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施蛰存小说中情与理的冲突

2018-03-07

文化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爱伦阿姨冲突

刘 泉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施蛰存是我国新感觉派的一位重要代表作家。在他的小说中,主人公大都是在心理上不满现状,而在行为上安于现状,这种矛盾的产生与施蛰存的自身经历紧密相关。施蛰存笔下的人物在情与理之间的选择过程也就是他自身文化选择的过程。施蛰存用心理分析的手法挖掘人物内心的需求,有时这种需求与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道德、社会伦理观念是冲突的,所以人的欲求被压制,而有压制就有反抗,施蛰存用同情又略带讽刺的笔法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个谨小慎微的“反抗者”。

一、施蛰存小说中情与理冲突的文化渊源

首先,施蛰存和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很深,他的父亲是清朝末年的一个秀才,家庭环境对施蛰存的文学之路起了很大的影响。施蛰存对于中国古典文化兴趣浓厚,他的作品虽然基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视域,但传统意识影响也显而易见[1],这就是施蛰存笔下人物都带有浓厚传统伦理色彩的原因,其小说塑造了许多受到传统意识影响的人物形象,如“周夫人”“婵阿姨”等。在小说《春阳》中,婵阿姨心里渴望着与陌生男子面对面吃饭,但内心的传统又要求她要矜持,她无法冲破传统的阻力,只能在心里幻想着这一切。

其次,施蛰存也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很大的影响,他早在学生时代就开始接触西方文学。[2]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被我国学者引进,施蛰存对其借鉴并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形成了他独有的创作手法。施蛰存还大量翻译了外国文学作品,这对于他的创作也起到了深远影响。施蛰存认为心理治疗方法是“很时髦”[3]的,尤其在他接触到西方弗洛伊德的学说之后,其对心理分析小说兴趣颇浓,在作品风格上借鉴弗洛伊德的理论,开始着重分析人物的内心欲求,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心理分析小说风格。让施蛰存颇为感兴趣的还有爱伦坡和日本田山花袋的作品。施蛰存在《我的创作生活之历程》中提到在好友创办第一线书店的时候,他正在读爱伦坡的作品,后来施蛰存还模仿爱伦坡的风格写下了小说《妮侬》。《妮侬》这篇小说通篇充斥着一种难以言状的忧伤,叙述了恋人病逝、主人公痛苦不堪的情绪,而这种主题在爱伦坡的多部作品中频繁出现,可见爱伦坡对于施蛰存影响之大。除了西方现代主义,施蛰存的小说创作也受到日本新感觉派的启发。

二、施蛰存小说中情与理冲突的实质

首先,施蛰存小说中情与理冲突的实质是人性欲求与传统道德的冲突。例如,在短篇小说《春阳》中,女主人公婵阿姨在自己出嫁前就得知家底颇厚的地主独生子的未婚夫去世的消息,她决定接受这巨大的财富与“美德”的名誉,守着贞节牌坊过自己的一生。理智上,她认为自己是夫家的人,她觉得自己订了婚就是人家的妻子,她觉得自己应该为了她死去的丈夫守住这个家业,而在情感上,她不想失去自由,但只要是人就会有情感和欲求,婵阿姨被“春日里的太阳”改变了,她开始想自己这样背负着、克制着的理由,所以她觉得“人有的时候要看破些”。这时候她的情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开始幻想,幻想自己跟男子在大街上,他们手牵着手,漫无目的地走着,这样简单的幻想让她觉得从未有过的舒服。她想起了自己在银行遇到的银行小职员,心中涌起了阵阵涟漪,她为自己找了个借口,或许银行的保险柜是没有锁的,她觉得自己应该再回去一趟。可是事情并不如婵阿姨所期待的,银行小职员还是一如既往的谄笑,但尊称她为“太太”,婵阿姨顿时从幻想回到了现实,尤其是下一位“密斯陈”的出现,更是让她觉得自己羞愤难当。还有在小说《梅雨之夕》中,主人公是一个深受都市文化压抑的男人,长期的情绪压抑使主人公的情感受到了冲击,而这些都是源于繁重的道德压力,女主人公的端庄贤淑让他觉得自己的接近也是绅士之举。然而他又担心是否会被认识的人看到,被熟人看到会怎么想?所以他压低了自己的帽檐,传统道德观念的压制让主人公心里产生了一系列情绪冲突,他居然将躲雨的少女当成了自己的初恋情人。类似的情节还出现在小说《周夫人》中,丧夫的周夫人看到年少无知的“我”,并觉得“我”与她死去的丈夫长得很像,开始对我有了依赖。这些都是在传统道德观念之下人物内心欲求得不到释放导致的人的“异化”。

其次,这种冲突的实质更是时代新精神与传统旧思想的冲突。施蛰存的小说无不闪现着当时宝贵的时代新精神。当时正值“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在施蛰存心中的旧的传统伦理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原先生活在农村而积淀了浓厚的本土文化的施蛰存在迁入上海之后心里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时代要求进步,呼唤真理,而传统旧伦理又根深蒂固。在这一时期,施蛰存的小说也表现出一种时代新精神与传统旧思想的激烈碰撞,而这种碰撞所产生的火花体现在文本中就是施蛰存精湛的心理分析与描写。在他的小说《石秀》中,主人公石秀内心的欲望和伦理的冲突被层层剖析、挖掘出来,包括石秀奸淫的动机和内心的挣扎,等等。小说描述了石秀对于潘巧云最初的迷恋,到后来发现她与报恩寺的和尚裴如海的奸情之后心里的失落、嫉妒和咬牙切齿的恨意,展示了石秀不为人知的扭曲心理。石秀为杨雄出谋划策谋害潘巧云,以及后来石秀亲眼观看杨雄对潘巧云的肢解过程,反映了石秀心里的变态和极度血腥扭曲的人格。施蛰存用简单的情节、大量的心理描写展示石秀的内心世界。值得一提的是,施蛰存与友人创办了《璎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他们在当时时代大背景下的一种时代新精神的凸显,这种时代新精神在当时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施蛰存的作品中,也不断有这种时代新精神的闪现。由此,一边是时代新精神,一边是传统旧思想,在不知该如何选择的情况下,施蛰存选择用小说来诉说自己心中的茫然。上面提到的《春阳》中婵阿姨返回银行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突破,尽管他们的反抗仅限于灵魂深处的自我幻想,这种“反抗”也最终以失败告终。

三、结语

总之,施蛰存笔下的人物各有其特性,但他们大都具有一个共性,就是内心世界丰富,且压抑苦闷。我们与其说这是施蛰存文化选择的差异性所致,不如说是施蛰存在情与理的抉择方面有所保留,他没有武断地割裂其中任何一方,而是从人物的内心着手,挖掘出人性深处的需求,并极有层次地展示给读者。这些矛盾与冲突与他自己本身接受的多元文化有关,他在接受不同文化的同时,这些冲突自然而然地表现在了他的作品中。施蛰存在塑造人物、表现环境及建构故事情节等方面都注入了自己的感情,其小说中所表现的众多冲突极其丰富,展现了中西文化的相互撞击及情与理的冲突,这也是施蛰存新感觉主义小说的一大特色。

[1]高丽.论施蛰存小说中的传统意识[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2]施蛰存.北山散文集(称心如意·引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23.

[3]施蛰存.沙上的脚迹(为文坛擦亮“现代”的火花)[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180.

猜你喜欢

爱伦阿姨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我的“话痨”阿姨
“牛人”钟点工王阿姨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老阿姨》剧照
埃德加·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论环境因素对爱伦·坡性格及创作的影响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