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转化,以旧带新
2018-03-06陈亚平
陈亚平
教材简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1.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探门喜,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熟练掌握;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明确课题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吃西瓜?
(此时学生表现得很兴奋,都踊跃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话题转移。)
师: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大家一样,也都喜欢吃,可是有2位小朋友正不知该怎么分一个西瓜而苦恼,大家帮他们分一下好不好?为了身体健康只允许每个人吃这个西瓜的 。
(学生相互交流时,教师可以边走边听,适当地进行引导如:西瓜的 该怎样表示,可以让学生动手画正方形(圆)来代替西瓜,把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给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
师:大家分好西瓜后,瞧一瞧这个西瓜吃了多少?还剩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给出答案并点明本节课的课题。)
2.明确课题
(老师在黑板上展示课题:分数乘整数。)
设计意图:以吃西瓜这个话题先调动大家的气氛,然后以帮助小朋友分瓜为兴趣,通过动手画长方形(圆),感知 的含义。既很轻松地引出课题,也丰富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以旧带新,探究新知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一个小朋友吃西瓜的 ,两个小朋友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用式子怎样表达。
(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已画好的正方形示意图,提示:一个小朋友画一幅,两个小朋友画几幅,中间用什么连结起来。)
师:通过示意图,写出公式并算出结果
(学生大声读出来,老师写到黑板上)
+ = =
师:(老师手指黑板)这个公式是几个 相加?
(学生回答得很统一:两个 。)
师:能不能把两个 相加写成乘法呢?
(学生讨论得很积极,有说可以的,也有说不可以的。课堂效果已经达到,为了停止争论,老师提出检验办法。)
师:请大家把 化成小数,用小数写出这个公式。
(老师在教室进行走动观察,随时指点: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分子除以分母。)
师:大家读出写的这个公式。
(老师黑板上出示:0.375+0.375)
师:0.375+0375表示的含义是什么?用乘法该怎样写?
(根据回答情况,老师进行点评。然后把小数加法转换成小数乘法,并写到黑板上。)
师:由于 =0.375,所以 + 可以写成 ×2。
(老师黑板出示: + = ×2)
师:现在能不能把 ×2表示的含義说出来呢?
(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再次重复并写出来。2个 相加和是多少)
师:如果是 ×3,它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通过刚才的学习,趁热打铁,再次加深理解并记忆。)
师:现在大家一起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总结并写到黑板上。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和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师:我们知道 + = ,现在用 ×2代替 + ,观察有什么特点。
(老师边走边注意,适当地提醒和引导:等号的左边=右边,为了观察清晰先不用约分,等号的左右两边,分母有什么变化,而分子又有什么变化呢!最后直接点明: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
师:得出的结果一定切记要写成最简分数。
(进行提醒)
师:我们换一种思路,先约分后计算。大家试着算一下。
(关注学生的动态,提醒是分母和整数约分,而不是分子和整数。)
师:现在总结一下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写到黑板上)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但分母和整数能约分的先约分。
设计意图:继续以西瓜这个话题,通过引导把分数转化为已掌握的小数(学生对小数的掌握情况,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计算法则以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为前提,经过引导、点明等掌握计算法则。总之,在此过程中,既复习了原有知识,又探索出了新的知识。
三、动手动脑,课堂评估
师:做完以下几题
(老师把设计好的练习题分发给学生。)
师:小组进行展示
(根据学生做题情况,点评讲解,特别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设计意图:课堂评估是针对本节课知识点,学生理解和掌握情况的测评,老师依据检测情况,再次强调说明。通过学生的做和思考,以小组进行展示,不光把每一位学生都纳入这个环节里,也是为后半堂课舒缓学生的疲劳、调节课堂气氛。
四、归纳总结,强化记忆
师:大家把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老师写到黑板上,并领学生朗诵三遍。)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堂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一目了然,也是培养学生的提炼、归纳能力,并且朗诵也能使知识点加深记忆。
五、精选习题,巩固提高
师:今天的内容就学习到这里,作业是(老师出示习题。)
(除了一般注意强调外,对作业中的易错点也进行提醒。)
设计意图: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老师须提前设计好习题。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