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措施研究
2018-03-06曹淑英
曹淑英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培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基础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应用题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在数学考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现阶段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主要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措施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措施研究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应用题教学是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丰富学生基础生活经验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更好开展。
一、加强应用题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其思考问题主要依靠自己的感性认识与形象思维,因而在小学数学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部分知识时,首先教师应准确导入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深化学生的知识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设计这样的应用题:问题1,桌子上有三种水果,其中苹果5.6斤,香蕉2.3斤,草莓7.8斤,问三种水果的总重量为多少斤?问题2,小强去超市购买文具用品共花了18.9元,其中橡皮3元,文具盒10.2元,问尺子花了多少钱?由于这两道应用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能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创设教学情境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性,丰富学生基础生活经验,还能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大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首先教师应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创设教学情境,揭示教学课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因而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应用题:问题1,已知北京市的人口数为19612380人,上海市的人口数为23019157人,问北京市人口多还是上海市人口多?解析:当两个数位数相同时,比较它们的首位数大小,首位数大的那个数大:19612380<23019157,所以上海市的人口对于北京市人口。问题2,比较99854与102030的大小?解析,当两个数位数不相同时,比较它们的位数多少,位数多的那个数大:99854<102030,所以102030要大于99854。
三、丰富学生的解题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解题方式,进而在满足新课标要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鸡兔同笼”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举例,如10张人民币中有5元与2元两种面额,已知总钱数为32元,那么这两种面额各有几张?首先,可以通过排除法确定假设范围,但有些学生还是无法完全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加以思路引导:先假设10张都是5元和2元的人民币,得出结果分别是50元与20元,与已知情况不符。其次,通过替换法,确定答案。已知10张2元的人民币总数为20元,用5元替换2元,换一次总额增加3元,那么试问换多少次能够得到32元?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强化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面临了更大的挑战与要求。基于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教学设备,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在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光礼.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6).
[2]朱青.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5(4):77.
[3]孙淑敏.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