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新思考

2018-03-07马天玲陈春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马天玲,陈春丽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商务系,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互联网深入大学校园,必将给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带来深刻的变革。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崭新的环境,让我们通过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同是一把“双刃剑”,在使我们充分受益的时候也对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 互联网环境下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挑战

第一,互联网全球性和开放性特点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帮助,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控制力和安全性方面产生巨大的挑战。美国政府在一项行动计划中表明:要利用互联网打开另一扇窗,要用所谓的美国普世价值观来主宰世界,从而实现对其他国家人民思想的控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的特点把自己价值观放入其中,通过互联网让其他国家的人民对其西方的思想意识产生认同感,最后对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产生动摇。以上这些,互联网已经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提出挑战。同时也加大了高校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控制的难度,影响到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

第二,互联网的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单向性和权威性提出了挑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单向性和权威性。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对信息的把控力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尤其在政治理论,道德观念方面,教育者都能第一时间掌握资料,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树立良好的威信,容易获得学生的敬仰和尊重。有利于对大学生的思想工作进行开展。但是,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情况,很多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可以快速便捷的查询到,这时教师对于信息的把控就处于劣势地位,传统的教育模式所拥有的特性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失去了意义,这样课程的效果就将大打折扣。

第三,互联网的虚拟性与多元性的特点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提出了挑战。在互联网中,个人的行为是在网络的虚拟性中操作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的琐事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解决。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类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得传统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方式在日益减少,尤其是一些大学生在生活中遭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寻求网络,觉得在网络的世界里,更容易获得安全感。然而,在互联网的世界,由于法律的不完善,网上充满着不健康的信息。例如,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低级趣味的思想。而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辨别信息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误导,剑走偏门。正如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所说,网络虚拟性的危险在于,它以一种更具欺骗性的手段、方式和魅力抓住了你的注意力,并在你没有意识到时就排斥掉你对其他生命感受,它利用所有人类交流的欲望和行为,构筑起扑朔迷离,常开不败的青春。

第四,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即时性的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挑战。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总是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对大学生授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讲什么,学生就接收什么信息,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首先,互联网中大量的信息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上所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受到威胁;互联网给学生一个非常广阔的获取知识的空间,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脑子里面已经有了相关的概念,有的学生的知识量已经超出了教师所知道的内容,并且有些内容知识点和教师教学中需要教授的知识相抵触;其次,互联网形式的多样性,如它可以是声音、文字、动画和图形融合在一起的形式,这就使学生在网上获取的相关知识时,内容更加的丰富立体。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堂教学与之一对比形式更凸显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应对

第一,互联网要进一步强化对信息网络的管理,更好地发挥其高校马克思主义的主体作用,强化高校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对于面对大学生的信息网络管理监督部门,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充分认识到信息网络环境对于年轻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方面的作用,强化对信息网络建设监督与管理。通过技术手段,如防黑客攻击技术,安全管理方面的认证技术,对于具有互动功能的交流平台进行监控,对于不良的信息及时进行清理,并通过互动平台交流内容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其次要把高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成面对大学生的进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平台的主渠道作用,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式等内容,使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国际形势和内容,充分把握当前形势,树立正面积极的思想意识形态。

第二,进一步发挥和利用网络技术上的优势,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更加的多样化、新颖化和生动化,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知识的数据库,获取有针对性的,新颖的教学材料,使课堂教育更具生动性。同时教师要学会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的条件,对传统课上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把课程分成20min一小节的形式,通过翻转课堂的互动教学,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要发挥信息网络在道德教育方面,增强学生自控自律意识能力方面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信息网络平台相结合,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可以通过实践和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例如,像情景剧、团队拓展训练的情况通过APP软件现场同步直播,形成学生正确的信息素养观念,真正的从内心树立起道德的标准,培养网络道德人格,加强大学生的自控意识,在现实中和网络中同样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

第四,要建立一支思想觉悟高、知识结构完备的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课程理论的教师专业队伍。高校教师不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大学生思想上、品德上的引路人,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教师在课上把自己这些年所感悟到的知识和道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愿意学、愿意去把教师的思想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自身经验和视野足够的开阔。讲出课程的特色。同时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客观的分析当前社会发展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正确主流的思想体系与价值观,来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材信息方面比较落后。引导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内涵。

3 结语

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有直面挑战,进行调整、改革和优化,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特点,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扩大覆盖面,增强渗透力,提高实效性,保持生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培养人才的需要。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