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系

2018-03-06周舟

科技资讯 2018年24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职业教育

周舟

摘 要:职业教育的改革,信息化的教学时代,对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有很大的冲击。信息化的教学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趋势,而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则是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在信息化的教学中,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c)-0173-02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迎来了信息化教学时代,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比赛也成为衡量一个教师专业水准的双刃剑。信息化教学成为现在职业教育的主流趋势,而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是整个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所在。作为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面临信息化的教学时代,该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怎么将传统的教学设计转变为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并灵活地运用到课堂当中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便成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中首当其冲亟需解决的。

1 信息化教學设计的理念

信息化是一场浩大的变革,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而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育更是如此。同时国家教育工作会议也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列入其中,信息化的教育措施在不断的完善,加强数字化的校园建设,学习无处不在,除了课堂、网络、校外等场所也拓宽了学习的空间,电脑、手机、电视等都成为了学习的工具和手段。

信息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取代传统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的表现形式。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是教学的唯一场所。而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则是要摆脱这样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作为教学媒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来促进学生自主了解、熟悉、掌握所学知识课堂以外的任何一个场所都可以成为教学的场所,从而更有效地解决教学内容,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则表达的就是让人们认识到学习知识并不是机械式地去学习,而是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有不同的思想认知。而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正是尊重每个学生间的差异性,强调了以学生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形成多元化、多方位的人才培养。

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教学离不开教学设计,而高质量的教学教育需要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同时,形成了相应的原则。

2.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过程

信息化的教学之所以区别于传统教学,主要就是课堂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接收知识的场所也变得不是唯一性。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方式,调整学习方法和努力的过程。而信息化的教学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信息化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负有自我学习的责任与义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只有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信息化的时代,并不断地成长,提高学习能力。

2.2 重视情境创设,传授知识与技能

杜威曾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阶段的开始,思维起源于疑问。”因此在信息化的教学中,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尤为重要。真实的教学情境,可以是真实的校企合作单位的工作任务,也可以是一个三维模拟仿真场景,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去学习相应的知识。

2.3 以“任务驱动”主线,重点解决教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情境创设,真实的工作任务,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开展学习。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从而达成有效的教学目标。

2.4 利用“小组合作”,重视协作能力

在信息化的教学中,小组分工合作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每个学生有自己的风格和优点,根据这些进行合理分组,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同时通过小组分析、讨论、调查、互评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也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2.5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手段,促进知识建构

信息化的教学,顾名思义一定要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传统教学中虽也有信息技术的手段,但那只是作为教师讲解问题时的辅助手段。而信息化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手段,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自主学习,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资料的采集、信息的归纳,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知识进行整体建构。

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维度构架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信息化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教学设计在维度构架上对于课程、学生、授课内容等都要经过细致分析,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学内容分析

对于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对于教材分析并了解教材内容,给予准确的定位后进行合理的整合归纳,以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

3.2 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化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学生获取什么的理论知识,掌握什么样的技能能力、并要达成什么样的情感目标来进行实现。而这三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与学生紧紧相连的,与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匹配。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与技能。

3.3 学情分析

同一门课,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所授课的方式,经验与知识都是不同的。因此,在信息化的教学中,尤为的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将学生进行剖析,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薄弱的地方,以及每个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都要做到充分的分析。

3.4 教学实施部分分析

信息化的教学中,在课堂实施部分,主要通过情境创设,带领学生走入真实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真实的任务为引线,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习更加直观性和形象化。同时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发现的疑问、问题一一解决,不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能够将教学目标很好地达成。也让学生在信息时代里能够很好地生存,并与行业接轨,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3.5 多元评价分析

传统课堂中的评价基本基于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这样的评价模式,不仅单一,而且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时代。

而信息化的教学中,除了传统课堂的评价方式外,利用信息技术远程连接行业专家进行点评,社会上顾客评价,信息技术自带的评价模式,从而让评价更加多元化、全方位、更具体,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综合性评价,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体系。

4 教师专业化成长所具备的条件

依据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具备的就是将所讲知识参透,利用课堂这样一个教学场所,将知识进行传授,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主观性课堂,而信息化的教学却打破了这一切。

就目前而言中职的教师专业化仍处于往信息化过渡的初级阶段。上课模式虽发生变化,但信息化手段的必要性却表现不强,偏向于传统。教师本身缺少出去学习的机会,因此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够丰富,提升机会少。同时对专业技能的提升要求也不高,社会实践少,因此对行业发展的了解也甚少,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与社会新技术脱轨。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欠缺,对于学生的基本学习动态不能把握得很准确,在教学上仍旧是“一刀切”,做不到每个学生有作业做、会做,做不到因材施教,到时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学习能力强的再提升却有限,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起来却很吃力。因此对学生分析也尤为重要。

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念、原则和维度构建分析,对于职业院校一线教师而言,其专业化的改革、提高势在必行。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身份的改变,从主体变为引导,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變化,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对于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教师专业化成长所具备的条件中不仅是专业知识,而且拥有观察、分析、总结等能力,不断强化专业素养。可谓是信息化的教学帮助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信息化的时代,学生除了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获取相应的知识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来了解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要不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

教师本身应该要不断学习、深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要乐于接受新发展的事物,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新事物相结合。同时信息化教学中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等这些要求,不仅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基础,也要有强大的专业素养,能够因材施教,把握每位学生学习状况。

此外,教师不能闭门造车,要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进行锻炼,了解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推广给学生,让学生与社会接轨,不与行业脱轨。

5 结语

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成为教学的主流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与出入,这也不断地要求我们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不能一味地闭门造车,需要不断地充电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接手能力等都要了解透彻,最大能力地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要乐于接受新事物,尝试新技术、新软件,还要走进企业,熟悉一线岗位的最新需求,给学生带来最大的学习价值。信息化教学设计正是将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很真实地反馈出教师的优点与不足,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欣,杨泽伟.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4(5):77.

[2] 王寅龙,李前进,李志祥,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方法及评价要点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6):15-16.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设计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
高职现代设计史信息化教学设计探析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现代交换网课程的设计理念
案例教学模式下《自由体位分娩》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学习情境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