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2018-03-07翟羽佳

文化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翟羽佳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地域、文化等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中,政策环境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经济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电影产业的投资和消费,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新时代下电影产业的发展。国家“十三五”规划已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正式确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1],而作为文化产业火车头和排头兵的电影产业的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作为我国文化娱乐领域的第一部正式法规,2003年开始起草,2016年11月7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核通过,修订完成历时14年,在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相比于之前的电影行政性条例,《电影产业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法,比条例更具权威性、纲领性和战略性。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该法的出台是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是全面深化改革在文化领域的突破,是全面依法治国在文化领域的落实。《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足以说明我国对电影产业的规范程度较以往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可以说,电影产业已经上升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一、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随着国内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也逐步深化,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国内文化产业大格局已初步形成。作为实施“十三五”规划关键的一年,2017年也迎来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国家统计局依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方法》的要求进行统计的相关产业信息数据显示,中国在2015年和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长值分别为27235亿元和30785亿元,增长13.0%。其中,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14%,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2]文化及相关产业呈现出平稳快速增长动态,所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这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逐步转化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产业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而不断繁荣发展。

此外,《电影促进法》的颁布使中国电影产业逐步步入正轨,电影市场更加规范。近年来,电影票房一直呈现出递增的趋势,2011—2013年票房增长率分别为28.93%、30.18%、27.51%,总体呈递增趋势。

二、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对电影产业各方面扶持力度不断加强的情况下,电影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电影票房收入稳步上升,但国内电影产业在影片的内容制作、人才培养及电影公司竞争力方面仍显不足,与世界电影强国存在较大差距。[3]

第一,影片进口比例逐渐提升,进口影片评分高于国产影片。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一直呈递增趋势,但总的高票房不等于国产高票房。进口电影的数量增加主要是分账片的增加,分账片,即国外电影的制片方委托中国公司在中国大陆代理发行,按影片在大陆的票房进行分成。从豆瓣影评看,2012—2016年的国产电影平均分为5,对比进口电影的平均分7.3差距显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国产电影的基数大、质量低;另一方面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影片的品味逐渐提升,对影片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升,仅靠明星粉丝效应的电影逐渐不被大众认可,高质量的口碑电影逐渐成为票房主力。如2016—2017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国产电影《战狼2》等都是高口碑、高质量、非明星粉丝效应的电影。目前,我国市场与邻国相比开放程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国际环境下电影市场的逐步放开是大势所趋。[4]台湾电影市场加入WTO后全面放开,每年进口400~500部电影;日本由“有限开放”到“无限开放”,每年约进口500部电影;韩国逐步放宽配额限制,每年约进口900部电影;而我国2014—2016年分别进口电影67部、62部、90部。[5]

第二,国产电影缺少品牌塑造力、文化影响力和号召力。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分支,其产品也拥有文化产品的特征,即文化产品的精神性,文化产品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电影也是一样。[6]我国对系列电影的发掘相对滞后,品牌塑造力较弱[7],少数电影如《港囧》《美人鱼》和《西游记三打白骨精》勉强算得上续集电影,但大量像《赤壁》这种为了打入国际市场过度好莱坞化的大片丧失了其文化和精神内涵,既不被国内观众认可,也不为欧美观众接受。反观其他国家,北美票房前十名排行榜中除了《阿凡达》《泰坦尼克号》之外,其余八部都是系列电影,且从1996年开始的《碟中谍》系列已经陪伴影迷20年,《速度与激情》16年出了8部,《哈利波特》8部完结,这些系列电影已成为观众信任和期待的文化品牌,其产生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产业衍生价值将不断提高。[8]

第三,国产电影产业发展缺乏立法保护。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市场不规范,电影票房造假、侵犯版权等违法违纪的乱象层出不穷。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为正处在黄金年代的中国电影产业的规范有序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该法明确了资质审查程序及各级电影主管部门审查电影的权限,并对贴片广告和票房核算等作出了详细规定;对虚报瞒报票房收入有严格的界定和处理办法;电影人“德艺双馨”首次被写进法规。此外,电影产业的核心是版权保护,保护电影产权也是立法的重点,如2018年,电影《九层妖塔》因为未经原作者许可使用了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侵犯了作者版权,7个字被判赔偿14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在明确虚报、瞒报票房收入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方式后,2016年全国有63家影院被查出瞒报票房超过100万元,并被要求停业整顿。因此,要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电影市场,从电影大国转向电影强国,制作有影响力的原创内容,就必须有法可依,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三、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院线观影发展空间大。近年来,大量业外投资进入院线领域,且投资逐步由国内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蔓延,这是由于一线大城市繁华地段地租较高带来一系列较高的运营成本且资本回收期延长造成的。高的增长速度正是由于高需求带来的,2017年全国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6.21亿,同比增长18.1%,总人口人均观影次数为1.17,首次突破1次[9],但对比韩国和美国人均观影次数分别为3.5和3.8次,差距较大。以2017年不同城市票房数量为例,二线城市票房数量最高,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票房数量接近;由2017年一至五线城市票房增速可知,五线城市票房增速高达24%,其次是四线城市票房增速(22.5%),再次是三线城市票房增速(达19.8%),而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票房增速较慢,分别为13.3%和8.9%。这说明,我国院线观影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不同城市影院院线的竞争也会促使未来影院投资结构的合理化。

第二,优质电影企业增多,国产影片市场占有率提高。虽然现有国内优质电影企业在进入国际电影市场时仍有困难,但相对之前而言,国内一些规模强大且产业链相对完善的电影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品牌知名度的培育和宣传,且《电影促进法》的实施对于创作出优秀高质量的国产影片更是提供了法制保障。如2017年一月至十月国外影片票房占有率较高,但春节档国产影片较高排片率使2017年度国产电影票房占比首次超过国外影片票房占比,达53.84%。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培育出一批颇有竞争力的电影企业,从而增强国产影片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第三,后影院的互联网与新媒体市场扩展趋势。21世纪既是信息时代,也是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后影院”的重要平台。首先,除了成为各大门户网站VIP会员观看电影之外,还可以通过电影网、奇艺网及其他正规网站观看电影。需要注意的是,国家网络法规的制定及监管力度难以跟上信息传播速度,盗版问题难以遏制,因此,为了保护电影版权,应充分开发后影院平台,规范互联网资源,提升互联网新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显然,新媒体的有效利用,一方面为传统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营销模式和双收益效果,另一方面也为整个电影产业链的结构优化带来机遇。

四、结语

《电影促进法》的颁布不仅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制度环境,更激发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因此,在“内容为王”的时代,需要将中国优秀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创作出既能反映现实生活,又符合时代潮流的影片。这是对中国电影人提出的严峻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及人民共同努力,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增长空间和增质空间,不单纯追求量的突飞猛进,更要关注质的变化。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