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天时、地利、人和”
2018-03-06黄晓娟
黄晓娟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而语文学科因其具有强烈的思想性、人文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至关重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结构,把德育提高到与知识能力并重的地位,进一步体现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因素,这些素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德育渗透的技巧,避免凭空说教,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时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一)“天时”是指德育渗透时要讲究教育的时机,关注学生的生活时代。这是德育渗透的起点,这是对学生心灵触动的最佳机会。如果只是一味地讲大道理,远离学生的实际年龄与认知水平,那么就只能事倍功半。比如在教庄子的《逍遥游》时,文章中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渴望逍遥游于天地之间的人生观,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玄虚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引起共鸣。在教这篇文章时,我发现班上的学生正处在高中生活的学习疲软期,有的学生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对铺天盖地的各种考试应付不及,有些学生产生了畏难的情绪,想逃避,想放弃。因此我在教《逍遥游》时就有意识地渗透了对自由自在的解读。我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活动空间大小不同;“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年寿长短不同。他们的人生价值与视野就完全不同,尽管大鹏高飞看似自由,但仍要有所依托,至于列子,能御风而行,超然于世,但还是依赖于风。这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你将来能飞多高,走多远,其实是取决于你有多强大,我们现在很累,但是每走一步都是为了看更好的风景,真正的自由是在于心灵,只有摆正了位置,有正确的方向才有动力去克服眼前的疲惫与困难。一个成功的人往往就是克服了比别人更多困难的人。作为一位十几岁的年轻人,现在就想安逸,想逃避,那是注定一事无成的。因此,我淡化了本文中的无为、无己、无人的所谓潇洒,紧扣学生的实际,起到了德育渗透的教育效果。
(二)“地利”是指在德育渗透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农村的学生群体和城市的学生群体,他们的生活视野与生活经验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我发现学生对于文章中落日寂静的光辉,雨燕苍凉的叫喊,孩子雪地上的打闹,古柏的静寞,秋霜过后满园微苦的味道这些景物的描写感觉非常陌生,因此产生情感的共鸣不足,甚至于会觉得作者有些夸大的意味。这时,我没有讲述作者的心绪与处境,而是播放一则地坛的秋光视频,然后让几位同学缓缓地伴着音乐朗读作者的独白,让学生自己感受身患残疾的史铁生内心的痛苦,感受人在天地间的那种受挫感、无助感。把地坛想象成母亲,这是一个背负着儿子的苦难却又给予儿子以力量的母亲。在略有打动学生的心灵后,我让学生回忆自己身处困难时如何从母亲那里、大自然那里找到让自己宁静与豁达的经历,并仿写,借这个方法,我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要逃避一切的不公与不平,学会让苦难的生命找到宁静与出路,学会体谅身边的亲人,学会找到心灵力量与出路。同时我引导学生要善于与身边的天地自然亲近,这是一种思考方式,是一种生活方式,自然天地其实就是人生的写实。随后我以《我与**》为题让学生自由作文,其中不乏打动他们心灵的佳作。这种德育渗透就是关注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人为地拔高作品的深度和高度,本着“跳一跳就能感受到”的原则,本着从作品到自己生活的原则,做到真正心有所动,提高学生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三)“人和”指的是德育渗透时,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让学生能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拥有和协和睦的人生观、自然观、价值观、历史观。
人是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而優秀的作品反映的总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活动,人与其它的关系正是打动读者,让读者从中了解人生、了解历史、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时时能有人和的意识,那么德育渗透就事半功倍了。
例如在《游褒禅山记》中作者就从人与自然中提出了深刻领悟的“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深刻道理,我在教学中就启发学生如何从生活中汲取人生智慧与启示;在学《石钟山记》时,要让学生认真体会人在对待传言、流言时“事不目见而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箴言,然后可以结合到现在微信时代只能“微信”来引导学生擦亮眼睛,不被各种耸人听闻的假消息而误导;学习《伶官传序》要牢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让学生从中意识到别人的失败教训有自己的影子,也可以从当前学生沉迷于手机而导致学业退步,精神颓废去思考玩与学如何达到平衡与和谐。
“人和”的意识是人一生幸福与成长的重要修行,也是所有的德育教育的立足点,如果一个学生能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这种“人和”意识,就一定能成长成为一位健康、平和、聪慧、善良的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教学中,让语文教学与德育相辅相成,使德育工作与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
★作者通联:广东湛江市第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