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

2018-03-06杨明媚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校本研修内驱力

摘 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关乎教育均衡的实现。为此,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缓解城乡差距过大、实现城乡教育均衡發展的战略选择。研究发现,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职能异化,缺乏个性化指导;乡村学校校本研修不足,学校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合作;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不足;缺乏切实有效的外部支撑;等等。为此,针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举措成为必然。

关键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 校际合作 内驱力 外部支撑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师的中坚力量不容忽视,作为教育质量提升关键的教师专业发展,在所有教育改革战略中应当处于中心地位。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乡村教育发展特定环境的限制,导致我国目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关乎教育均衡的实现,为此,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缓解城乡差距过大、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如此大背景下,2016年,国务院颁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支持计划》),提出要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摆在优先位置,但就我国目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现状来看,我国现有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虽在不断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漏洞,需要在改革中持续完善。

一、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提出的背景

长期的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对我国乡村教育的长足发展造成了巨大打击,直接表现为乡村学校教师整体数量严重不足,教师待遇整体偏低,教师老龄化问题持续加重。同时,我们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在2020年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关口,夯实教育发展的底部、实现“底部攻坚”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应为与能为。[1]具体而言,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提出的背景有以下几点。

第一,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任务越来越紧迫。《支持计划》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2017年与2020年2个阶段性目标,同时要求各地方省市机关出台相应的区域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这次《支持计划》虽然各举措较往年变动不大,但作为关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本,是新世纪以来级别最高的,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同时该政策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城乡差异日益扩大、教育扶贫不“精”不“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相对薄弱的“时代病”开展“医治”,可以说全面提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最为要紧的任务。

第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亟待支持体系的建立。北京师范大学的权威机构对乡村教师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研,虽然各机构因为采样不同在数据呈现方面有所差异,但从结论来看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新招聘的乡村教师在3年内的流失率虽然有所降低,但新招录教师流失依然严重;乡村学校新招录教师师范生比例与学教一致比例虽然有所提高,但非师范生比例依然偏大,教非所学问题依然突出;从中年教师来看,中年教师尤其骨干教师流失问题依然严重,且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突出;[2]乡村教师年龄结构整体偏大,带来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乡村老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甚至不更新,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教育变革提出的新要求,乡村教师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呼吁建构完善的体系。

第三,单一化的乡村教师培训体制难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起了“国培计划”,对乡村教师开展国家层面的、专项资金支持的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几年来,国家对其投入不断加大,仅2014年“国培计划”一年专业投入就达21亿。自“国培计划”2010年启动到2015年,“国培计划”共计培训教师700多万人次,其中乡村教师占比达到96.4%,对于整体提高乡村教师队伍质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否实质性地提升了乡村教师整体质量依然值得商榷,这主要是由于“国培计划”在培训体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国培计划”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单一化的乡村教师培训体制难以满足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需求,日益增长的行政化培训项目反而会越发遭致乡村教师的抵制,但随着社会进步和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构建符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培训体制成为刚需。

二、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不足

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投入越来越多,虽然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持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我国目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职能异化,缺乏个性化指导;乡村学校校本研修不足,学校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合作;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不足;缺乏切实有效的外部支撑;等等。

第一,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职能异化,缺乏个性化指导。由于我国相关政策的规定,同时迫于市场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压力,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很多都难以落到实处。到目前为止,虽然在我国的县级层面普遍设立了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研室等相关部分专门负责县域范围内乡村教师的培训,但是由于诸多因素掣肘,导致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职能发生异化,教师进修学校往往沦为教师考核机构,没有发展其本质作用;教研室也沦为考试机构,而对教师专业发展不闻不问。同时,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的是,到目前为止很多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划出专门科室来落实《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系列关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使得中央关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初衷被束之高阁。[3]除此之外,很多关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工作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在前期进行详细调研,导致关于乡村教师的培训缺乏针对性与灵活性,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第二,乡村教师校本研修不足,学校之间缺乏合作。如前所述,目前为止我国乡村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主要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学校层面的校本研修对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充分认识到,很多乡村学校将培训机构作为唯一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平台,学校在整个培训活动中往往充当着组织教师培训报名等基础性工作,以至于对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过度依赖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而忽视了校本研修的功用。同时,我们注意到,现在很多乡村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由于缺乏切实有效的合作氛围,虽然国家对乡村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但人均资源占用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促进乡村教师共同发展本应是最佳选择,却更多的被他们遗忘了。endprint

第三,乡村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不足。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除了要解决建设层面所面临的难题外,还有一个重大难题就是如何调动体系的对象——乡村教师的自我发展内驱力,如何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与体系之间进行有效连接。例如,在2015年一家培训机构对乡村教师进行了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整体差强人意,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参加培训的乡村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存在严重不足,虽然参加培训的乡村教师已经是县级骨干教师,这从另一层面反馈出乡村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不足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乡村骨干教师尚且如此,非骨干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更是让人担忧。我们需要认识到乡村教师内驱力不足不仅仅是培训本身的问题,这还与乡村教师长期所处的乡村教育环境息息相关。[4]

第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外部支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外部支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政府资金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已经破了4%的大关,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由于我国长期对教育欠缺必要的经费投入,尤其是对乡村教育投入欠缺,虽然近几年乡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所增长,但整体基础依然薄弱。其次,关于乡村教师人事制度的建设依然存在较大漏洞,乡村教师的结构性缺失成为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难以逾越的坎,同时,乡村教师编制紧缺,在对教师进行补充过程中优先考虑城市学校,导致乡村教育发展整体一蹶不振。

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构的抓手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现阶段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结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强调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形成县级教师队伍建设的系统规划。推动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心下移是教师培训的一大趋势,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责任主体,相关领导应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来。首先,通过整合的教师发展中心能够充分发挥县教育局、县进修学校、县教研室、县电教馆的优势,减少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与彼此分属不同领导之间的掣肘。其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成立将有效地缓解乡村教师培训的行政压力,在沒有教师发展中心之前,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馆都可以对乡村教师进行培训,各部门在“政绩观”的影响下,极有可能演变为不良的竞争,最终结果是增加乡村教师的培训负担,使得只见培训,不见提升。

第二,加大校际合作,鼓励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学校作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重要环节,乡村学校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良好互动、互助开放的校际合作氛围,使得乡村学校之间、城乡学校之间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沟通交流。同时,乡村学校应立足于自身学校发展实际,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首先,加强机制创新,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需立足本校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机制,完善乡村教师的综合素养。第二,实施文化引领,增进乡村教师的学校归宿感和专业幸福感。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能够引导乡村文化发展走向的。

第三,激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为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开展工作。首先,出台激发乡村教师自主发展的政策文本,从物质手段着手唤起乡村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一是依据《教师法》的相关规定保障乡村教师与同级别公务员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尤其是在医疗、养老、津贴等方面向公务员看齐,二是建立专项的教师支持计划,将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与所处环境、劳动付出、教学质量、能力提升等多方面挂钩,既要高奖励也要高要求,保障乡村教师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增强乡村教师自豪感。其次,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份发展规划,按照《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乡村教师个人能力提升进行发展规划,增强乡村教师看齐意识。最后,积极鼓励乡村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鼓励乡村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乡村教师了解自身理论水平、实践问题,从而不断地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第四,优化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资源配置。首先,强化中央财政责任,加强省级统筹。改变目前“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通过加强中央财政支持和省级统筹,统一城乡教师福利待遇与绩效工资标准,并且向地处边远的乡村教师倾斜。其次,科学安排编制。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同时,精简乡村学校干部人数,补充到教师岗位,以此来减轻教师工作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的方式解决教学辅助人员、生活教师、保安等的需求,一般性教学教辅和后勤人员不再纳入编制管理范围内。最后,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为乡村教师工资收入提出底线要求;同时要加大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确立离县城越远补助越高的原则;同时也要积极加强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保障乡村教育安居。[5]

参考文献

[1] 吕亚楠.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现状分析及重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7).

[2] 肖凯.教师培训发展方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2).

[3] 张婷婷,王海燕.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有效途径[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5).

[4] 吴亮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矛盾、特质及其社会支持体系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5(24).

[5] 朱沛雨.基于《专业标准》视角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

[作者:杨明媚(1986-),女,湖北监利人,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助教,硕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研修内驱力
培养内驱力
唤醒内驱力,让孩子拥有“自推”的力量
神秘的内驱力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校本研修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