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06李玉英
李玉英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就逐渐转向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作为学生综合能力重要体现的作文自然也就成为广大师生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以往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只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来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单一而机械,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积累,助力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能力,在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小学生需要基于自身的写作兴趣,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将自己所积累的语言、文化等知识素材组合起来,同时赋予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最终创作出高质量的写作作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着重向学生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带领学生积极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促使学生在大量的语篇阅读中培养写作的兴趣、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进而在深入探寻与实践练习中逐步提升自己的作文综合能力。
一、兴趣阅读,激发学生作文写作热情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各任课教师需要明确一点,即小学生年龄普遍比较小,生理以及心理等还不太成熟,而且很容易因为较弱的自制能力而难以长时间集中进行作文练习,因此兴趣的激励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文章类型与题材,从而为他们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同时要求小学生仔细研读。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就可以充分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进而逐步增强亲自写作的热情与动力,为作文能力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举例说明,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基础教学之余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详细了解,从而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助力其作文兴趣与热情的培养。比如,在跟随教师学习鲁迅的《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对作者鲁迅比较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鲁迅的其他文章,比如《祝福》《药》等;还有学生却是对小说这一体裁的文章比较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小说读物,比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等。在以上课外阅读过程中,小学生自然而然会被文章的精彩语言、故事发展以及深刻意蕴等所吸引并产生仿写的冲动,进而在不断的阅读加实践双重作用下拥有强烈的语文写作热情。
二、拓展认知,积累丰富作文写作素材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通常都比较少,生活认知与感悟有限,因此在具体的作文写作过程中,他们时常会遇到无从下笔、写作内容贫乏、无法写出真情实感等问题,不利于自身语文作文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活动感受多样的人生和生活经验,拓展认知,并在循序渐进中积累丰富的作文写作素材,以为最终做到“下笔如有神”奠定坚实的基础。
举例说明,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假如教师要求学生以“诚信”为题写一篇作文,那么在小学生的认知里,诚信问题可能主要体现于一些小事中,比如同学甲借了同学乙的铅笔没有还等。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诸如“烽火戏诸侯”“立木为信”等史记当中关于诚信的故事,促使学生对诚信产生新的认知,即诚信并不限于生活中的琐事,一个人如果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遵守诚信的话,其很可能会在将来犯下更大的错误,给他人带来极大危害。在此基础上,小学生在进行相关主题作文写作的时候,就会基于自己实际经历进行深一步的写作延伸,即借助自己积累的素材丰富作文内容,升华作文主旨,使自己最终写出的文章质量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三、深入研读,培养学生自主作文能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实现大幅度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将学生自主作文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并促使他们在不断的实践练习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自主作文能力。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课外阅读范文,要求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研究,以在不断的模仿总结中探寻出属于自己的作文思维与构思方式,并对其中的经典语句进行解构,助力自主作文。
举例说明,在为学生讲解《父爱深深》这篇课文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背影》这篇文章,并为学生布置一些深入的阅读任务,比如了解文章的叙述方式;分析文章具体内容以进行分段,并对每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体会文章朴实真挚而饱含深情的语言运用等。在深入研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掌握范文的写作模式与技巧,以益于自己展开独立写作活动,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总之,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紧密相连,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辅助作用,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作文教学效率,助力學生作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虎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8):97.
[2]陆陈菊.拓展课外阅读优化作文教学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6):152.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