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部编《中国历史》的几点商榷

2018-03-06孔军李敏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山水画

孔军+李敏

摘 要 部编《中国历史》加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提供了支撑。新教材以时序为轴,呈现历史在时空中的演进,有助于学生纵览历史的全貌,形象生动,利于学生学习。但也存在几处可能会误导或不便于师生教与学的问题,尚待完善。本文对教材中存在的几处问题进行考证,与大家商榷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关键词 部编初中教材 山水画 插图注释 古今地名注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教材《中国历史》加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落实,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供了支撑。教材图文并茂,插图配合课文,相互印证,生动形象,既活化了历史知识,也非常符合初中生的認知水平,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材采用的历史地图基本依据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简化绘制,配有古今地名注,有的还注有时间,凸显教材编写的专业性,方便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方面的核心素养。文物图片的使用,切合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特性,有助于树立学生史料实证意识。教材编写科学合理,顺应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诉求。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如个别观点、插图使用和地图标注存在可疑之处。笔者就这几处发现的问题进行考证,与大家商榷,以期使教科书更加完善。

一、山水画的形成与山水诗的关系

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这样叙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1]教材认为山水诗是山水画形成的原因,且早于山水画出现,这一观点是不准确的。

袁行霈在其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强调山水画对山水诗形成的促进作用。“晋宋之际,随着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不断浓厚,山水绘画及理论也应运而生。这对于山水诗的产生,无疑也有着促进作用。”[2]他主编的《中华文明史》则强调山水画及理论是随着山水诗的兴起而出现的。“花鸟画已露端倪,更重要的是山水画已开始从人物背景的地位提升起来,渐已成为独立的画种,诸如曹髦《黄河流势图》……同时山水画专论也应时而生,如宗炳《画山水序》……这显然是受佛教‘寄灭尘食教理及老庄崇尚自然、清静无为思想影响,随山水诗的兴起而出现的特有现象。”[3]由此可知,他的观点是两者在晋宋之际同时形成,相互影响。美国普吉湾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洪再新认为两者是同时产生的:“在这个时期,山水画是和山水诗同时出现的,代表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的着眼点。”[4]清华大学的陈池瑜教授也认为两者同时形成,“在山水诗发展的同时,山水画也开始产生并得到发展。”[5]由此可见,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山水诗和山水画同时产生于魏晋南北朝,相互影响。因此,建议教材改写成“由于玄学的发展和山水审美意识的增强,山水画开始形成”。

二、教材插图使用及注释

七年级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为印证“遣唐使……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插入了“日本的和同开珎”文物图片。2001年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是“唐朝的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7]和“日本的和同开珎(始铸于708年)”[6]组图,并标注了始铸时间,相比之下,组图更加科学直观,更能从时空角度突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也符合本课主题“中外文化的交流”。如此处理,可以帮助学生从时序上认识史实的来龙去脉,构建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历史时空观和历史理解方面的核心素养。因此,建议采用2001年人教版教材中的组图和标注。

七年级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介绍北宋科举考试时,使用了“宋人科举考试图”,图注相较于2001年人教版教材的“宋朝科举考场图”更为准确,但仍不精确。粗看之下,常将此图理解为乡试或省试,如这样理解又与图意相违背,不免使人产生疑惑。宋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解试)、“省试”(明代以后称“会试”),以及“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廷复试,称之为‘殿试”[8]。依此图场景推断,应为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建议采用袁行霈、严文明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三卷)彩图9的标注“宋代殿试图”。这样更符合图意和历史实际场景,更利于学生理解宋代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被后代沿用并有所发展。

七年级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介绍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时,使用插图“泥活字版”。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专门记载,学界研究确认记载真实可信。后代也不乏成功制作泥活字版并印刷成功的实例,如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清代翟金生印刷的《翟氏宗谱》“是翟金生用自制的泥活字印刷的最后一本书”[9]。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史研究室依据《梦溪笔谈》成功模拟实验毕昇泥活字印刷术,印刷效果良好。“我们用自制的泥活字按毕昇遗法亲自进行了排版印刷试验。……结果证明,并无‘泥涎体粗、‘字迹模糊的现象,而且黑色均匀,字体清楚,不乏爽心悦目之感。”[10]尽管这些例证可信度非常高,但至今仍未发掘毕昇泥活字版考古实物。因此,标注“泥活字版”有失准确。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标注为“毕昇活字版(模型)”[11],既为学生理解创设了历史情景,又彰显了史学研究和教科书编写的严谨性、科学性。笔者校对图片,发现两个版本使用的是同张图片,建议参照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3,标注为“活字版(模型)”。如果有出土文物,建议使用泥活字版文物图片,并标注出土地或现藏地。

三、教材地图古今地名注

七年级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中的“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7],将会宁注为今黑龙江阿城。参照本书和历史地图古今地名标注的惯例,中国今地名一般注释为省(自治区)和市或县,若此地在省会城市即标注为省(自治区)和省会城市名,而不是标注为省(自治区)和省会城市下辖的区名。照此惯例,此处“阿城”一般会被理解为阿城市或阿城县。在2006年8月15日之前,此理解正确,此注也无问题。但2006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阿城市,设立哈尔滨市阿城区”[12]。因此,此处应标注为“黑龙江哈尔滨市”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城南白城”才正确。此问题,是因教材依据谭其骧主编的历史地图集,金南宋时期图(一)说,“1142年……是时金以上京为都(黑龙江阿城南白城)……”[13]却未查证地名变更所致。此外,此图名为“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三个对峙政权中,重要的西夏政权,其都城兴庆却无古今地名标注,只标注金之都城上京和南宋都城临安,对峙之意彰显不足。如此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建议添注“兴庆在今宁夏银川”。

参考文献

[1] 齐世荣总主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5] 陈池瑜.中国山水画的萌芽与创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艺术与设计版,2008(2).

[6] 齐世荣,瞿林东,叶小兵主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 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翟氏宗谱》[DB/OL]:2003[2017-07-07]http://www.chnmuseum.cn/tabid/212/Default.aspx?Antique LanguageID=1

712.

[10] 张秉伦,刘云.泥活字印刷的模拟实验[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3).

[1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III[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2] 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告[J].中国地名,2006(9).

[13] 谭其骧主编.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猜你喜欢

山水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纸巾山水画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春天
小学美术教学中中国山水画意境分析
远山如黛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