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毒性中药植物
2018-03-06顾亚琴
顾亚琴
摘 要:中草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在我国已经使用了数千年。虽然中医中药日益普及,但因对毒性中药材的了解有限,在法医尸检中偶尔会发生误用、过量、自杀或杀人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为此,本文将概述我国几种常见的毒性药材,为临床毒物诊治及法医学鉴定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毒性中药植物 中毒 尸检 法医鉴定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c)-0240-03
据记载,我国自古以来就使用中草药治疗各种疾病。即便在如今,中草药仍然在临床广为使用,且逐渐被国际世界认可。虽然大多数中药材仅为轻微的毒副作用,但由于加工炮制不当、服用过量等原因导致的致命毒性作用可能会导致法医鉴定中的错误鉴定。
1 几种常见的毒性中药植物
1.1 乌头
乌头:毛茛科,历史上被称为中草药的“四大支柱”之一。除海南省外,乌头植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广泛分布。乌头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如晕厥、风湿热、关节疼痛、腹泻、肠胃炎、支气管哮喘、水肿、肿瘤及一些内分泌疾病[1]。乌头属在中国有200多种,其中“川乌”“草乌”“附子”为最常见。据观察,乌头属植物整柱都为高毒性,且根、块茎中有毒化合物的浓度高于叶、茎[2]。乌头的毒性主要来源于二酯二萜生物碱,包括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其他乌头生物碱。乌头碱是主要的有毒成分,被称为高毒性二萜类生物碱。在传统的炮制过程中,乌头根首先通过浸泡或煮沸,来将附子生物碱水解为毒性较低的衍生物[3]。乌头的根和块茎通常用作止痛剂、抗风湿等,然而附子生物碱治疗窗较窄,且生物碱的组成和数量随物种、收获时间和加工方法而变化。因此,乌头类植物仍然具有导致严重中毒的高风险。
乌头碱对心脏、骨骼肌和中枢神经系统均具有毒性作用[1]。摄入附子和中毒症状发作间的潜伏期可短至几分钟,这表明乌头碱及相关生物碱可被上消化道迅速吸收。附子中毒患者通常会出现神经、心血管、胃肠道特征和其他症状的组合。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感觉异常、口周和四肢麻木、肌肉无力;心血管症状包括心悸、胸闷、低血压、心动过缓、肺水肿、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4,5]。乌头碱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搏停止[4,6]。近年来,已有众多学者对乌头碱的毒理学机制进行了研究。目前研究普遍认为:乌头碱具有高亲和力,可以激活组织(心肌、骨骼肌和神经)细胞膜的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开放状态,通过阻断它们的失活,而导致钠通道的持续激活[1]。持续的Na+流入,延迟了动作电位的复极化阶段并引发过早激发。此外,乌头碱还对延迟整流钾电流有抑制作用。因此,乌头碱介导的作用可能部分与直接抑制体内神经元中表达的延迟整流钾电流通道有关[7]。尽管乌头为有毒中药,且严重时会致命,但只要根据传统经验和新技术正确的进行加工和服用,依然是临床不可缺少的一味中药材。
案例
一位患有个人问题的60岁男子,口服附子水提液后,出现焦躁不安、恶心并开始剧烈呕吐。当被带至附近的医院时,仍有一段时间意识清醒,并告知工作人员其摄入附子水提液。随后接受治疗,在摄入水提液大约2h后因心肺功能障碍而亡。验尸后没有发现创伤和致命疾病的证据。HPLC-DAD测定的死后股骨血和尿中乌头碱浓度分别为10.8μg/L和264μg/L[8]。
1.2 雷公藤
雷公藤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属于菊科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和东部[9]。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炎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皮肤病及癌症等[9]。研究表明,雷公藤植物全株均有毒,且叶和根中的有毒化合物浓度更高。为了降低毒性,人们常将雷公藤叶或根煮沸再使用。目前已从雷公藤根中分离出一百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如二萜、三萜、倍半萜、生物碱和木脂素等。研究显示,雷公藤主要由二萜类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发挥其药理活性,如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但雷公藤导致的肝毒性、肾毒性和生殖毒性也被频繁报道[10]。相对较高的不良反应率和狭窄的治疗窗口限制了雷公藤的临床应用,且其毒性机制尚未研究清楚。
雷公藤内酯是雷公藤提取物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属于二萜内酯。据报道,雷公藤内酯具有抗炎、抗癌、抗生育、免疫活性抑制和神經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10]。临床上认为肝毒性和肾毒性是雷公藤内酯致死的主要原因,且这引起了医生和毒理学家的高度重视。且雷公藤内酯对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生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骨髓系统均具有严重的毒性作用[11]。消化系统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十二指肠溃疡和胃肠道出血。有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雷公藤内酯可导致肝肿大、肝损伤、骨髓抑制、增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12]。学者们普遍认为雷公藤内酯主要通过氧化应激和诱导细胞凋亡而产生毒性。此外,异常的鞘脂代谢可能与氧化应激过程和细胞凋亡过程密切相关,雷公藤内酯可加重肝脏和肾脏的氧化应激[13]。研究报道雷公藤内酯的抗生育机制主要为[14]:诱导雄性生殖细胞凋亡;改变H3K9的二甲基化状态而抑制精子的发生过程;损伤睾丸组织,引起扭曲,抑制正常分化和诱导凋亡,从而影响正常生育。
案例
一名36岁的健康男子口服摄入了其收集的一种草药,大约10h后他出现了严重的呕吐和腹泻。他在第三天来到医院并接受了治疗,继而出现白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难治性低血压和休克。心电图、心肌酶研究和超声心动图也显示该男子出现了心脏损伤。3天后,该男子死于难治性休克。其服用的药液残渣提取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被鉴定为雷公藤[15]。
1.3 马兜铃
马兜铃是一种属于马兜铃科的多年生灌木,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在中医文献中,马兜铃具有去除心火、促进利尿、恢复月经、增加乳汁分泌的功能[16]。在临床上,各类马兜铃属植物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肝炎、缓解疼痛、蛇虫咬伤及肥胖[16]。
马兜铃酸是马兜铃属植物提取物中含有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学者们一致认为马兜铃酸具有严重的肾毒性且严重时可致癌,潜伏期短。过量或长期服用马兜铃酸,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慢性间质性肾炎。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一种快速进展的间质性肾病,最初称为中药肾病,现在则被称为马兜铃酸肾病[17,18]。马兜铃酸诱导肾间质纤维化及致癌的毒理学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可知。目前主要认为马兜铃酸的毒性机制主要为[19,20]:肾小管毛细血管的損伤和丢失可能导致马兜铃酸诱导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中的肾小管病变和间质纤维化;马兜铃酸代谢产物形成的DNA加合物在肾脏发育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由P53基因失活和H-ras活化引起的突变是马兜铃酸诱导尿路上皮肿瘤的原因。此外,马兜铃酸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也参与了肾损伤的发展。
案例
一名有尿路感染史的男性患者,购买了一种以关木通为主要成分的“粉青五林丸”中药制剂。服药约1个月,该男性死于肾功能衰竭。尸检显示四肢多发点状出血、胸腔积液、肺水肿、伴有轻度心肌肥厚。肾组织检查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变性,坏死和脱屑,间质纤维化扩大,间质水肿[16]。
1.4 马钱子
马钱子是马钱科植物马钱的成熟种子,主要分布在云南、广东和海南省,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疼痛、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21]。马钱子含有多种单体双吲哚生物碱,其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为主要成分,也是其药理毒理的主要活性成分。在低剂量下马钱子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等作用[22]。但高剂量下,可导致剧烈的肌肉痉挛,甚至会导致中毒性死亡。且研究显示,士的宁具有更高的毒性和更低的治疗效果。其中毒的特点为:前驱体短期,之后癫痫发作与完整感觉异常结合,并伴有高热,肾功能衰竭和横纹肌溶解[23]。据报道[23],士的宁致死剂量为50~100mg,死亡的原因一般为胸肌和膈肌痉挛引起的呼吸衰竭。士的宁和亮氨酸可以与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竞争并阻断各种类型的肌肉和神经元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癫痫发作。然而,确切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案例
一名60岁的男子被发现死在家中,玻璃杯中含有蓝色液体残留物。外部检查身体未发现任何创伤和其他异常情况。尸检显示,以血瘀和肺水肿的形式出现为非特异性急性体征。胃内容物为蓝色液体,胃粘膜呈弥漫性出血点状。毒理学分析测定血液样品中士的宁浓度为0.29g/mL,胃内容物浓度为12.2g/mL。鉴定死于急性士的宁中毒[24]。
2 结语
传统中医常用各类药用植物来配合治疗疾病,但中药成分复杂,药理毒理机制尚不明确,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随着中医中药的日益普及,应提醒专业人士及公众使用中药材的风险,同时,研究人员应积极寻找中药材增效减毒的方法。在法医学中,对于一些死亡案例,在尸检未发现创伤或致命性证据,调查突然或无法解释的死亡时,法医工作者应对摄入中药植物而引起的自然、自杀、杀人或意外中毒情况予以注意。
参考文献
[1] 艾嫦,朱妍妍,赵长琦.乌头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内生菌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2):248-259.
[2] 肖苏萍.360乌头块茎炮制品中的去甲二萜类生物碱化合物[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4,26(6):356.
[3] 蔡吉芬,杨云贵,周丽琼,等.附子中毒156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1,32(2):131-132.
[4] 王荆民,熊万胜.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救治临床观察[A].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全国年会[C].2010.
[5] 张宏顺.乌头类中药的毒性及中毒处理[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2):114-115.
[6] 刘亚平,苗万.附子中毒原因及对策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6):553-554.
[7] 刘丽萍,赵凤娟,张博,等.乌头碱诱导的心房颤动对内皮素1分泌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10):1831.
[8] 简晖,董宁霞,郑晗,等.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定量分析[J].中草药,2008,39(9):1413-1414.
[9] 梅之南,杨祥良,徐辉碧.雷公藤内酯醇的药理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9):557-558.
[10] 李世举,吴钢,张声.雷公藤内酯醇对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浸润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8,7(1):29-32.
[11] 李玉峰,王春玲,丁帮和,等.雷公藤多甙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其对CD34+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4,17(4):230-231.
[12] 梅之南,杨祥良,杨亚江,等.雷公藤内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经皮渗透及抗炎活性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1):854-857.
[13] 吴越.雷公藤内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TP-SLN)对肝癌H22细胞抑制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4.
[14] 张黎鹏,吴克明,童妍,等.雷公藤多甙致雌性小鼠生殖功能低下模型证候初探[J].福建中医药,2007,38(2):43-44.
[15] 陈远辉.急性雷公藤中毒致心源休克3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1999,21(3):56.
[16] 蒋欣,蒋永培.中药关木通引起的肾损害[J].中国药房,2002,13(5):292-293.
[17] VM.Arlt M Stiborova,H H Schmeiser.Aristolochic acid as a prbable human can cer hazard in herbal remedies:a review[J].Mutagenesisvol,2002,17(4):265-277.
[18] JL Nortier,JL Vanherweghem.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and urothelia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a Chinese herb(Aristolochia fangchi)[J].Toxicology,2002,181(1):577-580.
[19] Li Yang,Xi Li,H Wang.Possible mechanisms explaining the tendency towards interstitial fibrosisin aristolochic acid-induced acute tubular necrosi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7,22(2):445-456.
[20] Nan Mei,Volker M,Arlt,et al. DNA adductformation and mutation induction by aristolochic acid in rat kidney and liver[J].Mutation Research,2006(602):83-91.
[21] Omayma A Eldahshan,Mohamed M A bdelDaim.Phytochemical study,cytotoxic,analgesic,antipyretic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Strychnosnux-vomica[J].Cytotechnology,2015(67):831-844.
[22] 楊希雄,陈军,胡君寅,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马钱子总生物碱脂质体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9):1641-1644.
[23] S.S.Agrawal,Sarita Saraswati,Rajani Mathur,etal. Cytotoxic and antitumor effects of brucine on Ehrlich ascites tum or and human cancer cell line[J].Life Sciences,2011(89):147-158.
[24] Sebastien Prat,Guillaume Hoizey,Thierry Lefrancq,et al.Case report pathology;toxicology[J].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2015(60):1556-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