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物理教学实效

2018-03-06蒋震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激发初中物理学习兴趣

蒋震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增强学生深入探索物理奥秘的欲望,同时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文章根据具体教学案例,从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善用实验激发兴趣和活用教学策略激发兴趣三方面探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兴趣;激发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物理学习,提升学习实效,而且可以有效训练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索物理学科的奥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探讨生活中的物理奥秘

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物理,以此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初中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带领学生共同探讨生活中的物理奥秘。

例如,《光的折射》教学中,该部分内容中有不少物理知识,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学生未能仔细观察,或是观察了却没有进行探究。另外,在课间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会游泳,另有部分学生曾经随父母外出钓过鱼。因此,在课堂上,我用了一个透明小鱼缸,一双笔直的筷子,以及诸多多媒体图片资料。先向学生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即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发生偏折的现象,随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是否见过这种偏折现象。有学生看见我带来的物品,便很快想到了将筷子插入水中筷子仿佛被折断了的场景,由此感受物理学习的趣味性。然后我当场向学生演示筷子与鱼的折射现象,即将筷子伸入水中,扎向鱼,产生下面的现象:第一,筷子看起来分成了两段;第二,鱼并未受伤。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屏幕向学生播放海市蜃楼的场景和彩虹的形成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物理,教师现场演示,并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

二、善用实验激发兴趣。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善用物理实验可满足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的好奇心,并通过实验现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引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同时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学生对流体和流速的概念理解十分混乱,对整章内容理解有所欠缺。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自制了一些实验工具,通过课堂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物理知识融入实验中,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枚硬币,一把直尺,两张有所剪切的长条柔软纸条和一个中空的笔管,学生在自己准备实验器具的过程中,便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思考这些东西与流体压强和流速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上做第一个实验,即硬币“跳高”实验。在桌边的两至三厘米处放置硬币,同时在硬币前的十厘米处放置直尺,形成一个“跳高”场地,布置完场地之后,学生在硬币上方,沿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口气,而后观察现象。在该实验中,部分学生的硬币成功“跳高”,而有的学生的“跳高”实验以失败告终。由此引入流体压强和流速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跳高的原理和成功的原因。接着,进行第二个实验,该实验中,学生先将两张纸放在一条线的等距两边,固定,而后沿线吹气,再将一张纸放在两本书之间,从纸的下方以不同的速度吹气。学生在完成简易实验后,通过實验结果与教师的引导,对相关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快速掌握了相关物理知识。

三、活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实现知识拓展迁移

活用多种教学方法,可让学生看到更为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从多个角度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保持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剖析教学内容特征,使不同的教学方式与内容相辅相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例如《杠杆》的教学,教师可采用问题教学法。首先,以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跷跷板为背景,向学生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两个相同重量的人,在距离中心位置相等的情况下,跷跷板呈现什么状态?假如一个胖的人坐在左边,一个瘦的人坐在右边,那么跷跷板会往哪边倾斜呢?如果两个体重相等的人坐在两边,而在左边的人坐的位置更靠近中点,跷跷板又会往哪边倾斜呢?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且生活中十分常见,学生根据平时的玩乐经验轻而易举便得出结论。而后,适时引入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等概念,学生在前面问题的铺垫之下,可快速领悟其精髓,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易志毅)endprint

猜你喜欢

激发初中物理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