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8-03-06许小姣

文教资料 2017年30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许小姣

摘 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等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制度。本科生导师制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强调个性化教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丰富学生思想教育内涵。要使本科生导师制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发挥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本科生导师制 因材施教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度推进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育人的作用,切实提高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本着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师生共同体,必须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中均有教师关心并指导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导师对学生的人生引领导航,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实践和其他实践工作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业、专业与职业等进行全程全面的指导,逐步形成专业导师对每位学生学习全程指导的培养机制。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与特征

从高等教育史看,导师制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由14世纪创办牛津大学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提出并实践。但直到19世纪末,导师制才首先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被运用于本科教育。20世纪上半叶,以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为代表,美国的一些大学相继采用本导制。开我国本导制施行之先河的高校,可追溯到1938年的浙江大学,由时任校长竺可桢先生倡导推行。但1949年后,本科教育采用了苏联模式的学年制,导师制仅用于研究生教育。进入新世纪,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引领下,一大批高校再次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其研究与实践形成新的浪潮[1]。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制度。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旨在加强对学生在思想、学习、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引导,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制订自己的学习和能力培养计划及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最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本科生导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包括: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做好学生的专业引导;帮助学生适应学分制的学习要求,指导学生根据特长、爱好选择学习课程,确立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参加课题,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压力和挫折,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2]。

本科生导师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本科生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大学生的许多问题都与专业有关,如学习目标的确定、未来职业的发展等都与专业有关。高校教师专业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人生阅历丰富,对学生有很强的亲和力,他们从专业教育入手,将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与未来发展结合起来。第二,全过程育人。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大一主要面临的是适应大学的生活,完成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大二、大三是专业学习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如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四主要面临就业、考研等实际问题。本科生导师全程指导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第三,本科生导师工作侧重于专业教育。本科生导师是以专业教育为依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们的工作重点是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特别是在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及研究方法、能力上加以指导和帮助。

二、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

第一,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必要的组织保证,是教师团队的重要职责,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导师制,充分调动全校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形成全程、全员、全面育人的良好局面。

第二,以导师个人具有的高尚师德、丰富学识、严谨治学态度和健全人格感召学生,通过导师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热爱所学专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高年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力所能及的科创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明显提高。

第三,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高级导师摩尔认为,牛津大学导师制成功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关注学生的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及对待知识的独特态度[3]。在“导”与“学”两个方面,本科生导师制主张创新性、反对照搬照抄;强调以宽广的视野、批判的眼光和探究的精神对待知识,而不仅仅满足于传授与获取现有的知识和技能。

三、本科生导师资格与职责要求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面向全体专任教师、双肩挑教师及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其他教师(承担第二课堂导师项目的教师除外),学生包括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全体在校本科学生。

(一)导师的资格

作为一名本科生导师,第一,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或中级(含)以上职称的教师均可担任学生导师。高年级导师必须具备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初级职称的优秀青年教师经推荐可作为低年级导师。第二,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责任心强。第三,熟悉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相关规定,理解学分制的运行机制,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第四,治学严谨、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懂得教育规律,熟悉被指导学生所在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专业及学术指导能力;了解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二)导师的职责和要求

1.导师的职责

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导向”和“导学”,以“导学”为基本职责。“导向”是指导师应对学生思想、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导学”是指导师应该加强与班级辅导员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学业、专业、职业指导。导师的主要职责包括:一是思想引领。导师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解答学生在思想方面的问题与疑惑,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提升思想道德修养、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二是学业指导。本科生导师基本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导师需指导学生熟悉学分制条件下主修和辅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專业基本情况,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指导学生制订个性化的修读计划,并对学生选课、学习进程安排、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等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正确的成才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受到学业提醒或警示的学生给予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制订课程学习计划并督促其严格执行。具有专业背景胜任学生论文选题指导要求的导师原则上担任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三是学术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课外科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文献和信息检索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倡导师积极吸纳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带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大赛,参与科研课题及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四是职业指导。导师要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形势,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学生兴趣和潜力,因势利导,科学合理地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学生就业方向选择和考研目标定位上给予指导和帮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2.对导师履职的要求

第一,导师应关心爱护学生,时刻掌握和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第二,导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专业要求,制订相应的指导计划,撰写导师工作日志,真实记录指导活动,并定期总结工作的成效与不足。第三,导师应遵循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就学生的共性问题召集学生集体指导,个别问题给予“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个性化指导。第四,导师应通过组织研讨交流、专题讲座、座谈讨论、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电子邮件及社交软件交谈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建立有效的联系和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导师的管理

导师的工作由各系主任直接领导,教务处归口管理。学校应成立导师委员会,定期就导师的工作情况、考核、评优等进行研究;各院系设立导师组,组织导师开展经验交流,不断提高指导水平。

导师的考核着重于履职基本情况、成效和学生评价等方面,并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中期检查与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优秀导师”纳入学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年度奖励范围。

此外,各二级学院还可以根据本学院的需要需相应制定本单位导师制具体的实施细则,包括导师的选配与聘任、具体职责、履职要求、学院导师制运行方式和考核方式、经费分配与奖励等。实施细则提交相关职能部门备案,作为学院落实导师制的考评依据。

参考文献:

[1]丁林.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9(5).

[2]涂春花.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新载体[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

[3]杜智萍.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6(6).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