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人民立场为根本政治立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2018-03-07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文化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立场从严治党主体

张 翡(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2016年12月7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指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1]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其先进性与纯洁性的保障,更是其作为中国共产党最牢固的执政根基。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党建党治理论的丰富内涵,使从严治党思想从“从严治党”变为“全面从严治党”进而又上升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高度,开创了我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在关于从严治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基本逻辑不断探索中,有一个核心和关键立场——坚持人民立场为根本政治立场,其既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建党治党学说的核心要求,更是关系到我党政治命运和存在价值的根基。本文以分析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价值为切入点,探索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思想的实践理路。

一、坚持人民立场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释义

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观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它通过批判继承西方人文思想,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实践的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主张通过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来推动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立场观内涵的完善与丰富大致经历了《1844年经济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是劳动的揭示、《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人类历史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为物质生产的论述、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列宁人民主体地位初步实践探索、毛泽东中国革命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实践路线、改革开放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新发展等阶段,形成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形式。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阐释。

(一)“人民”是历史的集合性概念

人民立场观的“人民”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百姓”“大众”“民众”等概念。这里的“人民”是指“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2]。首先,“人民”是相对于政党而言的,并与共产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指广大受压迫和奴役的“无产者”,即作为工业革命产物的无产阶级。其次,“人民”是指作为社会发展实践与价值主体的人。虽然人民群众很少甚至没有占有生产资料,但是作为社会实践的大多数是先进生产力与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历史活动的推动者并伴随着历史活动实践的深入不断壮大其队伍,最终承担社会生产劳动与改造世界的重任。最后,“人民”的逐步解放推动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并最终消除阶级差异。随着人能动地发展生产力获得极大的发展,人民的实践性与创造性得到解放,其内涵也不断扩展涵盖了无产阶级和其他一些阶层、群体在内的实践主体,而旧的生产关系与阶级对立也在消失,最终实现全人类多方面多层次的自由与发展。

(二)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所有历史活动的价值诉求

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价值集合的人民主体,所有历史活动都紧紧围绕着“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3]。首先,作为社会存在与发展前提的人民及其活动,要求相信人民。人类历史活动发展史就是一部群众社会实践史,人创造了物质生产资料和一切精神财富,其社会实践是一切财富最初的力量源泉,只有承认和尊重其历史地位才能创造人类社会文明。其次,人民主体作为社会变革推动与发展的实践主体,要求依靠人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而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民主体,人民通过不断的斗争与革命推动社会现有矛盾的解决,进而带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发展,从而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承认并依靠人民的社会历史发展实践主体地位是历史活动发展的要求。最后,人民主体是社会活动价值的创造、评价、共享主体,要求所有历史活动紧紧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展开。“社会进程应当是通过人并且是为了人而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4]历史活动发展离不开人的利益,更离不开占绝大多数人主体的人民利益,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也理应是社会财富的享用主体,那么社会活动就需要为人民谋利益,并以人民利益实现与否为价值评价尺度。

(三)实践性、科学性与先进性有机统一的人民主体立场的最终归宿是全人类自由与全面发展

人民主体立场思想深刻地揭示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规律,是价值性与真理性的高度结合,“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5]是对人类发展逻辑的整体长远认知。首先,人民主体立场从社会历史实践观出发,是对人类历史实践活动的高度总结。马克思人民主体实践观体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观,认为人能动性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人民通过主体性的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进而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实践活动已成为人民的本质活动。其次,人民立场观顺应人类历史发展潮流,已通过实践经验证明了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立场观自诞生后经过巴黎公社初步实践、苏俄社会主义的深化、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化的展开,不断引导社会主义人民解决和发现社会生产中的问题,具有理论指引的科学性。最后,人民主体立场站在时代最前沿纵观人民主体性质,并以全人类的解放与发展为最终诉求。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观虽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但随着阶级斗争的深入,生产力高度发达,人民总体利益及全人类整体利益将得到实现,全世界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也将成为可能。

二、人民立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内源动力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秉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本的”的治国理政理念开创了党建党治的新局面。各项党建党治工作紧紧围绕人民立场,以人民意志需求为前提,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为实践方法,以能否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衡量导向,为我党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了动力保障。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共执政与治党的政治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人民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6]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执政基础,从新民主革命建设“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到“保证党与人民共命运”,再到“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广大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对危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苍蝇”“老虎”一起打。因为,我党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顺应民意,实现民意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信赖,才能无往不胜,可以说,民意民心是我党执政的合法基础,也是我党最宝贵的执政资源。虽然近代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在不断变化,但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民主执政方式一直没有变,并紧紧围绕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执政形式,创造性地发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村民议事会形式等民主形式,为保证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落地提供了蓝本。

(二)重视和激发人民群众在党建党治中的智慧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力量源泉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重塑党风,深入开展党风建设。党风建设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能够取信于民、能够德政于民,认识到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性劳动,党的一切工作都将无从谈起。自落实八项规定、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群众实践路线等工作开展以来,很多严肃查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案件都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举报监督、上访申诉等形式发现的,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通过党内外的积极互动与有效监督,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再次得到验证。反过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也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我党的根和本、是我党进行治国理政和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和最大优势,只有始终保持信任人民群众,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变革推动者的主体性作用。只有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认识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重要性,才能充分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切切实实地完成党交办的任务,为老百姓办实事、谋幸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人民利益得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才能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献计献策,进而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作用。

(三)坚持以人民发展为中心是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民心保障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7]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以“七个着力点”为支撑,以人民发展为中心开展党建党治工作,通过“八项规定”“六项禁止”“反四风”“三严三实”等措施,有效惩治了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通过四年多的反腐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力地振奋了民心,据统计有超过七成以上城乡居民对党风党建工作持有“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为党内政治工作的开展积聚了力量。同时,民心政治氛围的营造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搭建了桥梁。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制度执行最强大的监督者,才是群众路线落实情况最真实的感受者,通过这项民心工程,将为营造山清水秀、风清正气的政治生态环境上了最稳固最有效的“保险栓”。

三、坚持人民立场为根本政治立场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坚持人民立场为根本政治立场,是十八大以来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成果的重要价值导向、动力源泉和核心理念,能引导“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新阶段迈进,只有准确深刻地把握人民立场为我党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根基这一核心政治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党建党治领域中,才能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一)以全国各族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切实承认、尊重和保障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我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领导核心对全面从严治党至关重要,党中央领导集体能不能有效领导各级党委层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各领域各层次的有效展开,关键在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不能紧紧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举措时,各项思想党建与制度党建建设要以人民参与、人民发展、人民共享为切入点,坚决杜绝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的路线方针。党的纪律规矩在设计及解释实施时,以能否维护好实现好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否为各族人民谋幸福为重要衡量指标。对于有利于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事情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和善于担当,让广大党员干部常怀天下为公之心,让其工作中时刻装着人民的利益,抛弃私心杂念,把为己谋利和为亲谋利的欲望关进自律的笼子里,从而永葆共产党人立于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政治本色。

(二)以深入贯彻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加强各级党委干部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新时期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线”,只有把党的群众路线深入落实到各级党委干部的工作中来,才能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入新局面。“没有为本阶级全体人民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就不能带领人民实现斗争的胜利。”[8]在开展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各项工作中,要纠正说情风、关系网、利益链,要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开门、开大门,让群众参与、让群众检举、让群众批评,党员干部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民众生活中听取不同方面、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民生利益诉求,防止制度虚置,找到民之所需、民之所用的“最大公约数”,从而让民生政策最大限度地“软着陆”。对于在群众实践路线中搞形式、放空炮、走过场的工作要敢于捅破和曝光,特别是党治工作中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主动拉近与人民之间的距离,从长远、从细节、从常态上保持与民众的鱼水之情,进而增强人民群众反腐的信心,让群众路线成为制度反腐与思想反腐的利器。

(三)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与党内外民主的互动监督结合起来

党自身建设的常态化既要有制度供给,更要有监督保障,而“发挥人民监督作用,听取群众的真实想法,欢迎群众的批评意见,织密群众监督之网”[9],则成为确保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工作实效性的有力武器。要保证党内政治生活的山清水秀既要创新党内监督制度,特别是纪检派出、巡视工作对“四风”的震慑作用,又要发挥党外民主人士对权力有效运作的监督辅助作用,让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等监督条例,在防、管、治三个层面安上多“探头”。对于党内外监督主体缺位的要赶快补位,对于监督责任失位要马上追究,对于监督执行力度宽松疲软的要立马纠正,使得党内外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让党内外监督工程的基础性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要严格按照党规党章国法,形成执纪党纪职能监督、同级监督、党外民主监督、基层党组织监督下的权力监控体系,满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要求。

猜你喜欢

立场从严治党主体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