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分析

2018-03-06倪江情

科技资讯 2018年3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学前教育

倪江情

摘 要:学前教育既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构成,也是高校重点专业。学校要依据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要求,明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和原则,改变以往单一的专业课程教学思路和模式,对日常教学活动进行优化。文章简要分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提出具体优化思路,以期为高校学生营造良好的专业课程学习环境,实现该领域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学前教育 专业课程 优化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a)-0-02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很受关注,教学模式复杂、多元,课程设置也相对比较丰富。专业教师要结合实际课程背景,将现代化教育理念应用到日常课堂及专业教学中,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幼儿教育方法和思路,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学科素养,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为学前教育领域输送专业人才。

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及原则

1.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求

第一,明确学前教育特征。当前学前教育内容、模式、理念相较以往发生明显改变。该专业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且能够熟练掌握幼儿教育教学技能,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指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第二,关注学生实践能力。以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理論知识讲解为主,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增加实践课程比重,让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丰富的学前教育实践及工作经验,便于其快速适应及参与到职业中,提高我国学前教育整体水平[1]。第三,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理念的革新,使传统学前教育模式及方法已经不具备适用性。学生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实践内容,在课程设置中应将终身教育作为指导思想,进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

1.2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第一,巩固公共课程,重视道德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等相关知识,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巩固公共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相关基础课程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明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加深其对学前教育专业及相关课程认识。第二,增加教育类课程,培养专业技能。灵活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不断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使其真正明确“教书育人”的真谛和内涵,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总结出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继而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应用。基于学前教育专业背景考量,高校需要增加教育类课程比重,教授学生相关幼儿沟通技巧,引导他们探寻幼儿的内心世界。同时,依托科研及创新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其参与到相关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第三,增加前沿学科知识。高校要将前沿的学科课程作为专业教学的一部分,熟练掌握学科发展脉络。灵活调整专业课设置,增加前沿知识,更新课程体系,使学生明确学科发展方向,激发他们的知识学习兴趣。第四,合理设置选修课。选修课设置能够挖掘学生的个性,使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便于学生依据自身个性特征进行全面发展,结合兴趣爱好,对选修课程进行灵活选择,有助于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参与到学前教育领域[2]。第五,增强学前教育技能训练。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学科背景,还需要掌握学前教育相关知识。教师完成知识吸收和内化之后,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继而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例如,每一学年预留2~3周安排学生到校外进行实践,使他们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明确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和诉求等,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确保专业教学更具目的性。

2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方法

2.1 基础课程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囊括的基础课程有大学语文、思想政治、高等数学等,也包含一些人文艺术、文史类、自然科学等选修课程,增强大学生的认知,不断培养他们的文化底蕴,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满足幼儿教育工作要求。简言之,即通识教育。该过程中,涉及到很多非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为了满足社会对人的多方面需求,这是一种与专业教育不同的一般性教育。其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进行培养,使其正确学习、生活,处理事情等。

2.2 专业基础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具备“双专业性”特点,无论学科知识,还是教育专业知识都非常关键。日常教学工作中,需要将学科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继而内化为自身的专业素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包含的相关内容比较多,可细分为教育学概论、学前教育学、教育统计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增加教育类专业课程比重,兼顾其深度和广度,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确保其能够胜任学前教育工作的同时,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质量。

2.3 专业课程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幼儿教育发展要求相吻合,确保幼儿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该背景下,需要摆脱以往课程局限,尝试增加绘画美工、幼儿保健学、游戏学原理等教学比重,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此类课程的实践性。例如,鼓励学生尝试幼儿文学创作、玩具制作等,通过该种方式,使其能够熟练参与到幼儿教学工作中。开展具体教学工作时,要求学生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技能,同时还要通过舞蹈、音乐、美术、手工制作类课程,帮助学生全方位掌握幼儿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前教育水平及能力。同时,还要增加保育知识课程,便于对幼儿进行更好的照顾[3]。

2.4 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要合理布置实践任务,指导学生在实习期间仔细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行为方式等,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并向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学习。除了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幼儿园实习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亲子活动、社区活动中,以现场观摩和教师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幼儿教育教学水平,具备较强的交际和组织能力。例如,一学生在实习期间恰遇某幼儿园开展亲子趣味运动会,该学生参与到活动组织及现场协调中,与幼儿、家长等进行互动,并时刻关注幼儿安全,之后将实习报告反馈给专业教师寻求指导。

3 结语

高校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及特征,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应用到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了解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 周婷.融合教育理念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10):30-31.

[2] 高丽.优化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措施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7):9.

[3] 张丽群.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现状与改进策略分析[J].鸭绿江,2015(11):23-24.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学前教育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建设探索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