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趋势

2018-03-07孙朝娟孟洁然山西大同大学山西大同037009

文化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育史史学学科

孙朝娟 于 文 孟洁然(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教育史学科自20世纪初建立以来,到目前已经历了百年。到新世纪,受重视度与价值理念的影响,教育史学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日趋严峻,中国教育史学研究者当前需要深思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趋势如何。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需要结合中国教育史的实际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及思考。

一、中国教育史学价值分析

结合当前的社会现状及教育现状,对中国教育史研究价值进行分析,主要是从历史借鉴的角度对教育研究过程中的得失进行分析与探讨。[1]近代民族处于危亡之时,中国教育领域提出了“知见中国以何术治国,政体何以巩固,人民何得以安居乐业”的问题,这一问题提出后,教育学者们将问题的答案最终集结在中国教育史学研究上。在具体观点上,近代教育研究学者认为,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治国安民问题,需要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找寻中国教育出路,并且要明白中国教育的根本是什么,因此研究中国教育史就非常关键。

结合近代教育界研究中国教育史学的观点,基于当前教育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想要解决当前教育问题,也同样需要对中国教育史学进行研究。在当前素质教育与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为寻找解决新课改面临的问题,需借鉴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经验,反思教育改造的根本目的,并且明确改革的方向,这样才可以使新的教育体制更加顺利地推行。

二、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发展趋势

从中国教育史学走过的百年历程来看,笔者认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发展将呈现出强化自身学科理论的建设、转向对教育历史研究及关注本土学术传统研究三大发展特点,具体阐释如下。

(一)中国教育史学未来发展应更重视自身学科理论建设

对中国教育史学的研究,研究人员常常将研究重点放在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的研究上,很少对学科理论及方法进行反思,这极大地制约了研究深度及理论水平,所以以往的中国教育史学在理论方面也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2]因此在未来的教育研究中,研究重点应关注于提升人们的理论思维水平。

面对当前教育史学内容缩减、课时减少的生存危机,在未来的发展中,教育史学研究者需要清晰认识到学科理论匮乏及体系不周这一影响因素,通过强化理论研究,构建学科完整理论体系,以使中国教育史学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教育史学理论具体架设上,需要重点探讨及反思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明确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理论,依据基本理论构建出教育史学的理论规范、研究手段与学科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教育史学的理论及思想内涵。比如研究诸如教育史学功能与价值、教育史学认识论、教育史研究方法、教育史学科未来发展趋势等。第二,研究重点也应逐渐转向对教育史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科本质层面,并通过对教育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归纳与梳理,为新时期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指明方向。[3]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借鉴并吸收历史学及教育学相关理论,以获得教育理论的创新。第三,要关注教育史学实际功能的研究,因为单存的理论并不能起到提升学科研究水平的目的,想要获得当前教育界的认可与广泛应用,需要不断从理论研究中提取成果,让当前的教育界将教育史学重新作为学科建设重点,从而将教育史学推向更高层次,为学科展示更多研究精品。

(二)中国教育史学未来将转向教育历史日常问题研究

之前研究中国教育史,研究重点常常为人物思想研究与教育制度的转变。如对人物思想的研究通常局限于研究著名教育人物上,很少关注基层教育人员;而在教育制度研究中,研究的重心在于描述制度内容过程,常常缺乏对决策生成过程的深入研究。[4]因此,在教育史学未来的研究上,研究视野需要不断拓展,在人物思想研究上需要实现从精英到民众、从高层向基层、从中心向边缘过渡,研究具体的教育问题,以探索教育史学的特色。

教育史学未来的研究,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研究教育问题需具体化。今后教育史研究的重心需逐渐转向对教育具体问题、教学问题等的研究。比如教科书研究,可对教科书立法、教科书生产、教科书内容、教科书使用等问题进行研究;就学生个人学习而言,可以研究学生作业质量、作文写作、图画及雕塑作品创作等。通过对具体细节化的教育史料进行分析,使教育发展现状更加符合实际。第二,对教育问题的研究,需逐渐转为民间化。教育问题实际上来源于民间,所以在具体问题研究上,为了获得可信的结果,就需要研究者深入民间,通过找寻民间非官方资料、听取民间口述等方式收集研究素材,这样可以对教育问题理解得更加透彻,并使制定的教育改革方案更贴近于群众,实用性也可显著提升。第三,在教育史研究上,应不断扩大视野及研究领域,在研究汉民族教育问题的同时,也要研究少数民族教育问题;研究本国教育文化时也需要对西方国家教育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扩大研究领域,使教育史学研究成果更加丰富。

(三)中国教育史学未来将转向本土学术传统的研究领域

在教育史学研究中,借鉴西方国家研究方法虽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要推动本国教育史学发展,就需要通过分析本国史学理论,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研究手段,将关注于解决本国教育史问题作为研究重点,这样对中国教育史的发展有重大的帮助作用。

针对本土教育传统及研究方法,可以吸纳采用如下方法。第一,继承中国学术传统价值取向。学术传统历史形成的得以稳定传承的治学方式与叙事习惯是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研究学术传统不但有利于传统文化继承,还有助于教育史学发展。第二,学习中国传统史学思维方式。应用宏观思维方式研究历史一直是古代史学家常用的方法,如司马迁就应用宏观治史思维完成了第一部通史《史记》。[5]为此,对当前教育史学的研究,也同样需要继承历史研究传统,学会从整体上思考中国教育发展问题,学会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对教育资料进行总结及概括。第三,借鉴中国传统史学研究方法。中国史学家的治史过程,积累了诸如版本学、目录学、训诂学、校勘学等研究方法,这些传统方法对教育史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当前及未来的教育史学研究,也需要利用一些历史研究方法,对教育史学经验及史料进行汇总及分析,以获得显著研究成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教育史学需正视目前遇到的困境,顺应教育史学学科发展趋势,研究人员共同努力,为中国教育史学铺设光明的道路。

[1]易琴.新世纪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教育探索,2011,(6):29-30.

[2]郑刚.教育史学史: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新兴领域[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2):35-38.

[3]兰茂景.论科学中心转移与中国教育的超前发展[J].宁夏社会科学,2013,(1):145-147.

[4]王曦影,王怡然.新世纪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J].青年研究,2012,(2):48-57.

[5]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课题组.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00-2010)[J].中国青年研究,2012,(4):5-20.

猜你喜欢

教育史史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浅析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现实路径
浅析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现实路径
“超学科”来啦
中国音乐教育史研究的三个动向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教育史学科体系建设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