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书院:新时代下思想文化建设的一种积极践履

2018-03-06周堃

文教资料 2017年30期
关键词:新时代

周堃

摘 要: 社区书院是在新时代下厦门市委市政府基于社会治理创新的角度,对思想文化建设的一种积极的践履和探索。社区书院既是带有实验性质的政府项目,又作为实现“共同缔造”理念的工具,更是书院在当代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作为创新的思想建设模式,社区书院在未来面临制度建设、价值引领和内涵深化和独特性形成这三个主要问题,并进一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其现代价值,与家庭教育紧密合作和社会组织的互鉴互通中探索发展路径。

关键词: 新时代 社区书院 可持续发展研究

综合国力是集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自然等功能的系统总和,文化通过价值观传播的高势能、宽辐射、强渗透,带动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的发展,成为综合国力的强大动力源[1]。随着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文化所发挥的能动作用和影响效应亦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习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就我国的文化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重要遵循。

就地方的建设和管理者而言,习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关论述不仅是建设城市精神文明体系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处理城市发展中各种矛盾的引导指针,更是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由厦门市委主导,依循厦门市委市政府“核心是共同、基础在社区、群众为主体”的基本要求,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和组织孵化四项基本功能于一体的社区书院于2015年5月成立了。迄今已依托于厦门市内各社区建立了200余家各具特色的社区书院,开展了大量文化活动,吸引了近百萬人次参与其中。

一、社区书院的功能属性探析

(一)社区书院是“政府项目制”的实践项目。

目前官方将社区书院的建设蓝图表述为“将社区书院打造为‘有品质、有特色、有活力、有实效的精神文化阵地,打造成厦门市基层社区治理的展示平台、文化建设和以德治市的基础性平台”[2]。由此可知,社区书院的成立和运营,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府意志。就法理性质来看,社区书院具有政府项目制属性。

首先,社区书院是作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的文化提升模块的重点工程进行建设的,有着明确的发展愿景和建设规划蓝图。这基本符合了政府项目制中“专项规划—专项行动—专项督促”的基本精神。

其次,社区书院在两年多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社区书院总部(市,中央厨房)—区级社区书院指导中心(区)—社区书院(基层)”三级联动运营体系,这在形式上符合政府项目制新的分层负责体系的内核理念,由此降低行政部门化和公共服务碎片化所造成高昂的社会管理成本。

再次,在社区书院管理体系中,市区两级负责机构的职能主要是任务下达、业务指导和协调督促,而将运营主体落于社区,由基层社会管理组织(街道、社区、村委会)主要负责社区书院的管理运营,这也和项目制社区治理“上层发包—中层分包—基层承包”的基本结构相一致。

最后,在市级职能部门市缔造办的动员和组织下,各社区书院先是获得了前期的硬件投入和场所支持,之后又确立了社区书院聘用师资的经费管理办法,并进一步通过探索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运营情况良好的社区书院进行激励,从而在行政上保障了社区书院的运营。

(二)社区书院是“共同缔造”城市管理理念的实现工具。

“共同缔造”本质上是一种政府主导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长期行动,是一种规模化的组织行为和管理理念,政府如何通过社区书院实现“共同缔造”,可以从知、意和行三个层面进行阐释。

从知的层面来说,政府和群众达成了基本共识:社区书院是互惠共赢的:对政府而言,一方面通过社区书院向公众开放领域从而孵化和管理社会组织确保对社会基层的掌控,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和指导群众对社区共同事务进行自我协商和自我管理减少社会管理成本,再一方面通过社区书院广泛开展服务于政府中心工作的相关课程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在社区的落实。社区书院对群众而言,社区书院不仅满足了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为人群间的不同偏好的文化娱乐活动做了适当的区隔,从而构造了立体的公共区域,更为基层自治培育和民主建设提供了载体。

从意的层面来说,群众在接受社区书院提供的各项精神文化公共产品时获得的幸福感,在作为理事会成员参与社区书院的管理与运营或者作为书院讲师向公众展示自身所长时所产生的自我实现感,以及参与对自己家园环境公共事务时所形成的归属感等,这些通过参与缔造社区书院所产生积极情感凝结成强化群众自身主人翁意识和公民观念的助力;政府在此过程中获得了群众更深层次的认同,并为未来的工作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从行的层面来说,从社区书院的存在类型来看,目前不仅包含了以社区(街道)为主体的公立书院,还包括由个人出资创办的社区书院;从社区书院的管理主体书院理事会的组成架构来看,除了社区干部之外,绝大多数是热心社区事务的社区居民,而且大部分书院的理事长职务一般由居民出任;从社区书院的具体践行表现来看,政府和群众有力合作的行动轨迹贯穿于社区书院全发展环节之中。

(三)社区书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

社区书院不仅继承了“书院”这一古老教育组织名义,更在内涵上与传统书院相互呼应,有明显的延续性和递接性。

首先,社区书院传承了传统书院的教化功能。传统书院最具社会意义的功能就是教化民众,改良风俗。纵观历史上存在过或延续至今的著名书院的发展历史,均留下了其化民成俗,笵导风教的深刻轨迹。社区书院的核心功能就是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有机嵌入到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之中,是为培养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合格公民这一目标而服务的。

其次,社区书院传承了传统书院的讲会制度。讲会是知识分子在书院自由探讨,阐发义理以此推动学术积累和理论创新的重要方式。在明代心学兴盛时期,讲会制度更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达到了“穷乡邃谷,虽田夫野老皆知有会”的程度[3]。社区书院施行的群众自我教育的教学模式,旨在激发民间知识活力,以社区书院为载体将个体的身份认知由“单位人”转化为“社区人”,号召社区居民踊跃授课,为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endprint

最后,社区书院传承了传统书院的自觉精神。纵观千年的书院发展史,随着时代的变更书院经历了数次的兴废,但每次都能在重新发展获得比之前更强大的力量,发展规模更庞大、管理规制更完善、社会影响更广泛和文化内涵更丰富。关键在于书院的主要建设者即传统知识分子始终秉持儒家思想的自觉精神。社区书院中的自觉精神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已经流变为志愿服务精神,行为主体从传统知识分子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主旨内蕴则演化为充满时代感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作用关系从传统书院中的“施舍与接受”关系转化为现在的合作互利,互助共赢。

二、社区书院未来发展需重視的问题

(一)社区书院的制度建设的探索。

社区书院的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保持运行框架和管理架构的生机活力。在相应的场地、硬件和信息化软件等物质条件已经到位的情况下,规制建设就是社区书院目前所要着力的重中之重,只有建立起以运行有序、节制有度、执行有力、落地有效为原则的社区书院规章制度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确保社区书院建设的底盘。

运行有序,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央厨房”社区书院总部的能动性,保障市级社区书院总部—区级社区书院指导中心—基层社区书院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避免公共文化建设中常见的部门化、低效化和碎片化问题的发生。在“中央厨房”的斡旋下,上级指令能够准确无误传递到整个社区书院系统,下级意见能够及时有效反馈到上级管理机关,并进一步使各社区书院日常工作得以量化,从而纳入社区书院总部所掌握的信息平台管理之中,保证对上级指令的执行到位,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依据。

节制有度,关键在建构针对全市社区书院一套规范化运行模式,使所有书院都能在此模式框架内进行日常活动。在于彰示政府要求和行为底线,使各个社区书院明确“必做的部分”;理解“选做的部分”,清晰“不可做的部分”,领会“可做的部分”。

执行有力,关键在于建立相应的督查运行机制、绩效测评机制和激励工作机制。督查运行机制以针对全市社区书院的规范化运行模式为依据,对社区书院的各项具体工作进行检查。绩效测评机制是社区书院的政府项目制属性的落实,它一方面是对社区书院的管理常态化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是通过运用一定的量化指标及节制标准对社区书院实现既定目标的综合性评价从而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推动进程。激励工作机制是为了调动参与社区书院建设的个人和组织的积极性。

落地有效,关键在于对创建社区书院的根本目的全面审视,所谓的“有效”不但指代社区书院数量、活动开展次数、师资人数和参与居民人数等工具指数,更重要的是社区书院是否降低了当地的社会管理成本,是否改善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是否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公民意识,以及是否使得其他参与社区书院的组织和个人从中实现了目标等。所以,落地有效不仅指社区书院的运行效率,而且指其行政效能和社会效益,这才是共同缔造的应有之义。

(二)社区书院的价值引领的构建。

社区书院作为新时代下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载体,集合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和组织孵化四项基本功能,其中学习教育功能是重中之重,只有充分发挥学习教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渗到社区文化之中,成为指导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实现对居民意识形态的引领和提升,形成共有的价值认同,才能使居民所开展的文体活动自觉脱离低俗趣味,协商议事成为决定公共事务的可靠途径,居民自组织成为正能量的聚集之地。居民通过道德教育和学习通识,具备了一定的成为现代公民的价值观和知识基础,但仍要通过开展文体活动,对公共事务进行协商性解决,自行组成社团等一系列过程的历练社会技能,并进一步巩固主体意识,才能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精神、现代道德和现代素质的新公民。

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社会的价值引领,反映到社区书院的具体实践中: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共同缔造之间的关系。这就必须加强社区书院的党建工作,在社区书院中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理事长负责制,并以此作为社区书院的根本制度,确立党组织在社区书院的领导核心地位。其次要正确处理思想教化和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社区书院作为一种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教育机构,就脱离不开作为意识形态阵地的本质,一定要明确自身的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如果社区书院只是一味迎合群众喜好,那么社区书院就沦为居民打发闲暇时间的场所,失去了创建本意和根本内涵。最后要正确处理包容开放和主动作为之间的关系。以现在社区书院开展得十分红火的国学讲堂为例,目前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群众都很重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践行,对于社区书院自发开展的各种国学活动应该予以鼓励和包容,但是这并非是自由放任。因为国学本身有其历史流动性和政治敏锐性,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改良才能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所以社区书院应该在包容开放的基础上主动作为。

(三)社区书院的内涵深化和独特性的形成。

社区书院应在现有的社会治理的理论框架尤其是文化治理上做出进一步深化。社区书院以独有的属性衔接了传统与现代,将书院这一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播撒于社区这块现代沃土之中,社区书院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社区书院闪耀着社会治理创新的想象之光,在文化自信这一时代旗帜之下直面基层社会问题与矛盾,从思想教化这一角度出发求索问题解决路径,最终形成独有的文化内涵。

社区书院应在社区文化站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超越。应以三点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第一,所谓的超越社区文化站并非是否定其工作,而是从思想教化的角度出发,将社区文化站提供公共精神文化产品的功能优化和提升为书写和积淀居民伟大的生活实践,纪录时代进步,在传播真善美中弘扬社会正气新风;第二,社区书院必须时刻将促进社区居民个人综合素质发展和培养公民意识置于核心,这就要求社区书院在具体实践中比社区文化站加大道德教化和社区教育的力度,提高道德讲堂和通识讲座的质量,增加数量,改变社区文化站“娱乐性过强”的刻板印象;第三,要立足于社区书院独有的全市视野和本身的规模效应,统筹各项文化资源下沉至社区,在系统内部通过联动、调配和整合完成社区书院之间的资源互补,在系统外部则通过行政力量引导高端资源进入社区,开发社区文化中的精品和佳品。endprint

社区书院应在传统书院的基本内涵上做出时代性的创新。社区书院传承了传统书院的基本内涵,但在实践过程中社区书院必然会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书院的发展之路。从历史的横断面考察传统书院,可以看出传统书院就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主流文化。时间转回现在,习总书记所论述的文化自信正是当前中国人生活和奋斗的时代依据,作为书院在当代发展的创新形式之一的社区书院所要传承的时代精神就是文化自信中的三种主流文化,即社区书院不仅和传统书院同样要传承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弘扬党带领人民群众在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过程中孕育发展的红色革命文化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新时代下社区书院可持續发展的对策

(一)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载体。

国内书院学者肖永明曾系统而细致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和书院之间在社会历史变迁中协同发展的关系[4]。在新时代,如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价值进行有力挖掘,并有效利用,则将极大强固社区书院的文化特性。

首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美德传统,并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美德传统的过程中自觉剔除和扬弃封建糟粕。道德教育是中华传统的核心,融通传承中华传统道德是社区书院着力基于中华文明道德教化的必要条件,创新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则是保证符合其当代社会性质和时代精神的基本前提。其次,社区书院以培育现代公民为己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现代公民的道德标准,这与传统文化中儒家君子修身所秉持的“礼义仁智信—忠孝节勇和”五常五德伦理观有所呼应,甚至可以说公民就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君子。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如何成为君子,如何选拔君子,以及如何培养君子做出了深刻的总结和提炼,值得社区书院学习和借鉴。最后,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社会正是以家庭结构为核心,地缘结构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的语言和文字作为群体之间的补充和链接的。从传统文化思想中汲取精神力量,以此作为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尤其是伦理问题的解决利器,是劳动人民长久以来养成的思想习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民间不断兴起的国学热、书院热甚至是私塾热及遍布全市社区书院的国学讲堂和读经班等,这些彰显了在人民群众心中对于儒家思想是深入骨髓和割舍不去的,这些都反映了广大群众真实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社区书院制定接下来的相关规划所不能忽视的。

(二)与家庭教育紧密合作,共同做好体制内教育之外的补充教育。

社区书院是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新形势下社区书院要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强化各项课程的教育效果,真正走进居民心中,则必须和家庭教育建立有效和广泛的链接。

第一,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而家庭则是社区的主要组成单位,作为个人的居民绝大多数包含在家庭这一单位之内,家庭是个人社会化进程的第一站,并在之后的人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支持了社区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家庭影响居民个人这一结论;第二,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普通学历教育的重要补充,着力点均落实于道德教育,家庭教育是德育的奠基课堂,学校教育是德育的主题课堂,而社区教育则是德育的宏观课堂,所以两者的教育目标和教学逻辑是高度一致的;第三,自十八大以来,中共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庭和家风问题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均将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训家规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及建设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是家风家训家规的培育载体,社区书院推动家庭可谓是恰逢其时,能够获得相当的资源支持和行政响应,并进一步能够将社区书院的活动与各级单位所开展的廉政主题活动相结合;第四,随着居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学校教育无法满足学者和家长的当下期待、居民家庭旧矛盾转化和新矛盾迭及乡村家族生活的重建等具体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诚然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和社会资源的调度,但亦需要家庭教育的深度参与,以此激发了大量的社会需求,这就为社区书院在日后活动开展方向指示了一条路径。

(三)关注社会组织的发展动态,在竞争和协作中保持生机和活力。

作为一种积极和主动的社会治理创新和探索,社区书院虽然带有一定的社会实验性质,但是要在之后的发展逐渐形成稳定的机制和体制,作为一个固定项目在社区乃至更广泛的社会范围扎根,成为居民真正的精神文化家园,就要时刻规避三种脱节:一是要规避和现有政府工作脱节,政府的引领和支持是社区书院的立身根基,一旦脱离了政府工作,社区书院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二是要规避与绝大多数居民实际需求脱节,能够精确与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标是社区书院的价值体现,如果无法对标需求,则社区书院的发展就会丧失主动性,各项活动就逐渐变成政府的自娱自乐,就谈不上作为主导和引领群众的精神文化阵地。三要规避和社会的发展现实脱节,社会发展现实决定了社区书院未来发展的方向,对社情的准确把握将促使社区书院能够不断调整策略以保持先进性,一旦与现实社情脱节,社区书院的发展就会丧失活力,发展陷入自我循环。

就第三种脱节的规避而言,实际上是要社区书院的建设者们摆脱两种思维误区,一种是“政府万能论”,认为有政府支持的社区书院能够包办一切,不关注相关社团组织的动向,也不进行对外交流合作;而另一种则是“政府无能论”,忽视社区中出现的一些新事物新问题,认为不在自己的业务范围之内,将解决的主导权轻易让渡出去。对社区书院来说,社团组织是现实社情一个十分重要的具象,对于社区书院掌握社情民情,从而拓宽视野和优化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区书院和社团尤其是文化与教育领域的社团存在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两者在业务和对象的一致性使社区书院有了竞争对手,这促使社区书院必须不断改进工作才能保证优势;而相关社团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实践中的得与失经验,则是社区书院借鉴和学习之镜;更重要的是,社区书院和社团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为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

参考文献:

[1]石振方,刘继生.文化力与综合国力关系研究[J].人文地理,1999(3):42-44.

[2]厦门文明网.社区书院简介[EB/OL].http://xm.wenming.cn/zt/sqsy.

[3][明]钱德洪.惜阴会语[A].徐爱、钱德洪、董沄集.钱德洪语录诗文辑佚[C].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76-177.

[4]肖永明.儒家.书院.社区—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5-16.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社科类教育科研项目“文化自信视野下的当代书院内涵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AS171032)阶段性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