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优化路径研究

2018-03-07付雅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检索图书馆

付雅文

(西安航空学院图书馆,陕西西安 710077)

1 引言

2009年10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代号为3195–W9–P的“国家信息素养宣传月”的议案,指出“我们还必须学习掌握在任何情况下获取、整理和评价信息的必要的技能,而非仅仅拥有数据”。

信息素养教育是由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而来的。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首先使用“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即“信息素养”。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表的《布拉格宣言》中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对信息重要性和需要的知识,为解决面临的问题确定、查询、评价、组织和有效生产以及使用与交流信息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已经成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我们身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着海量的信息资源,我们不再是单纯地检索我们所需的信息,更多的是对信息进行识别与评价,致使我们不会迷失于海量的信息资源之中。因此,信息素养的教育日益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是使用互联网最多的群体之一,每时每刻都在通过互联网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虽然,互联网为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快捷与高效,但是,由于信息资源的良莠不齐,使他们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以及陷入网络陷阱之中无法自拔。比如,近两年的“大学生校园贷”事件,其产生的结果极为恶劣,也同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加大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与信息辨析能力迫在眉睫。

2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调查

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以西安航空学院为例(以下简称西航),对该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西航的信息素养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教育内容较为完善,教育形式较为多样,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在以下方面上还亟待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

目前,西航的信息素养教育和众多高校一样,由图书馆作为基地,负责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新生入馆教育、电子资源培训讲座以及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公选课程。教育内容也较为丰富,包括向学生讲授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电子资源,以及主要数据库的使用培训,另外,最为主要的是通过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课程向学生具体讲授信息素养的内容,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确定、检索、获取、评价、管理、应用信息以及重构自身知识体系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的生产、存储、获取、传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如何用道德与法律体系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如何保持对信息的感知力与洞察力,如何从所获取的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

2.1 信息意识方面

据调查发现,学生的整体信息意识还较为薄弱,急需加强。主要表现为不善于利用信息资源,缺少信息的感知力与洞察力。虽然,图书馆会举办各种各样关于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培训活动以及培训课程,但是,70%的受访学生都表示自己主要还是依赖于网络获取信息,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以及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都不是特别了解,更加不常用,平时到图书馆主要是用来上自习,致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利用率较低。另外,其中55%的学生都表示,纵使依赖于网络信息资源,但是主要还是用来娱乐,只是到考试与写论文的时候,才会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于学习。

2.2 信息检索方面

据调查发现,80%的学生在信息检索的时候,都是主要依赖于互联网搜索引擎,如百度,容易导致自己的思维退化,对信息不加甄别评价,认为百度上的信息都是准确无误的。不会合理使用检索工具与检索技术,90%的学生都不知道如何使用高级检索及检索语言等,难以保证检索结果的准确与高效。缺乏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容易上当受骗。另外,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里,没有人知道自己是谁,可以随便上传下载、复制粘贴、传播信息、抄袭他人作品、盗窃他人信息和个人隐私等。信息伦理的缺失,更有甚者,会导致自己从事犯罪活动。

2.3 个人信息管理

据调查发现,置身于现在的互联网高速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80%的学生都沉迷于网络、微博微信等;时时刻刻都被公众号、朋友圈的信息所打扰,致使自己的知识信息变得碎片化,导致自己无法专注、精通。对此,学生更加不知道该如何获取信息、输入信息以及转换信息,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2.4 课程设置

针对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具体设置,笔者也做了调查分析,发现课程在教授信息获取方面,主要关注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与数据资源,介绍检索工具与检索方式,在信息的辨识与评价方面的关注度比较低。但是,置身于纷繁复杂的互联网空间里,急需加强学生的信息辨识评价的意识与能力,防止学生轻信互联网的信息,上当受骗。另外,目前课程基本没有涉及到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内容,但是为了学生有效高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应该从提升个人信息管理方面入手,实现信息管理能力方面的综合培养。

3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化路径

3.1 开展嵌入式教学活动

图书馆可以引入嵌入式教学方式,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嵌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结合,即“学科的整合式教学”,综合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平台,与专业课进行结合,达到渗透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可以嵌入到其他相关的专业课程中,也可以嵌入到课题项目研究之中。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可以与其他相关的专业课程,课题项目研究建立合作关系,在所需的专业课程、课题研究中插入、渗透信息素养课程,或是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中加入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图书馆员与专业课教师各自的学科优势,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高效性。另外,在进行学科合作,开展嵌入式教学活动时,学校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为此建立专门的制度规章,充分保障其实施的有效性,保障合作双方的权利与责任。

3.2 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视角,对信息素养教育环节,包括新生入馆教育、信息检索课程、数字资源培训等内容,进行颠覆与重构,创新信息素养教育体系。通过慕课、微课、微视频、翻转课堂等形式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习者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的高质量与高效率。总言而之,当前,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及结合信息素养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将信息素养教育置于一个更加开放的生态环境中,增强学生与教育资源之间的联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利用互联网的工具,重塑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实现创新驱动、跨界融合。

3.3 完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按照《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与《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的评估标准与要求,以及结合目前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实践,应该从以下方面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提升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综合能力与基本素质。

第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对信息资源保持较高的感知力与洞察力,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与范围,准确地表达信息需求,考虑获取信息的成本与收益;

第二,使学生充分了解多种信息检索系统,使用恰当的信息检索系统进行信息检索,保证信息获取的高效性与准确性;

第三,使学生可以正确地评价信息,并且将选择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重构新的知识体系;

第四,教授学生个人信息管理的知识与工具,使学生可以有效的管理、组织信息;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流信息;

第五,了解与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素养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经济问题,使学生能够遵循在获得、存储、交流、利用信息过程中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保证学生能够合理、合法地检索与利用信息。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检索图书馆
图书馆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研究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去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