制。目前的翻译硕士教育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在这一方面尚有欠缺。内部质量保障最为核心的两个因素———教师和学生在现有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明显,体系设计上缺少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行使质量保障权利、主动参与质量保障活动的机制和办法(李霞2014:54)。构建完备的MTI内部质量控制体系需要积极激励教师与学生主动参与质量管理,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培养单位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各个层面的需求,如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建设、就业指导等。

国内翻译硕士教育师资评价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对学生评价标准与对教师评价标准背道而驰,这也是制约MTI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MTI培养目标为“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尤为强调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但是对教师的评价仍沿袭学术学位的做法,以科研能力为主要标杆。相当部分MTI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传统评价体系看重的论文写作与科研项目申请上,没有时间进行口笔译实践,缺乏翻译项目实战能力。MTI教指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重科(教)研、轻译作译著之风仍盛行,科(教)研成果仍为职称评聘或职务晋升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实践动力不强(仲伟合2016:05)。

3.4 全员性、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过程

翻译硕士教育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执行需要系统内部所有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贯穿由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涉及培养管理的多个方面。

MTI教育质量保障的全员参与,除了培养院校的相关师资队伍外,还应有一支由语言服务业一线人员组成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在MTI教育中是连接学校与社会、培养与就业的纽带,是MTI教育质量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全过程管理要求在MTI教育中强化过程控制,将质量管理扩展到入学到离校就业的全过程。在保证单个环节质量的基础上,严格把控招生“入口”关与毕业“出口关”,科学监控主过程管理,获得整体质量的最大优化。除传统的招生、培养、就业环节外,还可以增加入学前教育、中期考核、用人单位调查反馈等环节,以最大程度构建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

MTI教育质量不仅仅等同于教学质量,而是囊括与MTI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全方位质量,如教学硬件质量、师资质量、课程设置质量、教学过程质量、课外实习实践质量、奖助体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就业服务质量、生活服务质量等。全方位管理要求院校两级管理机制形成合力,从宏观上统筹协调,实现各要素的优化配置。

4.翻译硕士教育外部质量评估体系

虽然在现代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内,高校的内部管理起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但是社会的外部监控的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胡建华2008:36)。翻译硕士教育外部质量评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公共媒体、社会评估机构积极参与,以培养单位为评价对象,以确保、提升并持续改进MTI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评估活动,具有规定性与多元化标准相结合的特点。

4.1 政府为引导

2013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构建以学位授予单位质量保证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MTI教育质量控制的重心下移到学位授予单位,政府部门不再是唯一主体,而是将职能转移到法律法规建设、抽评与退出机制设计、投入保障等宏观调控方面。政府部门通过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建立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定期发布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等手段,明确质量政策导向、加强质量预警,营造良好的质量环境。

4.2 MTI教指委为主体

MTI教指委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导下的专业性组织,其成员由业内知名专家、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MTI教指委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制定评估标准、评估程序和方法,组织开展评估工作,在翻译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国务院学位办委托MTI教指委对第一批(15家)和第二、三批(144家)获得翻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开展教学合格评估,以促进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评估体系共设六个一级指标:即办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师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从下设的47个主要观测点来看,合格评估指标设置中既有对全国各翻译硕士授予单位共性问题的考量,又有对各培养单位特色的关注。《评估指标》立足发展性观念,对培养单位开展动态考察,对各子系统做出指导性评价,并根据整体系统发展与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确保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4.3 积极吸纳学术组织、社会机构参与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指出,教指委主体成员主要来自办学单位,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规则的受约方(李军、王耀荣、林梦泉、朱金明2014:04)。因此,引入多方外部质量评估参与主体有助于实现评价多元化,促进MTI培养单位与实践、实习单位的合作,增强培养单位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学术组织、社会机构主要起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翻译协会等行业协会、实践实习单位参与学生职业素质评估活动,提供行业需求反馈;第二,进行就业调查,向学校提供就业市场反馈;第三,发布专业排名,进行MTI教育社会声誉评价;第四,为教育行政部门、MTI教指委提供决策建议。目前业内与MTI教育关系较紧密的组织有中国翻译协会(TAC)、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等,这些组织的参与将是MTI教育质量评价多元化的重要保证。

4.4 引入同行与用人单位联合评价机制

同行评价机制参与主体为翻译硕士教育培养单位的相关专家,可以分享质量控制经验,互通教学资源,评价教育质量。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形成翻译硕士教学交流协作机制,如京津冀翻译硕士专业教育发展研讨会、江苏高校翻译硕士联席会议等。以地区为单位的翻译硕士教育协作组织,由于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共性,其教育质量保障外部环境更具有一致性,从而有潜力成为MTI教指委质量监控的有效补充。翻译硕士与语言服务行业密切相关,行业与市场需求是翻译硕士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动力,用人单位的深度参与是翻译硕士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翻译硕士毕业生的反馈,有助于培养院校及时调整、充实培养方案,保障教育质量。

4.5 健全翻译硕士与翻译资格互通机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着鲜明的职业性导向,其教育质量认证应与市场和职业资格互通。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创建以来,一直努力与翻译资格证书挂钩,但未能完全落实。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由中国外文局实施的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目前,翻译职称不再实行评审制度,而实行全国CATTI统考。CATTI考试是职业准入证书,而翻译硕士教育以培养职业译员为主要目标,因此,实现翻译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的紧密衔接,将有助于提高翻译硕士教育质量,并实现动态、良性的发展。

健全翻译硕士与翻译资格互通机制,要强化行业协会等机构与翻译资格认证主管部门、考试实施部门、培养单位、用人单位、翻译从业人员、翻译硕士学生之间的协调纽带作用。中国翻译协会等组织可设立专门部门,调查用人单位需求,发挥市场导向,将翻译人才市场的需求反馈给培养单位和翻译资格认证考试组织实施部门,从而把市场需求内化为翻译硕士生的实战能力。

4.6 规定性与多元化标准相结合

以全国教指委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和指标为代表的质量评估标准,首先具有规定性,即各办学单位必须达到规定标准。但是合格性评估规范并不能完全覆盖不同类型高校质量评估模式,也并非MTI教育质量评估的最高标准和唯一标准。单一评价模式不可能用以衡量不同地区、不同办学层次、不同特色的MTI教育,因此客观上要求建立多元化的分类评估标准。根据评估目的和被评对象的特点,应综合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引导建立合格评估、质量认证和专业排名相结合的,分层次、分类别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制,从不同角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质量监督(李军et al.2014:06)。外部质量评估的基本标准在于评估培养院校是否满足翻译硕士教育质量的合格性标准,侧重点在于评价培养单位的教育质量与学校自身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相符合。

5.结语

翻译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宏大的工程,涉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生培养单位等多个层次、政府、学术、行业、市场等多种性质的主体,其中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引导,培养单位为主体,学术组织、行业机构、公共媒体等非政府组织为参与者。培养单位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在保证与提高翻译硕士教育质量方面是最为基础的主体,外部评估的功能则在于监控、评估翻译硕士培养院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构成及运行状况,确保其内部体系起到保证与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MTI教育应将内部控质量制体系与外部质量保证体系紧密结合,构建分层次、系统性、多元化的质量保证体系。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