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研究
2018-03-06刘萍
刘萍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的具体形式,它以简短凝练、含蓄隽永、意境深远的语言表达形式,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在构思立意等方面都较为积极和新颖,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与内涵。以《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诗为例,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特点,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教学;古诗词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本身掌握知识的局限性,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掌握与理解的能力不足,加之古诗词的语言与白话文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在实际的学生过程中对语法、押韵和平仄等知识学习起来困难,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不高,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通过不同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究,运用现代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与发展。
一、词画相融,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部分老师认为,小学语文课堂中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只做好诗词的翻译与重点词汇的讲解工作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其实,这种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可能能够使学生背诵下来应付考试。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整体把握,不能帮助学生走进诗人所描绘的诗情画意中,它无法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在具体的古诗词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古诗词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进行充分的想象,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学生展现出来。正所谓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思想和理解是多样的,我们应该让学生自行想象,自行作画。
比如在学习《宿新市徐公店》这首时,“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对这句话进行理解,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从而告诉学生描绘的是:在稀稀疏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曲曲折折的伸向远方,在古树的枝头曾经开满的花朵也已经飘落了,刚刚抽出的嫩叶还有形成树荫。让学生对诗人所描绘的初春时节的景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后一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则是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一个孩子追赶着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中就看不到了。让学生明白诗中所展现的整体背景与具体事物,发挥各自的想象力进行绘画。在绘画结束时,我们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张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但是在展示过程中,老师要特别注意对绘画能力不强学生的鼓励和引导,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造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是作者情感的表达,而景物只是诗人情感抒发的媒介。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走进古诗词中的情景,在与诗人进行沟通才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由于时间跨度的问题,很多古诗词中诗人所描述的景象,现在已经无法在看到了。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设备,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等形式,创建出诗人所描写的情景。拉近学生与故事之间的距离,跨越时空的障碍,与诗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游园不值》与《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诗都是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在教學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二月春风、云淡风轻而又阳光明媚的景色展现出来。同时老师可以在网上找寻一些春天鸟鸣的音乐,通过视觉和听觉上的感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力,使自己处于一个早春暖暖的景色中,从而提升学生对诗人所要表达的开心愉悦、恬然闲适的把握,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开展户外活动来开展趣味教学
老师应该逐步将课外实践学习加入到课堂学习中,结合古诗词开展趣味盎然的户外活动,以便能够使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到古诗词意境的高远与诗人伟大的情怀。在《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诗词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个较好的周末,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公园中踏青。在草坪上,学生围成一圈,老师在中间对诗词所描绘的景色与表达的情感进行详细的讲解。表述出《游园不值》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对春天景色的热爱,对于失而复得的哲学思想的阐述。表现出新生事物总会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给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老师讲解完成之后,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朗读,通过不断的朗读来体会诗人用词的巧妙和情感的流露,加深学生对这两首诗的印象和体会。
总之,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理解力与感悟能力的欠缺,老师在进行古诗词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与模式,通过简单易懂和丰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到更多的古诗词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宣龙.趣味教学法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作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5(24):93.
[2]张红娥.反客为主趣味教读:略谈小学古诗教学激趣的几种方法[J].陕西教育(教学),2014(Z2):120.
[3]刘岳红.趣味盎然学古诗:小学古诗教学初探[J].安徽教育,2014(4):28-29.
[4]钮春明.趣味教学法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作用研究[J].课外语文,2017(7):62.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