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化工类专业“基础化学”分层分类教学的探讨

2018-03-06徐洁

科技资讯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教学

徐洁

摘 要:“基础化学”课程化工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本校化学工程学院生源多样化的问题,从生源特点分析入手,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定位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调整授课计划,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基础化学 分层分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8(c)-0127-0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的人才作为主要任务。在这样终身学习制度的框架下,职业教育变成面向全民的教育,让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在这个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国高职教育在招考录取方面实施了巨大改革,通过多样化选拔录取方式,使高职院校生源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

1 生源结构的分析

现在高职院校大多通过高考、对口单招、自主招生、注册入学来选拔人才,生源来自普通高中、普通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2016年化学工程学院录取的新生就包括高考、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3种途径录取的普高生、对口单招的三校生、“3+2”本科生和“4+0”本科生4种类型生源,生源结构比较复杂。

2 学情分析

近几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各类职业院校数量增长速度较快,同时每个学校办学规模都在持续扩大,所以导致高职院校的生源出现了整体素质下降的趋势,同时还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学生入学成绩差距不断地拉大。如2016年化学工程学院录取的学生,最高分338,超过二本分数线,最低分注册入学的38分,连最低省控线都不到,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悬殊300分。2017年化学工程学院录取的学生,最高分“4+0”本科班311分,最低分统招注册101分,相差了200多分。不同类型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起点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年龄悬殊大等原因,导致他们在知识整体结构、专业技能水平、兴趣爱好状况、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面向不一样类型的学生仍然使用一样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这一定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程度和学习进度的严重不平衡。所以,我们有必要给不同类型的生源因材施教地制定不一样的培养方案,同时在课程的整体设计、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应该有所区别。要真正做到各有侧重、因材施教,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3 “基础化学”课程分层分类教学的探讨

“基础化学”的课程是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以高中(或中职)化学基础知识为起点,内容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知识内容和基本操作技能,“基础化学”课程是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的坚实基础。针对化学工程学院生源多样化的问题,从生源特点分析入手,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定位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调整授课计划、创新教学方法。

3.1 生源特点分析

在新的招生背景下,2016年化学工程学院录取的新生就包括高考、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3种途径录取的普高生、对口单招的三校生、“3+2”本科生和“4+0”本科生4种类型生源,生源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录取的学生,最高分338,超过二本分数线,最低分注册入学的38分,连最低省控线都不到,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悬殊300分。2017年化学工程学院录取的学生,最高分“4+0”本科班311分,最低分统招注册101分,相差了200多分。不同层面的生源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例如:技能类课程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会比较容易,他们在高考时有一项专门的技能考核,内容涵盖化学分析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所以经过这方面的专项训练,化学方面的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基础,强于其他类型的学生。但是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实验操作水平存在难度较大的问题,因为他们高中化学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实验操作的机会较少,有的甚至是空白,一无所知,所以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处于劣势;而对于思维逻辑类课程中文科生和理科生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下降一方面体现在录取分数的下降,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变化,说明这些学生在中学(或中职)阶段的学习中存在各种形式的学习障碍。因此,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应该针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学情分析,在学情分析中准备采用问卷调查、学生代表座谈等方式,了解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化学的基础水平、学习上的整体情况等信息,以此充分挖掘出学生自身的优点,改革变更教学模式,达到较好的教学质量。

3.2 分析学情特点,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在以学生生源为特点的前提下,正确的定位“基础化学”的课程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充分考虑一下学生对高中时期或者中职时期的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如何,同时我们还要重点考虑一下不同層次和不同专业对于学生的基础化学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的需求。我们在确定“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以“应知”和“应会”作为不同类型知识和技能目标设置的依据,坚持“工匠精神”的标准渗透到学生工作习惯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中。

3.3 以典型化学物料为载体,重组教学内容

“基础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几门化学类课程的组合,教学内容多且杂。在我们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的时候,为了不要出现简单机械地讲这几大化学内容进行组合,就要我们能正确地对这几门化学基础课程中的对应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确定化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及素质的要求是什么?结合考虑学生生源的特点,进行科学的综合。重组教学内容时我们打算把现有的基础化学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分解为小的知识点,形成详细的课程知识点列表。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统计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在知识点列表中勾选出来,这样就形成了非常清晰的分层分类课程教学的知识能力结构图。

3.4 理实一体化原则,安排授课计划

在我们完成了教学内容的重组之后,又应该怎样合理的安排授课计划,从而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样的,“基础化学”课程中,实践性环节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遵循理实一体化的原则,这样才有助于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3.5 依托“互联网+”平台,精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现在的高职学生的特点对于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了,他们不喜欢“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不喜欢死板的教学方式,所以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借助全国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江苏省石油化工技术品牌专业建设的契机,依托借助于“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打造“O2O复合式教学模式”,精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马丽娜.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7):79.

[2] 王卫红.分层分类精细化、多元化、立体化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高教与经济,2012,25(3):12-19.

[3] 武建鑫.面向协调发展的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3(26):18-20.

[4] 林松柏,李云龙,曾安然,等.高职生源状况变化背景下“基础化学”教学改革[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5(3):53-57.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组合》教学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