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03-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隐性政治

张 慧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1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特点

1.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味着教育者有意识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理论,发掘和利用其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通过更隐蔽的方式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进行教育,从无意识间中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总和。

相对于正面、直接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更侧重“润物细无声”的途径,让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自我体会、自我感悟和自我提升。大学生通过隐性方式所获得的思想教育,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和持久。随着自媒体的出现,自媒体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特点更加呼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巨大挑战。

1.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与现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主要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面对面传输知识,鲜有与情境教学的相融合。这样,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便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让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良好环境。但是,现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着重突出了“隐”的重要性。它被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一种带有隐蔽功能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聆听教师讲授,而是在课堂内外均创造出一个适宜学生接受知识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教育环境的变化、自身的感受以及耳濡目染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价值意义。

2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自媒体作为网络新兴的媒体形式,有别于传统的媒体。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基本上需要一个少则十来人、多则上千或上万人的团队才能运作,但自媒体常常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运转。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文化精神状态都处于持续的更新中。大学生群体代表着社会高层次知识上升的程度,大学阶段是人生教育中能否达到顶峰的关键阶段。在这几年时间内大学生自身思维得到不断成长,大学生代表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大学整体教育一直以来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在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正在逐步完善,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逐步完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说是一个艰巨长期的任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在课堂内和课堂外两方面进行渗透,逐步和大学生就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开展深度交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在大学校园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为重要目标。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中大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自媒体,自媒体的使用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让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效利用自媒体,让其逐步成为隐性思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自媒体优势,结合校园中隐性思想教育资源,逐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更加端正,有利于在今后走向社会中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 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教育面对的压力

当前,自媒体环境一方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创造了多项机遇,另一方面自媒体的兴起也使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遭遇明显压力。面对这种状况,充分重视自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带来的改变十分关键。

3.1 自媒体呈现出的共享隐性信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设置阻碍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实施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化身信息的传播者,整个教育活动以教育者为中心,教育者获得大量思想政治相关信息,因而受到学生的尊重。然而自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自媒体拥有海量信息,并且所有信息均支持共享,大学生在使用自媒体的过程中不受约束,可以通过应用自媒体获得更多信息,这些信息很多是教师在课堂中并未涉猎的,学生在自己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头脑思维得到锻炼,学生的信息接收、信息整理、信息探寻能力不断增强,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信息渠道呈现隐蔽性特点。然而,这种现象使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遭受压力,面对自媒体的出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转变观念,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媒体相结合,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探寻新知识、新信息,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贴近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3.2 自媒体呈现出的变化特点,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难度

自媒体环境具备开放性特点,自媒体的创立者是公民个人,自媒体向全体合法公民开放,博客、论坛、BBS、微博以及各类网站中,公民均可以发布或者接收各种信息。网络社区、网站BBS的建立都以网络平台为基础,每天都呈现较大的动态变化。伴随着科技的更新,网络技术呈现出快速升级的状态,网络技术的普及度逐步提高,然而网络终究是虚拟空间,网络中充斥着各类信息,这些信息很巧妙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然而面对虚拟的网络空间我们应该对信息的真实性抱有怀疑的态度,自媒体的受益者均是公民个体,大学生在使用自媒体的过程中有必要意识到自媒体中信息的真伪性,因此在自媒体对大学生造成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明显的复杂化特点:第一,自媒体环境对学生获取信息带来便利,然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评判,大量信息影响到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第二,我国的自媒体领域立法相对缺失,因此各种交流平台上网民群体的行为甚至是道德行为尚没有得到全面规定,且网民群体的自律意识不强,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隐性化的情况下,往往起不到教育、引导作用;第三,当前正处于自媒体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网络社区平台,大学生希望融入社会,应通过各渠道吸收信息,网络渠道能够获得大量信息,这种方式将导致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信息,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面对较大压力,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中较难实现。这充分表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愈加复杂,大学生在自媒体冲击下必须明辨各种信息的真实性。

4 自媒体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有效方式

面对自媒体环境,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在走出校园之后更加适应社会用人需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继承者,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重视自媒体环境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逐步设计出科学性的教育方式以适应自媒体特点,使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4.1 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师资水平近年来逐年提升,自媒体的出现带动了信息的大规模增长,高校应在自身能力所及范围内建设优秀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这也是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一直以来,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线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自身具备大量信息,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较为狭窄,信息获取量较少,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内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传授的知识量十分有限,并且授课方式决定学生接受信息仅能通过教师的讲解。然而伴随自媒体的出现和广泛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针对于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水平有待提高,除了较为深厚政治理论工地,还需要具备超强信息处理能力,为大学生做好信息筛选,选择适合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

4.2 自媒体背景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更多创新元素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媒体环境呈现出持续性的创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将创新作为实施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先,工作内容中增加创新元素。自媒体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作为新兴的媒体种类,它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从自媒体渠道获得信息,并将其用于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媒体的共享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做好信息共享。然而自媒体环境缺少相应的管理和规制,很容易出现负面信息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隐性思想教育不应仅仅强调内容的积累,而是教会学生辨别自媒体信息的真伪。其次,工作方法中融入创新元素。改变以往固守成规的教学方法,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只能够为学生灌输知识,缺少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深度沟通,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理论,缺乏实践检验。自媒体环境下开展隐形或者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其优势在于为促进大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将适应从知识灌输至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转变。面对自媒体环境的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不断深入探索理论问题,融入创新的教学方法,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良好的展现。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隐性政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