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方法研究

2018-03-06伊璨

科技资讯 2018年29期
关键词:学位论文博士质量

伊璨

摘 要: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其质量直接反映了整个博士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博士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攻读期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其质量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本文对当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为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和博士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博士 学位论文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b)-0189-02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攻读期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其质量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如何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对博士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 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

1.1 生源质量问题

我国从1981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近10年间博士的招生规模持续增长。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的博士招生人数为5.80万人,到2017年博士招生人数已达到了8.39万人,博士生培养规模居位世界第一。这一方面反映了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科研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另一方面在部分高校中也出现了生源质量下降的问题。如一部分学生本不适合从事科研,但由于尚不准备就业或未找到理想的工作等原因而将读博作为过渡的手段。另外有的行业由于就业形势很好,许多优秀的硕士生不愿继续读博,而是选择了毕业后直接工作。还有一部分立志从事科研的学生则选择了出国深造。这些现象造成了部分高校招不到优秀的学生读博,博士生源质量出现了下降。

1.2 导师责任意识不足

随着近年博士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学生和导师的双向自由选择,有的高校出现了部分博导每年招收4个甚至以上博士研究生的情况,导致分配给每个博士生指导时间明显不足。此外,有的博士生导师身兼行政职务,忙于日常公务;有的导师四处出差,忙于拉项目;还有的导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了校外兼职,忙于赚钱,他们忽视了自己的导师责任,对学生疏于管理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把关不严。

1.3 学术成果质量偏低,缺乏创新性

创新性是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水平的首要判定因素,优秀的学位论文必须有突出的创新性,才能产生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有的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不足,仅对实际应用稍加改进,甚至将研究内容当作创新点;有的学位论文研究不够深入细致,仅是泛泛地展开;有的论文以企业项目作为研究内容,偏重于实际,缺乏理论研究和创新性。有的博士直至毕业也没有发表SCI期刊收录文章。

1.4 论文格式规范性问题

格式规范性是博士学位论文的门面,一篇论文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格式是否规范。但很多博士生因为后期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对学位论文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论文格式。有的学位论文出现了页码错误、中英文摘要内容不一致、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图表格式不统一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论文的观感和质量。

2 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方法探索

2.1 改进招生方式,保障生源质量

高质量生源是高质量学位论文的基础,只有把好招生关,从生源质量上保证学生素质,才能为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目前学校的博士生招生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推荐免试,包括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和硕转博,一种是统考招生。比较而言,推免生的学习能力、创新力、科研素质普遍更高,在学期间发表的學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也更胜一筹,导师们也更偏向于招收推免生。因此,适当加大推免生比例,保证本校优秀推免生源的同时,积极招收其他高校的优秀研究生,从而从生源上保证博士生质量。另一方面,复试时应加大面试力度,提高专业面试要求,通过严格、公平的复试筛选出对科学研究真正有热忱的学生,从源头上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2.2 改革导师遴选办法,加强责任意识

首先,要强化导师责任意识,建立导师责任制,规定导师年招收博士生人数上限。明确导师责任,提高导师对学生学位论文的指导意识,强调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应贯穿博士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到论文送审和答辩,导师应定期检查学生论文工作的进度,把握论文研究开展情况,指导论文方向并提出改进建议。导师的高度责任心是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其次,要根据学科专业发展情况不断改进导师遴选条件,优化导师队伍结构,促使更多科研能力强、经费充足、思维活跃的教师加入到博士生导师队伍中。同时,应定期开展导师培训,使新导师尽快熟悉博士生培养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增强导师责任意识。

最后,对导师定期从师德师风、学术水平、培养学生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将所指导的博士毕业生学位论文抽检情况纳入到考核体系中,若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则导师暂停招生,严重者取消导师资格。

2.3 提高学位授予标准,改革论文送审方式

博士学位授予标准是能否授予博士学位的判断依据,从客观上规定了取得什么质量的学术成果才能被授予博士学位,是博士毕业生水平的直接检验标准。因此,适当提高博士学位授予标准,有利于激励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督促学生自觉主动提高创新能力,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实践表明,学位授予标准的提高,直接促使了学生发表论文水平质量的提高。以某211高校为例,在改革博士学位标准后,其博士毕业生人均SCI篇数在4年内从0.86篇提高到了人均1.72篇,博士毕业生的学术水平显著提高。

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分为明审和盲审两种类型。相对于明审的双方信息公开,盲审的双方匿名制,更有利于消除非学术因素,利于评阅人对学位论文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综合评价。减少甚至取消博士学位论文明审,全面推行博士学位论文盲审的全覆盖,能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是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

2.4 加强格式审查,保证论文规范性

学位论文格式是学位论文的门面,是阅读者对学位论文的第一印象,也是学位论文质量的直观体现。提高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性,第一,通过学生自查、导师检查,加强学生、导师对学位论文格式的重视程度。学生应认真撰写、仔细修改学位论文,杜绝错字、错误标识和图表序号错误等低级文字错误。导师应认真指导和严格审查学位论文,详细指出格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第二,学院普查。由学院安排专人,对拟申请学位的所有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性进行逐一审查,规范性合格者方能论文送审。第三,学校抽查。采用重点抽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学校组织专人对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性进行专项检查,并将抽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性存在严重问题者,学校依据有关规定对学生、导师和学院进行相应处理。

3 结语

综合而言,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涉及生源质量、导师水平、学校管理等多个方面。在整个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管理中,可以通过提高生源质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加大盲审力度,提高发表文章要求,强化格式审查等方法来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确保博士生的学术水平,进而促进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洪捷.结合博士生质量调查,谈杰出人才培养问题[J].大学:学术版,2011(2):34-35.

[2] 吴东姣,包艳华,马永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变迁的逻辑分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8(6):37-43.

猜你喜欢

学位论文博士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森博士作战室
平博士密码
基于话语分析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写作的对比研究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博士蚊
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睡个好觉
Q博士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