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保护对策探析
2018-03-07周显娉刘光琴李玉梅
杨 洋 周显娉 刘光琴 李玉梅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1 相关研究综述
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活动及其结果。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原生红色文化资源和衍生红色文化资源,原生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且保存至今的遗址、遗物、遗迹、实物等;衍生红色文化资源则是建国以后以宣扬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再现革命历史为目的而采集、加工和创造出来的文化资源。
国外对红色文化的研究较少且主要关注中国革命及领导人,资源研究开展甚少,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7)通过大量记录受访者的谈话,对红色延安的情形做出具体客观的描述,也向外界展现了陕北地区真实的状态和鲜活的人物形象;美国学者马克·赛尔登(1995)从当时延安的领导精英、政治策略、经济生产、文化宣传和国内外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延安道路”对中国革命道路胜利的影响,肯定了“延安道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的重要作用。国内红色文化的历史深远悠久,其相关研究一直是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理论研究方面,谭冬发、吴小斌、张河清等学者分别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做了界定,并普适地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旅游资源最核心的构成内容。罗春洪通过研究认为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核实则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表呈,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要形式。殷运嵐则认为红色文化结合了外来先进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注重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是“海纳百川”、传承国内外优秀历史文化的表现。从实证研究来看,孙和平以西南四川为案例点开展相关研究,认为通过开发、利用和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有利于红色文化产业的优化、集群化以及可持续推进。此外,刘鹤以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为例,从优劣势对比分析出发,在揭示现状基础上认为
案例地必须合理开展民族类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与此同时,培养本地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专业研究人才,充分提高贵州人民参与民族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力度,并适时加大民族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等。
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号召贵州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因此,贵州省以红色文化建设开发为基点进行的研究具备了资源、政策等机遇;然而,文献梳理可见,贵州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现状、对策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开展相关探索以期为贵州省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2 贵州省红色文化资源分布与开发特征
2.1 贵州省红色文化资源分布特征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全省总面积为17.61 万平方千米,共有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境内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在贵州68个县留下了“足迹”,其形式包含会议会址、烈士陵园、各类纪念馆、革命遗址旧址、纪念文物以及风景区;此外,贵州省境内还留有滇黔桂、黔西北等红色革命根据地。贵州省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中,红色文化资源拥有量各不相同,遵义最为富集。此外,毕节市以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红色文化资源种类也较为丰富。
2.2 贵州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①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处于初始起步阶段,发展条件受限,理论与实践经验尚不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护、开发以及利用过程中往往较为忽略自身所蕴涵的精神价值及其在贵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②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优化整合度较低。目前,贵州省革命遗址保护、革命遗物收藏、红色产品分散零乱以及核心旅游资源较难凸显等问题普遍存在,红色文化资源与开发缺乏市场竟争力,红色产品以及旅游商品发展链条较短,相关产业发展滞后,红色资源的经济价值发挥效应较弱。③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品牌形象定位较为模糊,缺乏统一的红色形象及整体品牌现象打造,此外,宣传促销力度较弱,红色文化论坛、红色博览会以及新媒体网络营销手段较为缺乏。④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管理体制创新发展较弱,红色文化产品开发、品牌创意、项目策划等路径尚未整合与优化,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较弱,贵州省境内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区域整合度较若,沟通合作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和保护开发经营手段。
3 贵州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对策
3.1 以革命遗址保护工作为纪要,做到统筹规划、深度开发以及有序推进。一方面以红色旅游景区和红色文化资源地为依托,培育发展一批红色文化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基地。另一方面,整合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全面、系统、理论的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体系,推荐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建立协调机制、理顺管理体制、优化创新规制,提升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效度。
3.2 以宣传推广为重要抓手,拓宽宣传推广渠道。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纸书刊、音像制品等传统媒介以及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媒体载体,开辟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专栏、专题等,搭建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推广的立体平台,提高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美誉度、知名度。借助微博、微信等手机新媒体力量,扩大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并促进红色旅游景区品牌的树立。
3.3 以创新资源保护与开发方式为手段。充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以红色文化资源参观体验为先导,将声、光、电等技术融入其中,以增强贵州红色文化的感知与认知。在资源保护基础上适时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虚拟参与项目,如借助VR或AR技术,最大程度地发挥技术创新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所具有的潜在功能。
3.4 以完善设施为载体,以提升服务技能为依托。提升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目的地产业配套发展水平,着力构建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政府协调互动的多元投资开发体系,优化资金配置。此外,建设打造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队伍,服务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3.5 以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为突破。以红色名人故居、革命遗址遗迹以及纪念建筑为依托,建立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红色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应充分挖掘其同为旅游资源的效应,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此外,要积极探索红色资源发展其他文化产业的路径,比如探讨将红色文化与影视产业结合、定期在遗迹或旧址处通过话剧、舞台剧、音乐剧等方式重现相关历史事件等。
3.6 以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为延伸。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要结合时代精神。在探究黎平会议、遵义会议等历史红色精神基础上,继续挖掘新时代贵州精神凝练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建立由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开发机制,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