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奔小康

2018-03-06黄晓萍

时代风采 2017年21期
关键词:核桃

黄晓萍

走进西舍路

滇西大道过楚雄市,迎来的是坝子,送走的还是坝子,给人感觉很富裕。何况楚雄市属于滇中一小时经济圈,一带一路受益范围,日子相当过得去。其实,楚雄人的日子贫富悬殊差距很大。

楚雄市83.5%是高山峻岭。

乱水冲刷,刀劈斧砍割裂出山连着山,水穿着水。森森的原始林子,锈迹斑斑不知经年的石头,拖着裹着一群大岳或西或南为哀牢山造势,形成楚雄的“八哨”昂首天外,煞是了得。西舍路叫“乡”还是叫“镇”,它都是八哨之一。排序末座倒不因为位卑。它距离市府最远(187公里),接两州四县形成楚雄市的最后屏障。火把在山头竖棵光明树,会照亮旁州县,大气得可以。

西舍路纵横288平方公里,汉子一样挺立,从海拔900米到海拔2916米,为全市最高点。原始森林密布,江河溪水遍地风流,有条件提供全市70%的水资源。绿水青山慈善,利全市而不争宠,知道这等功德的人不多。众水归流礼舍江经红河而出国境,声名在外。在境内,这些水仿佛永远处于青春期,狂躁叛逆造成多种自然灾害,修桥修路艰难,封闭式自然经济相当脆弱,日子过得粗糙,温饱问题放在首位,扶贫、脱贫、小康概念含混。到何绍才进西舍路当乡长的2010年,一顶贫困帽子戴在两万人头上,又时逢一场特大泥石流断路断电,干部群众隋绪低落,何绍才不知该从何入手。

吃透乡情解决必须的

2010年5月4日,何绍才开始乡情调查。

那时,全乡没有一条硬化道路,80个村民小组便道也不通,500多户人家饮水困难,2000余户住房摇摇欲坠,基础设施相当薄弱。两个月间,他在茅草丛里找寻前人的脚迹窝,攀岩子抱树兜作蛙跳猴纵。他走脱了大脚趾,脚掌红肿成两块紫米发糕;水泡血泡被他踩破,浸红了袜子,鞋在他脚上用不了几天全部变型,团成和尚鞋状,苦行僧似的;背脊汗渍成一张张地图,他把西舍路贴在背上一路风尘。他就这份形象走遍全乡11个村委会,230个村民小组,678户农家。发现困难处处有,各地大不同,农民自发性克服困难,创造生存条件的精神状态可歌可泣。

清水河村公所的最远的一个村子吊在海拔2600米的地缝,独立寒山,头顶与景东县分界的“大山心”,一不通电二不通路。赶街子得去景东,两头披星戴月,就为了卖点洋芋包谷换油盐。最穷的村子也向往光明,多次请求架电线,因投入太大无人首肯。全村人自发抬11米长的9棵钢筋水泥电杆上山。60名汉子蚂蚁搬家抬一棵,深箐陡坡无处落脚歇肩;妇女背着锅锅碗碗孩子行李埋锅造饭,露宿三天才抬得回一棵水泥电杆。他们算过账,一棵电杆要吃掉一头牛才抬得进村,九棵牛头可以扎起一道寨门了。村子封闭如洪荒,就地采石造房如一地的古堡碉楼顶着些木片片,旱季漏光雨季渗水,相当原始。一老人渴望住上瓦房,百病缠身熬到95岁都没见过一片瓦,谢世时眼睁睁望着屋顶的散片木,滚出两颗浑黄的眼泪。

何绍才将此村划为自己的“点”。他到时电已通瓦房有了零的突破。村民不叫苦不说穷,说日子过得的,再有条公路日子更好过些。何绍才在小本本上记下了:从三岔口公路到此18公里。

何绍才是爱读书的。有关书籍中他读出了山区人的心酸,解决民生问题的不易。这项工程可以追溯到解放初期,以民主改革的形式入手,主要措施是物资大投放。这种手段放在今天显然行不通,无论投放多少物力,基础条件不改变,今天有饭吃明天不一定仍然有饭吃。似西舍路这样的自然条件不止一个西舍路,人家怎样创造条件改善民生,得走出去取经。他先后带领230个村组干部和致富能手到云南境内考察学习;深入村组讲党课、搞培训,及时提出群众要“有精神、有骨气、有思想、有行动、有成效”;干部要“不准叫苦、不准叫累、不准叫穷,埋头苦干”。

几年间,向上争取、向外求助、向内整合,完成了主干道油化、硬化;乡村公路通达;村庄道路硬化;村组公路无遗漏;完成18个地质灾害项目;实现危房改造;无生存條件的异地搬迁项目进展有序。清水河安置点仅是其中之一。地处向阳坡三岔口,先后安置99户生存条件恶劣零散户。这项工程很棘手,找这么一块平地搬掉人家多少祖坟。散户们住惯山坡不嫌陡,自由惯了不善社交,耕地又远,百般不适。何绍才想到一种融合方式,村子中心劈个大广场。烤太阳也行,跳三跺脚也成,放娃娃嬉闹也不错,婚丧娶嫁摆酒跳菜对调子,还有地盘搭“主席台”。安置房很实惠,三室一厅厨卫另设,畜圈够使,前后院种菜种瓜种果树够用,屋顶留有接柱子的钢筋,有条件了再盖一层或多层,别墅也不过如此。环村公路如是“环城”,很前卫。已搬来的人家菜甜腊肉香,开始了摩托车下地的新式农耕生活。

创造条件抓住发展

西舍路的主体经济尤以粮食烟草为甚,二者均需大片土地。此间地无一里平,发展空间有限,原始森林是上天留下的水源林,毁林开荒历来此地人不为。立体气候,奇峰突兀,层出不穷的石头岩瘦体不瘦土,腐叶肥水,山有多高优质水土就有多高。它们筑不起云上梯田,兜住一草一木,为多种经营提供着天然条件,零星的核桃、花椒、牲畜,处于自足状态,规模小型不成商品,走不进市场。

何绍才请来北京、省上有关专家搞科学测试,得出结论此乡最宜种核桃:地下无重金属元素辐射、空气质量极佳无污染,产出的核桃,果肉饱满香而不腻,是有机坚果之上品。但粗放性种植影响产量和质量。核桃根系发达柔软,绕着石头长成榕树样一挂挂气根,吃不进深土吸地气和养分,树矮果小产量低。何绍才带领大家给核桃树砌石台垒泥土,诱导核桃往深地扎根,定期松土锄草施农家肥,种庄稼似的。这种活费力费时,一家一户劳力不够使,组成合作小组和行业协会,片区化统一安排相帮互助。引进美国优良山核桃在高寒山区试种,在省林业科学院的配合下,大批核桃示范村林立荒山野岭,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攀升,很成气候。

花椒原是家用佐料,无处不产。要形成商品必须产业化,改良品种何绍才想到重庆火锅。重庆火锅甲天下,特色是那味麻中带香的花椒刺激口感。此物的精品产在重庆市的江津区,远道取经寻良种,他带领示范村的汉子们讨经验买种苗,非常感慨一粒花椒也能致富,那地方的椒农花椒致富麻将怡情,悠闲的日子似小桃园。endprint

核桃大見成效得6年,花椒也得4年才麻得够味。何绍才大会小会发动党员和群众,让基层干部带头开发3年可见成效的芒果,一年就有成效的火龙果。配套措施紧跟陕上,基地在哪,科技跟到哪,公路修到哪。牛羊也实行合作化养殖,还大胆开辟高山草场养梅花鹿,精心培育农户菜园内外的中药材……

几年努力,何绍才兑现了他的初心:山头红花椒,山脚青花椒,牛羊梅花鹿养在半山腰,家家户户卖核桃。

发展山区农业经济无止境。上述几种已见成果之后,又种上了魔芋、贡菜。魔芋大家都知道,贡菜有必要多写几句:此菜半年成熟,形似莴笋(也叫青笋),鲜卖不易保存,做成干菜是火锅中极受欢迎之一种,脆脆的嫩嫩的,很板扎。

冲破藩篱敢想敢冒

大宗农副产品要打入市场,必须要有载体,乡村集镇和专业经营者,一个都不能少。西舍路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大搞集镇建设,乡街子遍地开花,尤以西舍路镇出众。

此镇处于一个大裂谷口,不高不低海拔148米,俯仰之间可揽尽山地风情,江桥河桥溪桥挽水如不落的彩虹:俯瞰从高寒地带到河谷小平地的人间烟火;仰望山头国家级公园不走的云霞、雾气缥缈中的半截观音,此处最相宜。一座漂亮的观景台正在恭候有缘人。

街道清洁整齐,公厕都市化,街灯如楚雄市区。鳞次栉比的商铺、专业交易市场林林总总,聚客的招牌相当有亲和力,“红中发”卖的是礼舍江鱼,舌尖上的享受绝妙。一大一小两棵小叶榕古道热肠迎来送往,让哀牢山中小鹿城风姿秀逸如明信片或者请柬,邀来远方的客商过民族节、核桃节,人气极旺。吃荞麦饭,品五谷酒,饮大树茶。城乡人等都用“一卡通”。乡民交易也用卡,递上卡还附带密码纸条,实乃君子之风。

各种交易中,大宗生意是核桃和花椒,鳌头独占哀牢峰,很霸气。他们的优质核桃远销省内外,最远的已走进俄罗斯的咖啡厅,想不牛气都难。

写到此,一个了不起的个体户该出场了。

40岁的罗世忠是礼舍江边农家子,初中毕业闯江湖20年,从打工到做小老板,家资可观,在城市发展前途更大。何绍才看上他的人品,说服回家创业,做了核桃深加工带头人。一个很像回事的核桃收购加工一体化工厂,傍城镇接乡村。正是核桃收获季、手扶拖拉机摩托车小毛炉驮来载来青果,现金交易。山民为其打工剥外壳,一公斤一元计件,手脚麻利的一天可剥200公斤,还提供两餐有肉有菜的伙食。74岁的周德林奶奶是特困户,家有两子都患重病,本可吃低保。她也赶来剥核桃自苦点,说趁现在有她干得了的活,打工贴补家用她才活得更有心肠些。

剥出来的青果水分多,自然收水会失去很多养分,还会出现些自然霉斑。一排烤房24小时专职烘烤,猛火温火文火之后的干果,颜值好味道纯,比市场价高出一倍还供不应求。

掌火人是几个小伙子,外州来打工的。

老板娘穿金戴银看上去很时尚,却是大众的炊事员,洗菜切肉忙个不亦乐乎。

老板说镇上对他支持很大,资金周转、政策扶持还身体力行。核桃收获在雨季,保证交通无阻,领导最关心天气预报,一遇塌方不分昼夜赶赴现场疏通公路。镇干部们都备有一套雨中抢险行头,打仗似的。一次,有坨石头田房样大,在栈道之上欲行欲止,拨下山会毁路,敲碎处理更不可行,领导们用钢丝绳捆绑作了交待。后,一日几个电话过问那大石头动静。罗世忠说我是西舍路人,一人富了算不得什么,带领大家一起富才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初心”。

此人还想更有些作为。他说其实现在卖干果赚几个钱,不是他的最终目标。核桃全身是宝:外皮可提炼养发素,让头发乌黑油亮不老春长;核桃仁中有片薄薄的“分心木”,专治有钱人的富贵病,他想试试。

当特殊穷困突发时

汪家场村像只接天露的大钵头,离天近离人家户远,被三山拥立一缝拖曳包了饺子,好山好水好无奈,倒也重视耕读出人才。十年前出了个市人民代表是个18岁的女学生,十年后出了个大学生是个孤儿。

大学生鲁明金一家,忧喜发生在同一件事。

这个五口之家有个古稀爷爷病魔缠身,一双儿子很求上进,背着包谷粑粑不怕高山路险,晴雨无阻走10里山路上学。哥哥读成大学生,弟弟也读到城里的高中。夫妻俩从孩子身上看到希望,再苦些也心甘情愿。

接到儿子的大学入学通知书,夫妻却犯了难,路费学费生活费无着落。村里人家的情况与他家不差上下,水寒地冷包谷只有鸡头大,老鼠偷吃得躺下啃。42岁的父亲下山去求亲友借点钱解急,怎么艰难也不能让孩子辍学。求告无门,空手去空手回。父亲觉得对不起儿子三更灯火五更鸡,心事重。

那条箐沟路不是路,牲口走着都常常“梭滑梯”。伤心的父亲看着岩石心就颤抖,流出串串酸泪模糊了视线,一脚踩虚滚下岩子,当场丧命。

清水河村委会帮助安排后事,一家子哭个昏天黑地。老来丧子,中年丧夫,少年丧父,人生三大不幸他一家子全摊上。何绍才4次亲自上门结对帮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自掏腰包,解决了上大学的和上高中的,又想法安排鲁明金的母亲外出打工。之后,凡到此村必走访这户崖畔人家。目前,这家人就剩下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爷爷和一牛一羊一狗。到这户人家采访那天,何绍才又要留下钱给老人看病……家徒四壁的门楣上,何绍才与鲁明金的照片并排如一对父子,那是一份结对帮扶责任书。

何绍才说:“这家人目前是全镇最穷的,也是最有希望的。”对鲁明金,何绍才“父爱”如山。自家那位独生子与鲁明金一般大,同年高考。儿子小学毕业那年他进西舍路,没去开过一次家长会,没陪儿子成长,欠儿子太多,心有愧疚。所以,儿子发几句牢骚时,他就挂起免战牌。他很想送一程儿子去南京上大学,雨季多灾情,请儿子原谅。

不是结束语

八个年头,何绍才不忘初心成绩显著。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从2009年的4712万元,增加到Z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2552元,增加到10822元。退出贫困户396户计1749人。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良好的可喜局面,全市最后一个贫困乡,可望在2018年实现精准脱贫奔小康。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桃
核桃腐烂病巧防治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长寿之果话核桃
核桃采收及采收后的处理技术
核桃黑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杨广昌:带着小小核桃 走上“核”变之路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黄龙核桃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