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与导学案实践的互动问题
2018-03-06虎雅斐
虎雅斐
摘 要: 文章基于翻转课堂考察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新华学院教学中的学习探究,发现以往教学方式与导学案教学模式相比有明显的区别,导学案实践模式更具优点,应将这一模式应用于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从而改变现状,激发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理论学习水平等。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导学案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势
导学案教学模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被很多学校采用,因为它弥补了以往教学模式的不足,有利于促进学生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校课堂,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学生为目标,主要培养满足社会的技术性人才。“翻转课堂”和“导学案”教学的整合互补是近年来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翻转课堂作为导学案教学的理论支撑,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付诸实践,促成导学实践,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的文学理论课作为汉语言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是提高文学专业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和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形势,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是创新型模式的转变,能很好地将以往的知识讲授转变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理论课学习带来了改革和创新的机遇。
本课题以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二年级一学年的理论课程为考察对象,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童庆炳老师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教材作为理论教学依据,进行一学年的基于翻转课堂视域下的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考察,学年结束后进行教学模式效果考核总结。研究的基本情况如下: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引导其自主学习的一种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学生都能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主动思考、学习,养成一种习惯。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以一种启发式方法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此让学生有所收获。
翻转课堂是西方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转换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以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交流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老师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遵循教学目标的理念下,启发、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主学习。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作为独立的三本院校,更需要用新的理念适应教育转型改革,打造高校课堂,培养出目标技术人才。所以,尝试运用导学案这一模式可以更好地促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计划引导,促進学生自主、灵活地学习,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案比以往授课更有针对性和充分的课前准备,目标更加明确,重难点更加清晰,学生更主动地、合理地、自觉地思考学习内容,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文学理论课突出理论和具体作品的结合,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导学案,老师要很好地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总结和反思,然后实施有效的课堂实践。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整理总结出以往教案和导学案之间的区别,如下表:
“导学案”的实践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从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目标转变到以学生为主的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开始从如何“教”转变到如何“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教师的开放、民主,创新了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方法。
导学案教学模式已经适用于很多学校,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往在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文学理论课中进行导学案实践,使得老师的备课形式灵活多变,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例如在文学理论课备课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具体学情、目标等问题,并依据这一特点设计出详细的问题,按小组发给学生,让学生个体和团队协作结合起来思考学习,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根据反映出来的问题再修改,再次备课。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教学情况,不断补充、调整和反思策略设计,然后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做好总结。
以文学理论教材中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中第一节内容为例,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文学的文化、审美、通行含义及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教学的难点和疑点是引导学生清楚什么是文学,什么是非文学。以往认识和理解是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对比、了解中西方文学含义出现的时间。通过导学案的实践研究,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内容,改变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自己思考“文学”的具体含义,结合中国古典文论中的定义,自己理解。比如有的学生查阅相关理论知识解答;有的学生结合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内容和第三节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进行分析;有的学生以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解读,使得本节内容一下子思路开拓、内容丰富。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将先秦时期的作品和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内容搬到了本节理论课中,进行文学审美和含义解读,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和组织能力。
导学案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首先,理论课比较枯燥,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太难,课堂上以老师讲解、灌输为主,这种单一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而没有主动理解、感悟。翻转课堂视域下的导学案实践开始让学生带着目标问题主动思考、学习,为课堂教学的积极主动化和拓展延伸提供了多样化。同时,成为学生复习的一手资料,作用尤其重要。教师提前设计针对性题目,老师侧重分析、讲解,不管是预习准备还是考试复习,都是内容的灵活运用,既是针对性学习,又是实效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其次,通过课堂实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基于翻转课堂视域下的导学案实践研究,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教师只是提示者,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给了学生“话语权”,学生反过来促使老师更好地改进教学设计。通过师生角色的转换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了明显进步。再次,学生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知识的学习构建,以老师为主实现。然而,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互动合作、交流学习。所以,翻转课堂视域下的导学案实践很符合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理论学习水平的进步。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不足endprint
导学案实践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探索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学生习惯了以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模式的转变需要老师不断督促学生才能完成,需要教师对学生积极引导和鼓励,引起学生对理论课的趣味性学习。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目标和问题,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接受能力。所以,老师需要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充沛的精力鼓励、敦促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感受到学生学习文学理论课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学生的层次差别很大,导致爱主动的学生重复表现,不爱动的还是比较被动。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花费很大精力,这样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还会出现对自己能力的质疑,产生消极性。由此,老师要提前设计周密的计划,包括了解学情和及时调整、部署、设计的问题,不仅题量适中、难度平衡,内容也要准确,这样才会更好地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同时注重总结反思,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素养。
再次,导学案在实践过程中也是探索性的,掌握起来还不是非常熟练,所以老师不能完美地将理论知识和课堂实践结合在一起,使得老师没有足够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就不能系统化地体现出导学案的优点,就发挥不出持续性的机制保障。导学案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问题的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行启发式学习,老师设计问题时量不能控制自如,以2016级文学理论课程导学案为例,笔者总结发现,每课时的题都在30到35道题之间,老师每周要高效地设计出三个课时的问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要求老师极为熟悉内容,创新地进行设计。同时问题的设计需要投入经费,这也成为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负担。若有专门的专家指导、案例借鉴,会使得这种模式得到实践运用,教师需要更好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养,能系统地掌握、熟练运用。
“翻转课堂”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重点目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在高校中广泛应用。翻转课堂和导学案教学的配合运用已成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只要我们理性思考,认真探索翻转课堂背景下导学案实践模式的新方法,很好地运用这一模式,充分把握,引导学生智慧、高效地学习,将有助于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存在的問题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对待,充分认识这一模式在培养素质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旸,蒙泽察.“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7):10-17,94.
[2]丁美玲.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
[3]刘志华.翻转课堂在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5.
[4]贺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启示——基于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