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能力导向的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体系重建实践与探索

2018-03-06周塔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3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人才培养

周塔

摘 要: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是一所地方高校,校区的办学宗旨是紧密结合地方经济需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校区较早建立的课程之一,今年以来在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二级VC++通过率逐年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明显感受到企业对学生计算机动手能力的迫切需求。正是鉴于这种考虑,开展应用能力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重构,不仅有利于提高我校区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以及其他地方高校也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应用能力 传统思维 教学体系重建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1(c)-0235-02

对于高校而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严重缺失的,甚至是致命的。计算机学科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技术特点,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许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在理论教学体系中,几乎所有高校主要以掌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主。而计算机教学实践普遍以知识点验证为主,再用很少的案例来实践教学,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专业培养效果非常不明显,因此国内很多高校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体系重构的研究和实践。

以工程能力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来源于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但随之在美洲逐渐盛行。“以创新的计算机教育模式”著名的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计算机软件项目为驱动、以软件产品为导向的工程教学模式。通过该项目实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德国为了推进工业化进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高等教育中推行了“双元制”教育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很多软件公司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产业工业工人和计算机工程技术人才。法国高等工程教育则把办学方式分为预科阶段和工程师阶段,而工程师阶段是重视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1 探索模式

本论文主要针对我校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VC++、计算机程序设计VC++基础实践、计算机程序设计VC++应用实践)在人才培养中所存在问题,拟通过应用能力导向下“3+4”教学体系的重构和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动手能力和计算机理论素养。

根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提升要求,仅仅围绕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需求,重建“3+4”教学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理论教学中的“3”能力课程体系主要是以提高计算机基本素养为核心。以《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为核心,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数据库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构建的课程群。(2)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4”能力提升则主要通过实践环节的工程案例进行强化,以培养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多媒体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等能力。

2 具体实践

(1)针对理论教学中的“3”核心课程体系,以《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VC++》《计算机程序设计VC++基础实践》和《计算机程序设计VC++应用实践》等课程为核心,根据专业能力提高的需要,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的内容选择,教学的手段等方面着手开展教学改革,重点解决如何从核心课程体系结构出发,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引入软件公司案例来开展理论教学。

(2)根据实践教学中“4”能力提升的需要,从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各个实践环节的培养需求,通过工程案例去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信息、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基本概念,理解各种数据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和处理、硬件、软件、Internet等基础知识,较熟练地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Internet浏览器、Word、Excel等系统软件和办公软件,了解图像、图形和声音的处理过程。②《计算机程序设计VC++》是一门面向非计算机理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介绍VC++语言的基本概念、VC++的基本语句、构造类型和指针类型数据、函数、VC++的编译预处理、对象与类、派生类及其应用、运算符重载及其应用、文件的使用等。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而学会利用C++语言解决一般应用问题。

3 实施过程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从全校区理工科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出发,以专业核心课程群为基础,通过企业化案例和情景教学、实例化实训来重建应用导向能力的完整教学体系。

3.2 研究过程

(1)具体实施“3+4”教学体系中的构建方案。

(2)强化理论教学中的“3”能力课程群体系的工程案例化教学改革,具体包括:信息技术组成原理部分的设计教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部分的设计教学;信息技术多媒体部分的设计教学。

(3)开展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4”能力提升的教学改革,具体包括:VC++课程体系构建;VC++课程体系实施;VC++实践课程体系实施;毕业设计部分案例的设计。

3.3 研究方法

通过综合借鉴法(收集能力提升的专业人才培养重建方案)、企业调查法(与软件公司全面沟通了解计算机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就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力需求进行调研)和实践法(对我们所构建的“3+4”教学体系中的主要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来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4 結语

高校的高等教育应该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应该培养出具有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需求。虽然已经有很多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或者教学体系的重建,但是总体上不够彻底,不完整。根据这种情况,本课题以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提升为导向,面向企业,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重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3+4”完整的教学体系,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以理工科学生计算机专业素养为出发点,通过重建计算机专业的“3+4”人才培养体系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理论教学中的“3”主要从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比如修改教学大纲,采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积极开展案例化教学,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化较强,亮点是从课程本身的知识点和企业应用角度出发,开展企业中的案例化实例教学,而“4”则体现培养学生完成项目来达到强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雄华,周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34-135.

[2] 贾凌,田爱奎.本科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0):96-97.

[3] 陈庆章,胡同森.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社会需求调查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9(6):80-81.

[4] 王华.引入世界著名高校实验教学理念,改革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验[J].计算机教育,2009(1):101-102.

[5] 李敏杰.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J].现代计算机,2014(12):73-74.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人才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课本教学的探索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