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进入新时代、新阶段
2018-03-07陈向国,武德俊
节能工作现在进入了新时代、新阶段。进入新时代、新阶段的节能工作是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记者:我国的节能工作经历了哪些阶段?
徐强:如果从节约能源的发展角度来看的话,在能源短缺时代只能根据供给量来决定消费的水平,根据能够供给的品种来决定消费方式。比如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以烧柴火为主,城市以烧煤为主,后来才开始有液化气、天然气。随着能源消费品种的不断升级变化,所消费的能源越来越清洁,效率也越来越高。但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能源都必须有节约的意识和观念。需要强调的是,节约不是不用,节约一定是在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中生产方式不断提升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能源资源的索取。我认为节能工作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能源极其短缺情况下的拉闸限电阶段。因为能源供不应求,只能通过一些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对高耗能行业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第二个阶段就是企业内部的节能增效阶段。节能降耗,提高效益,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第一阶段基本不考虑效益,因为根本不够用。第二阶段是在增效的前提下节能。
第三个阶段是节能减排阶段。我国环境问题之所以越来越尖锐,其根本原因就是大量使用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造成的。为了减少对大气、水、土壤造成污染的排放物,减少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这一阶段政府对企业的能效提出要求,以求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记者:现在节能工作是否在经过了三个阶段后进入了新阶段?
徐强:我认为节能工作现在进入了新时代、进入了新阶段,在这个阶段,节能是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记者:节能新阶段的工作有哪些内涵?
徐强:新阶段的节能工作要站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来看。一方面,通过提高能效增加效益,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发展要从粗放高速向更高质量中高速发展,在这其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生产单位对自然界能源资源的索取,从而减少因开发能源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要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更合理、更广泛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这样既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又能满足人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对于必须开发的能源资源要从两方面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一是开采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开采结束后要尽最大努力修复生态环境;二是使用过程中要高效利用,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记者:如何认识新时代、新阶段的节能工作?
徐强:随着时代的变化,要不断提升对节能工作的认识。新时代的基本矛盾变了,之前要解决的是有无的问题,而现在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这里有两方面,一是能源利用效率高不高的问题;二是我们能不能在保证能源高质量供给、方便使用的同时,提供更优美的环境。在新时代、新阶段对节能工作的认识应基于以下三点:其一,节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节能决不仅仅是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这样的概念,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方面,政府要有明确的态度和导向。其二,所有用能单位都要履行义务。不能说自己不在乎耗能多少就不节能。其三,全社会都要有节能觉悟。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有节能的意识和觉悟,自觉践行节能。节能是政府、用能单位和所有社会成员都要做的事情。推而广之,节能不仅在我国被重视,在世界范围内也越来越受关注。节能是全世界要长期从事的工作之一。
记者:在节能的新时代、新阶段,政策、法规该发挥怎样的引导作用?
徐强:新时代的节能工作,需要政策、法规在如下方面发挥引导作用。第一方面是引导区域能效提升。节能从单个产品提高能效,到行业提高能效,发展到现在的区域能效提升阶段,也可以说是系统节能阶段。
记者:这是怎样的概念呢?
徐强:就是在特定区域内统筹考虑弃光弃风弃热,对余热、余压、余气等问题,要提出解决方案,实现其较为充分的利用。比如说,弃光弃风可以与解决农村路灯问题结合起来。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由于基建设施投资大、成本高、不方便管理等原因,安装路灯一直是个棘手问题。但如果充分利用当地的光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做成点状分布、不需要拉电线、不需要支付电费的路灯,问题就可以解决。这个过程是一次性投资,只要用蓄电池把风能、光能等能源储存起来就可以了。这样,农村的可再生能源就被充分利用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总的来说,系统节能潜力巨大,而且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控制等技术的不断提升,其空间会被不断地扩展。要实现区域范围内的系统节能,需要政府部门有战略性的政策制度供给,然后用市场机制、创新的商业模式来引导推进。
第二方面是激发生产企业的内生节能动力。这方面的工作正在做。现在做的能效标识制度就是通过奖励先进、鞭策中流、淘汰落后的方式促使全社会形成自我节约的机制。
第三方面是引导消费者节约意识的形成。那种有钱就任性,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的浪费行为应该被舆论所谴责,因为这种行为浪费的是全社会的资源和财富。政府应加强道德、舆论方面的引导,增强消费者文明素养,改变消费者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使节约成为道德优良的内涵之一,逐步形成浪费可耻的消费习惯。
需要指出的是,政策法规在引导节能的过程中依靠的是约束——对地方政府、用能单位主要采取硬约束,有时需要软约束配合;对全社会则宜采用软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