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软实力培养与就业研究

2018-03-06任恣颖

科技资讯 2018年23期
关键词:软实力就业竞争力

任恣颖

摘 要:随着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软实力”已逐步成为影响大学生服务社会、实现自我的重要因素,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高校大学生作为“软实力”研究主体,分析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制约大学生软实力提升的因素,以及高校对加强大学生就业软实力培养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就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展开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软实力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b)-0141-03

近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及不断普及,大学生就业难也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而烦恼,另一方面却有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因找不到合适人才而倍感无奈。在多数行业可供选择的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也日趋理性务实,不仅看重求职者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等硬实力,而且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道德品质、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软实力。因此,软实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高低,激烈的就业竞争实际是大学生软实力的较量。

1 软实力培养是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保障

当前社会人才的选拔,通常要通过笔试和面试的双层考核形式。笔试主要考核候选人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等硬实力的水平,面试则注重考核候选人情商、逆商等软实力的水平。如果硬实力测试是对大学生当前能力的考查,软实力测试则是对他们后期发展能力的评估。因此,软实力的水平更能够体现一个人将来的综合发展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用人单位的贡献能力水平,是用人单位重要的考核部分。

1.1 软实力的提出丰富了高校文化内涵

软实力概念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后,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被日益关注,文化软实力也逐步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作为思想文化殿堂,肩负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责和使命,在推进思想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道德品质、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内容的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设,有利于高校综合实力的发展和提高。高校综合实力提高所形成的良好校园环境与社会效应,反过来也为促进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创造了良好环境。

1.2 软实力的加强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作为文化殿堂所传授的并非狭义上理解的科学知识,还有思想道德、沟通协调、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内容。然而,大学生四年为毕业所做的准备主要在知识和技能积累方面,重视组织管理能力、基础文化、专业知识、技能证书等硬实力的培养与加强,忽视了软实力方面的培养。事实上,大学生在校期间拥有的良好学习环境和系统的考试、考核制度,能够为他们具备扎实的硬实力水平提供有力保障,但往往一些平时不注意的细节会成为决定其就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很多在就业竞争中败下阵来的大学生,并不是缺乏专业技能,而是缺乏用人单位看重的软实力。当前大学生的软实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着明显的差距,这成为阻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主要原因。因而,重视大学生的软实力培养,对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 影响大学生软实力提高的因素分析

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大学生软实力的欠缺成为制约其顺利就业的最大障碍。影响大学生软实力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以下提到的几个方面的因素却是不可忽视的。

2.1 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

中国教育在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中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英美教育相比仍没有很好地摆脱传统教育中的应试教育模式,素质教育还没有被广大民众完全接受。“学而优则仕”的狭隘理解阻碍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单一标准,使得神圣的知识殿堂束缚了太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水平等软实力的培养。这既违背了教育的本质,也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2 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

我国社会经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国内外思想文化交流也随之繁荣,使之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利益经济,有着自身的缺陷和不容忽视的消极方面。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必然会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滋生。整个社会群体的现实评判、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个人期望,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群体中思想最活跃、接受最迅速、判别能力还不强的大学生,很容易在多维文化中偏离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为了顺利就业,获取理想职位而弄虚作假、勾心斗角、互相排挤在大学生群体中已是屡见不鲜的事情。若不能加强社会主义信念、思想道德教育等软实力的培养,这样的大学生很难面对就业竞争的考验。

2.3 家庭教育不足的制约

长期以来,中国的家庭教育所强调的主要是智育,在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成绩的好坏,而忽视德智体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此外,独生子女偏多的社会现状导致家长对子女过分呵护,限制了大学生自己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认知、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得部分大学生除了学习都难以融入到大学的生活中,面对就业更是无所适从。这也不难解释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很多大学生等机会、碰运气、靠关系的心态了。

2.4 自身修养薄弱的问题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对自身与社会的期望和要求通常较高,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却又缺乏生活磨砺和抗挫折能力,往往使得同学间的交往受阻,朋友间感情淡漠,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经常使他们无法自拔,失去与人沟通的信心与勇气,更加难以面对将来的就业择业。其次,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思想和心理比较单纯,理解和认知能力以及理性思辨和分析能力较差,容易将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现象作为社会本质来看待。思想上摒弃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的精神;行为上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学习上考试作弊、旷课逃课、弄虚作假等现象都是大学生将来面对顺利就业,进行软实力提升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软实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的自身条件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适应,这一问题已经非常迫切地摆在各高校的面前。

3 提升大学生软实力的途径

能够提升大学生个人软实力的途径很多,但就在校学生来说,大学作为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应为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内在环境。在日常的教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加强引导,配合学生积极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用人要求,在培养大学生加强硬实力的同时也注重软实力的提升。

3.1 加强大学生软实力培养的主观能动性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才原有的衡量标准。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转变观念,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积极主动提升软实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

首先,努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有效沟通是建立高效团队的前提,是一切成功的源泉。对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的重要资本,是求职就业的一个重量级法码。因此,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纠正认知偏差,建立积极的交往心态。其次,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成熟的标志之一,体现出了大学生无私奉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它既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也是用人单位看重员工的基本品质。再次,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从某些方面来说,当前企业间的竞争也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竞争,较强的团队意识合作是企业在竞争中成功的保证。大学生必须意识到个人在团队中才能发展,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最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决定了大学生将来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竞赛,把自己投入到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全新的观念审视自我,改变自我,来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3.2 高校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的调整

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择业,适应社会及市场的需求是高等教育的最直接目标。因此,高校必须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和改进大学培养模式,将单一重视学生知识积累转变为重视学习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多项能力培养上来。课程设置上,着眼于大学生的软实力培养,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增设与诚信教育、挫折教育、心理教育相关的课程,促进品德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择业的竞争力。

3.3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基础教育的同时,还要积极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从入学开始逐步了解自己,为自己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如何理性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并用高效行动去实现职业目标。毕业前,结合就业指导工作,协助大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掌握就业技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应加强校区硬件、软件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人成才环境。一方面要加强教室、寝室、运动场图书馆等硬件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整洁、干净、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一个教师能够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为学生做表率、当楷模;学生能够尊敬师长,互敬互让,爱学爱校的和谐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康人格、加强德育建设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使得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规范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逐步塑造和提升自身的软实力。

4 结语

大学生“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构成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的“软实力”已成为实现个人价值、服务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并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多种措施入手提高其“软实力”,从而为大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为国家的兴旺发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梁妙荣.对大学生就业软实力问题的探讨[J].前沿,2010(12):176-178.

[2] 王刚,黄一鸣.关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若干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98-99.

[3] 宁德强,罗庆昌.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软实力”提升的作用机制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93-96.

[4] 戴国强.论大学生就业的软实力[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7-80.

[5] 杨云英.大学生就业的软实力准备[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113-114.

猜你喜欢

软实力就业竞争力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