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分解型校企合作”与道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2018-03-06陈旭勇白希选李金梅
陈旭勇+白希选+李金梅
摘 要: 本文结合道路桥梁专业的具体特点,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校企合作模式的角度探索了学校和企业资源的高效整合方式,提出了基于任务分解形式的任务导向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表明,任务分解打包模式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高效沟通与合作,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有利于深入推进道桥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校企合作 任务分解 本科生导师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道路桥梁施工单位对本科毕业生各方面的要求逐渐提高。当前我国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偏重基础知识,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1]。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2]。
校企合作是培养在校本科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3][4],对于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更是如此。道路桥梁类工程通常是大型工程,一般难以在校内建立完整的实习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时,高校要与企业密切合作,使在校本科生充分参与道桥企业的工程项目。因此,研究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工程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建于2010年,是湖北省教育厅“荆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资助专业。目前武汉工程大学道桥专业与企业签署的合作协议数量较多,但合作模式仍有待深化落实。本文以武汉工程大学道桥专业为例,旨在通过具体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改进方法。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卓越计划”的推进实施,道桥专业原有的实践教学环节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安全保障问题。
道路桥梁类生产项目的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工作强度大、技术含量高,而在校本科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在实习时易顾此失彼,引发安全事故。施工单位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不让学生亲临生产一线,而是让其在办公室内熟悉施工资料、技术规范或仅做内业工作。这种状态使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无益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道桥专业实习人数多,企业难以安排。
目前,我校道桥专业每年有两三个教学班,学生80人—90人。如此大规模的集中实习,企业很难安排学生的实习岗位、食宿和安全问题,其原因与道桥项目具有点多面广、施工周期长、流动性大及野外作业的特点有关。
3.学生的实习时间较短,参与的实际工作少。
学生偏重于基础理论学习,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学生投入实习的时间偏短是一个重要问题[6]。即使学生参与了实习,一般是以参观实习为主,很少会亲临生产一线,无法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
4.学生实习难以给企业带来效益,企业的主动性不高。
由于参加实习的本科生缺少实践经验,专业知识尚不牢固,其实习的工作效率比熟练员工低,且需要专门的资源支持实习进程,对于企业而言,能带来的效益偏低,因此企业对提供学生实习机会的主动性不高。
以上实践环节中的四个问题可以分别归纳为:安全、空间、时间和效益,是校企合作中的难点问题。学校重点关心的是学生的安全问题,企业则更看中效益问题,这两点是由学校和企业角色的内因决定的,没有可以协调的空间。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问题是学校与企业对接安排方面的细节问题,也是学校和企业加强沟通、深化合作的最佳切入点,更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任务分解型校企合作模式
为了更好地解决校企合作中“实习时间短”和“项目空间小”的问题,本文探索了“基于任务分解形式的任务导向型校企合作模式”,即通过“延长实习时间”和“减少集中实习规模”充分协调学校和企业资源,以期校企合作步入良性循环模式,进而推动“卓越计划”的实施。以下将详细阐述新型任务分解型校企合作的模式结构设计和模式实施保障。
1.模式结构设计。
新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小型任务为导向,具体模式包含任务分解打包、安全性审核、协作实习三大部分。
(1)任务分解打包。
打破以往实践任务大而不当的缺陷,根据施工流程和学校的实践教学安排,将有安全保障的施工任务分解为多个小型实习任务,每个任务只安排数个或十几个学生参加。这样有利于建立小而精的实习小组,避免摊子铺得过大,增强实习的可行性,这样可以解决施工单位或项目难于一次安排集中实习的问题。通过任务分解打包形式加强校企合作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核心是打破班建制形式的集中实践教学,建立更具靈活性的校企对接窗口。这种方法便于校企双方安排学生实习,进而增加实习项目及提高学生的实践参与程度,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2)安全性审核及保障措施制定。
保障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安全是学校的重要责任,也是学校重点关心的问题。在企业将施工任务分解打包后,还必须严格审查实习项目的安全性并制定完备的安全保障措施。在校企合作中,应设置专门的独立于任务分解打包人员的安全保障团队,校企双方都要有人参加,其成员可由班主任、本科生导师、企业兼职导师或施工安全保障人员组成。当实习任务分解打包完毕后,安全性审核小组应实地考察项目生产环境、安全环境,进而制订合理的实习实训方案,充分保障学生实习实训的安全。
(3)协作实习。
“协作实习”中的“协作”包含两个方面:学校与企业协作引导学生实习、多名学生协作完成统一岗位工作。
学校与企业协作引导学生实习是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充分保障学生实习的安全。校方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应密切合作,合理制订实习中的技能培训方案,引导学生认真积极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与企业还要协作保障学生的安全问题。在学校方面,可以结合本科生导师制[5],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具体的老师。endprint
多名学生协作完成同一岗位工作是为了不影响企业既定的施工步骤,解决以往校企合作中实习安排会影响企业或项目效益的问题,进而提高企业参与校企模式下实践环节的积极性。一个工作岗位可由一个本科生导师名下的多名学生完成,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指导,这就避免了企业投入专门的资源来支持实习进程。
2.模式实施保障。
由于新的任务分解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打破了便于管理的班建制集中实习模式,必然会给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学校和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确保新实习模式的落实和实施。
(1)校企要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任务分解型校企合作模式的落实与实施需要以密切全面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础。在密切全面的校企合作中,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及服务,企业支持学生实习。在双方的亲密接触和磨合中构建密切的合作关系,进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共同指导学生。
(2)学校要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奖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拉长学生的实习时间,增加实习中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风险。为抑制风险,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奖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以鼓励老师积极参与,并使老师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四、结语
本文结合道路桥梁专业的具体特点,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校企合作模式的角度深入探索了学校和企业资源的高效整合方式,提出了基于任务分解形式的任务导向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表明,任务分解打包模式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高效沟通与合作,进而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在深入推进道桥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王均平.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业能力的选择与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05):72-75.
[2]张久鹏,申爱琴,郝培文.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卓越工程师)专业现状与改革——以长安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6(6):96-98.
[3]祝志勇.“三位一体”校企合作頂岗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9):86-87.
[4]盛海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途径与机制的实践与探索——以交通路桥专业为例[J].考试周刊,2012(61):166-168.
[5]杨仁树.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16(9):11-13.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教研项目(重点项目):(yjg201605);武汉工程大学教研项目:(X2016018)。
通讯作者:白希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