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中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

2018-03-06王锋林国平答英娟陈蕴霞马晓蔚崔志龙迟焕祺孙健

科技资讯 2018年34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资源高校

王锋 林国平 答英娟 陈蕴霞 马晓蔚 崔志龙 迟焕祺 孙健

摘 要:在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的严峻形势下,我国高校面临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高校体育课程采用多层次、多途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在传播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课程应结合高校体育的实际,对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基本内容、开发途径、合理利用及其科学管理进行分析和论述,目的是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同时巩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 体育课程 教学资源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a)-0-02

近年来,西方国家对我国不断渗透其思想意识形态,我国高校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传播和渗透各种马克思主义、维护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各高校探寻各种传播方式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高校体育课程中教学资源作为切入点,探讨体育教学资源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开发途径,以其教学资源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传播,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

1 体育课程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体育的本源功能——身体的锻炼价值就是塑造强健的体魄,特别是在近现代革命时期,身体的塑造尤为重要。党中央历来非常重视体育运动,通过各种体育运动来强身健体。只有身体强壮了才有精力干革命。

其次,体育的传播功能。我国很多学者都认研究了体育的传播功能。他们认为体育传播是人类以体育运动为媒介进行的一种传播活动,是体育的功能得以发挥的必经之路。体育现象或活动中无时无处不蕴涵着传播的现象或活动。当今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挑战的严峻形势下,各高校采用多层次多途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传播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学资源的宣传就是以体育项目为媒介進行的一项体育传播活动。大学生在进行体育宣传活动的过程中,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可以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让他们亲身体验革命先辈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教育,进而对他们的精神进行体育文化教育渗透。

2 高校体育课程是体育文化得以传播的肥沃土壤

高校是树人育德的园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教育、示范引领的载体。大学期间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要时期,也是形成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阶段。高校从不同层面、以不同形式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积极践行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其学习氛围浓厚,体育设施较好,师资力量相对雄厚,科研能力较强,具备将科研成果向体育实践转化的基本条件,是体育文化得以发展的沃土,也是体育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播的媒介。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接受革命精神熏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对传承创新红色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体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 高校体育课程开发体育文化资源的途径

3.1 传承和开发的体育文化项目

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利用水系、森林、山地、丘陵等条件,在原有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特色体育资源,即满足高校体育课程的需要,又能传播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特殊时期开展的体育项目,决定了它不可能是现在标准的体育课程。在现有的场地设施的基础上,效仿当时条件艰苦时期采用的器材,无需特别购置。如用竹子或者藤条编两个圈绑在两根竹竿或木桩上制成篮球架,用废布、旧报纸做成球;排球网可以用废旧绳索自己编织;足球可以用皮或者布包报纸或者草缝制而成。有水系湖泊等自然条件的高校,可以是天然的游泳池,也可以采用划船等项目进行泅渡。单杠是用一根竹竿平架在两棵树之间做成的等等。这些项目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向大学生进行教授,让大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传播共产主义思想,让其体会在那种特殊的时期,在场地器材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革命先烈仍然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充满对新生活的向往。坚定大学生共产主义信念。

3.2 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模仿历史事件运动会

模仿历史事件让学生体验那种艰苦卓绝的斗争状态,是践行理论最佳方式。如红军长征过程中四渡赤水河、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都可以以此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采用划独木舟、充气橡皮艇等模仿渡河场景;利用攀岩课程模仿爬雪山时的情景;利用绳索、软桥、平衡木等拓展类器材模仿飞夺泸定桥情景;利用定向越野模仿过草地情景;利用海岛划艇与登录模仿战争中抢滩登陆场景等。

这些体育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可以丰富高校大学体育的选学内容,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另一方面,体育文化的融入,开辟了大学生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教育阵地,把体育文化根植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使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体育寻求到适宜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和作用。

具体做法可以与户外运动、攀岩、登山等项目相结合,以模仿历转折之城遵义为例:以海龙屯遗址(世界文化遗产)、娄山关战役、四渡赤水战役等为题材,与户外运动、攀岩、登山项目相结合,开发体育项目:包括独竹漂、划独竹舟(四渡赤水战役),登红军山,穿越娄山关(娄山关战役)等。积极开发体育文化项目,并推广至全国各地,特别是体育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巩固大学生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3.3 打造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在特殊时期赋予它特殊任务、目的、意义而衍生的文化形态。将体育文化元素融入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之中,不仅为群众打造出喜闻乐见的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平台,同时也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载体。如红运会项目设置都是源自真实的历史事件,红色运动会的举办既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又传承了红色文化理念,增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将运动会的体育项目引入高校校园,或是将复杂项目进行简单改编都可以在高校推广和普及,体育文化项目的开展及普及在丰富高校大学体育选学内容的同时,既对体育文化起到宣传作用,又对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给大学生提供了多种锻炼身体的方式,同时也提供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平台,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接受革命精神熏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对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体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体育文化宣传进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具有可行性,而且很多高校已经在开展体育文化宣传。如何在体育课程中融入体育教学资源,是我国高校体育课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对广大高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考验。各高校应响应党中央号召,因地因时制宜的开发自身特色体育文化资源,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昌权.“校企联合”双赢模式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3):169-171.

[2] 刘怀金.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1):12,130.

[3] 靳红樱.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现[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4):188-189.

[4] 崔乐泉,李剑中.中央苏区体育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5(7):71-74.

[5] 刘桂平.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25-26.

[6] 马福兴.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401-402.

[7] 汪博.高校体育课程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7(3):120-122.

[8] 韩冰楠.基于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2):87-88.

[9] 高建林.关于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1,24(1):106-109.

[10] 陈丽,孙天明.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S1):48-51.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教学资源高校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