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文献拓展建设探析:拓印碑碣匾额铭

2018-03-07万颖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匾额拓片碑刻

万颖萍

(海南大学图书馆,海南海口 57022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作为重点任务,已纳入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拓展和丰富,海南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海大馆)立足于地方文化的特色发展,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港”建设的开创性事业中,关注时代脉搏和社会发展进程,契合时机大力开展海南地方文献的资源建设。本文即以海大馆另辟蹊径创新服务方向,在全省内搜集碑碣匾额铭的拓片并就其整理研究为例,探索建设高校图书馆地方特色馆藏资源的新方法,为地方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更多更好更新的服务,推动海南本地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

1 碑碣匾额铭文化渊源

一般说来,碑、碣,是指宫庙寺墓等前所立、刻有文字标志的长方形石条,方首称碑,圆首为碣;匾、额,是指建筑物门头上作为标记或表扬文字的长方形横状物,为建筑物之“眼”;铭,是指在钟鼎等器物上铸造或刻制用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碑碣匾额铭是我国古代纪事志物的重要载体,它们往往融历史史实与书法艺术于一体,对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民俗艺术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地方史专家林天蔚教授在《地方文献论集》中明确提出,地方史的资料,“多来自地方文献,如族谱、方志、金石碑刻、文书契约、个人著作(如文集)”等,可见金石碑刻是地方文献的来源之一。

2 碑碣匾额铭收集的时代需求

近年来,由于地方文献的情报、史料和文化价值,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各地对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编纂工作也随之开展起来。当今的海南,对地方历史、文化风情、乡土人文的需求更是极为迫切。

2.1 海南地方文献资源独特但积累不足

海南土著居民黎族是开拓海南岛的先驱,他们创造了自身灿烂而独特的文明,发展轨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地方文献特色显著。而在内地移民不断南下,与黎族人民的长期相互接触、融合过程中,移民社会文化向前发展,最终形成独具海南特色以多民族融合为标识的特色区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海南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纸质文献资源不易保存,积累不足。

2.2 碑碣匾铭额等石刻实物资源的收集保护是当务之急

海南纸质文献资源不易保存,但随处可见的石质材料等是个例外。随着现代化浪潮由城市向乡村的快速推进,本地生存方式的深刻变化中加速改变或消失。在海南的乡野或城中村,经常可以发现洗衣板或猪牛圈内的石质材料上刻有纪念性或题记性叙述文字,无人理会,遭遇着自然或人为的损毁。海大馆发现这当务之急,开创性地决定对海南这一热带区域易于发现与保护的碑碣匾额铭等石刻实物文献资源做详尽的具体调查,确定拓印原则,要求在乡间实施地毯式搜索,对新中国建国以前的各种碑碣、牌匾门额、摩崖石刻、铜器铭文、建筑碑刻、墓界碑等碑碣文物无论大小都进入普查范围,搜集制作拓片,开辟了地方文献资源收集的新渠道。

3 碑碣匾额铭搜集整理办法

面对浩如烟海的地方文献资源,收集工作不可能由单一部门人员来做。为此,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也要搞“群众战术”,发动群众,发动各单位、各部门“协同作战”,才能保证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持续、有效进行。

3.1 发动利用政府力量,促成对地方文献资源的搜集

海大馆积极建言提议,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海大馆确定了搜集方案,组织拓片技术培训,创制发放文物普查表、文物调查记录表等,编辑印发工作简报,发动组织全省文博部门、图书馆、档案馆、群艺馆等单位群策群力,广泛合作,对所需文物资源进行拉网式全面普查。要求工作人员尽可能地做到规范准确、完整可靠地记录每一份碑刻拓片的资料,并全程跟踪了解搜集状况。同时,确定编纂方案等相关资料,以出版多卷本的《海南碑碣匾额铭图志》作为整理研究成果。本项工作若没有政府的经费支持以及文化系统各部门的配合,根本难以维系。经广大工作人员几年的共同努力协作,搜集制作海南省内各类碑碣匾额铭等有价值实物拓片近1500件。

3.2 广泛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对拓片工作的整理研究

搜集制作拓片的完成,只是工作的开始,整理拓片资料的重任接踵而至。由于各碑刻的保存状况不同,有的碑保存较好,历久弥新,文字容易辨别。但更多的碑石因长期暴露于野外,风吹日晒雨淋,很多文字已漫漶不清,实际能辨认出来的非常有限。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差错,忠实于原碑,在研究整理碑碣等原文的过程中,海大馆广泛邀请了对金石类有研究专长的专家学者,从原始文物调查登记表的各项记载中反复研究讨论,界定各种碑刻的名称,落实查证碑刻的产生年代,注明地理位置,安排碑文说明,最终确定了《海南碑碣匾额铭图志》成书体例,统一了编撰要求。专家们进行了极其严格的碑文实录核校,比照拓片,逐字逐句地对碑刻原文进行多次、仔细地辨认,咬文嚼字,完全按其原碑文字录入,特别留意一块碑内同一汉字的多种异形写法,遍查资料按原样造字。对地方志上已有的碑文原稿,则与存留实物的拓片进行仔细对照,注意到原文的繁简字后全文录用。在校对环节中,更加严格编辑整理,需对大量的人工造字一笔一画地进行对比,费时耗力以真正保证图书出版质量。

4 海南碑碣匾额铭的特色内容

本次搜集的各类碑刻拓片形制多样,内容丰富,包含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状况等多方面的文献信息,为研究海南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再现了海南区域的历史文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4.1 官府发布的法条法令类碑刻

这类碑刻拓片较多,因多属是官方公开发布保存较好,易于搜集。如海口市五公祠内的“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是宋徽宗赵佶于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的亲笔御书,属海南现存最早的碑刻,也是我国现存碑刻中的珍品,其艺术、史料价值可见一斑。还有各类“奉县示禁碑”,是官府针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广而告之的公告形式颁布法规条约,以约束规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这些碑刻其实就是官方文件的石质版本,极具地方史料的研究价值。

4.2 重要建筑物的创建、重建等纪事类碑刻

这类建筑物的修建多与整个家族、乡村或整个行业有关,极受重视。其修建一般是民间集资,也有少数是官府拨款,工程完工后,即召请工匠立功德碑长久记录保存下来。如“陈氏祠堂记”“万古流芳”等碑即介绍了当年该建筑物的修建缘由及各捐资人,从中依稀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的赋税、劳役程度。

4.3 人物纪念类的碑刻

分为名人纪念类和家族纪念类,如“东坡笠屐图”碑刻,反映了苏东坡贬在海南却入乡随俗与当地老百姓乐在一起的开朗心态;“贞寿双高”“任姒风徽”题额,还有各种家族墓碑等,则表明了先人在家族内的地位或子孙繁衍及岁供等。这类碑刻展示了当时丰富的风土人情及生活场景,为研究海南当地的生态环境、婚嫁迁徙、社会风气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4.4 历史名人的书法绘画等艺术类碑刻

海南“写绝”、广东四大才子之一张岳崧的手书匾额“维则堂”,著名清官海瑞手书“寿”字碑以及一些精美的书画碑也在本次普查之内,它们流传至今,不仅保存了艺术家们的宝贵墨迹,而且具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丰富了海南的书法艺术史,为人们研究海南的书法创作提供了更多帮助。

4.5 以摩崖石刻为代表的题咏类碑刻

海南摩崖石刻一般分布于临海或山中的巨大岩石上,大多是由被贬谪至海南的官吏、文人们寄情于山水,内心感慨而在巨石上镌刻书写,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余,也成为海南可贵的人文景观,海南三亚的“南天一柱”和“天涯”“海角”等即是其典型代表。

5 拓印碑碣匾额铭的泛在价值

地方文献属于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不但对图书馆形成自身特色、提高该馆在整个图书馆界的地位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文化科学事业方面也越来越显示了参考决策作用,对提升文化软实力起着根基的作用。海南这些碑碣匾额铭充分反映了历代海南人民对中华文明所做出的贡献,它们的拓片制作,为海南的地方研究增添了丰厚的史料来源,加强了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是对海南地方文献不足的重要补充,体现了重要的文献历史价值,有利于加强海南地区的地方文化研究,推动海南本土历史文化的发展。

5.1 立体建设特色馆藏,促进资源的传承与共享

加强特色馆藏建设,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确认和阐释这些文献的价值,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整理和提示出来,使之在读者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增值。本次搜集的碑碣匾额铭拓片现已全部保存于馆内,部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拓制精美的拓片装裱后已固定陈列于展厅,向人们展示着海南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特色馆藏;多卷本的《海南碑碣匾额铭图志》图书已于2017年陆续出版;利用先进技术数字化处理开发的特色资源数据库“海南碑碣匾额铭”正在制作。拓片展出、图书出版、网络开发等多项工作的立体建设,齐头并进,极大地丰富了海大馆的馆藏资源,形成系列优势馆藏,满足了馆藏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文献资源进行“一站式”检索,展现了海南地方特色,拓宽了图书馆服务内容。

5.2 为广泛收藏其他地方特色资源指明了道路,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

对海南现存的碑碣匾额铭等石刻进行搜集、拓片、整理、保存、利用和研究,为海大馆今后开展地方文献的其他搜集整理指明了方向。海南还有更多特色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从各个层面展现了海南人民特有的生存生活方式,是人们对过去的独特回忆,表达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代表了海南的历史和文化。国家已提出要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工作。文化遗产数字化也应从地区层面推进,而各地文化机构如图书馆理应担负起对本地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的重任。我们理应尽快开始把这些实物资料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文字或影像固定记录下来,传承下去,实现对现实存在的地方文化资源的长期保存,为海南的地方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积存丰厚的文化土壤,提升海南地方文化的软实力。

猜你喜欢

匾额拓片碑刻
《韦洽墓志》拓片
五代南汉李纾墓志拓片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碑刻
匾额下的刺猬
明清豫西北戏曲碑刻所见的“会”与“会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