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我的医生朋友们最讨厌这样的病人
2018-03-06冯唐
冯唐
可能生病的朋友们:
见信好。
中国医疗充满了各种问题。各种改革思路河东河西、左试右试三十年,问题似乎并没有减少,看病依旧难、看病依旧贵,大城市里的公立三甲大医院还是人满为患时。如果假设中国医疗和中国医生不会在中短期内有明显改变,病人各种吐槽没什么用,那么,在这个不完美的就医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看病?
虽然我不做医生很多年了,隔三差五还是有很多朋友问我各种医学问题,寻求诊疗建议,寻找靠谱专家。长时间冷眼旁观,我看到求医的一些普遍误区,我也访谈了几拨儿医生朋友,问他们最不喜欢的病人都什么样儿,他们说了些平时打死都不会说的真心话。特总结归纳在中国看病常识如下:
第一,要尊重大自然的治愈能力,要相信自身的康复潜能。尽管科技高速进步,如今最好的医生能做也只是:偶尔治愈,常常缓解,总能安慰。自然伟大,人类百分之八十的不舒服会自愈,我们要学会适度耐心等待。人体伟大,最好的药是自己的灵与肉,多数的小伤痛和低烧睡一两个好觉儿也就好了。这条也适用于儿童,儿童的自愈能力往往强于成人。
第二,請遵从医嘱。看医生之后,治疗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不遵从医嘱。身边惨痛的例子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
第三,不要总觉得自己的病没好。这种心态遇上好医生,给好医生添麻烦,遇上坏医生,给坏医生过度医疗的机会。
第四,自学一点基本的医学知识。如果想系统学习,建议看一本《内科学》教材和一本《外科学》教材。如果不想花那么多时间,建议经常看看微信公众号“东单九号院”发布的靠谱的医学科普文章。
第五,不要过度迷信名医。现代医学的分科很细,院士或者主委级别的医生也只是他们那些细分领域的大专家,那些细分领域之外,他们可能不如某些副教授或者主治医。复杂手术需要很强体力和心力,如果有选择,还是别把自己的肉身交给太高龄的医生,哪怕他名满天下。
第六,适度闭嘴,把问诊的主导权交给医生。“最烦的是,上来就滔滔不绝,不得要领,医生忍无可忍插句话或者提醒一下时还指责你不让她说话。”
第七,不要过分激动,淡定,慢慢在医生的引导下阐述自己的病情。“上来就哭哭啼啼求救,你什么都不告诉我,我问你,你也不回答,我怎么救你?”
第八,不要认为可以通过国内搜索引擎和阅读而成为某个病种的大专家。医生问诊的时间有限,不要让他花在更正你对某些医学知识的误解,更不要让他花在教你如何做诊治。另外,中药也是药,中医也是一门学问,植物药也要面对土壤、水、空气中可能的污染,不建议有事儿没事儿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学和百度找药吃。
第九,不要强索医生的手机号码,不要强加医生的微信。医生有权不把某个病人当成亲朋好友,也有权在诊疗之外的时间不回复你的问题。
第十,不要觉得医生都是骗子。尽管有个别医生的确是骗子,然而已经选择了某个医生来看病,还是先选择相信他吧。也要相信他,如果他是个好医生,如果他处理不好你的病情,他会帮你找到更合适的医生。
医生不是万能的,病不是都能被治愈的。信任是看病的基础。在这个诚信不足的就医环境里,我们最好的就医方式还是谨慎地选择相信医生。
顿首谨封。
(摘自公众号“GQ实验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