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语文课堂,让教学充满语文味
2018-03-06黄海滨
黄海滨
摘 要: 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让特有的语文味回归课堂,还原语文的本真,从而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也让教学充满语文味。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主导作用 大语文教学观 规范教学行为
“语文是百科之母”,作为基础工具的学科,它必须有一套重要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用语文原汁原味的教学方式创造本真的课堂,还原语文味。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多年以来我秉承着该教学理念,并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实践着。
一、在具体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学会学习的道路上,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体会到“爱学”比“学好”更重要,要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坚韧不拔地追求新知,启发学生掌握学习的金钥匙。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及大胆的创造精神,创设一种让学生爱上语文的教育模式,在工作中,不断追求教育教学的高境界,还原语文最本真的课堂。
在具体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并非照本宣科,而是主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改造,突出教师的指导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一系列内容、重要环节、关键步骤精心设计,编制活动的过程,帮助和引导学生愉快地进入活动状态,并积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活动中的知识,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通过以上做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没有削弱,其主导作用反而加强了,同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二、在具体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确立大语文教学观的思想。
1.精心选编、组织语文教材外读物,作为广泛学习的材料。
语文教材以精讲精学为主,所选读物则为泛读的材料,既便于学生将在精读教材中习得的方法进行迁移巩固,又便于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巩固识字,开阔眼界,积累语言,增强语感。因此,我所选读物的题材广泛,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又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易于感悟和理解,既有思想性和人文色彩兼美的名家名篇,又是学生的习作。只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就纳入了泛读的范围。例如:在三年级时,注音读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便逐渐向适于学生阅读的《少年文摘报》《快乐语文》等报刊及《柳林风声》《鲁滨孙漂流记》等入门级儿童读物拓展,电台、电视台的新闻等都可以纳入学生的阅读范围。每天讲一个新闻,每周背一首古诗等,则可作为扩大学生阅读面。到了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水平,我放手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读物,只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就指导学生阅读,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阅读中国的古典名著、科技书籍等。
2.精心创造适宜的语文学习环境。
语文教学特别注重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学生知识背景的激活,学习气氛的烘托。适宜的活动环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理解知识、锻炼能力。我充分利用教室四面墙上有用的空间,根据类别布置教材中语文知识要点和课本以外丰富的内容,让教室的四壁“说话”,创造良好的学习语文氛围。例如三年级时教室内布置的“语文大观园”——语文小知识、谜语、歇后语等及一学期教材知识的要点;“我是自信小作家”——展览每一位学生的习作,只要习作比原来有进步,就给予表扬,并以激励的符号醒目地打在每一篇习作上。四年级教室内布置的“学习步步高”——展示学生的学习笔记、读后感等;“知识宫”―语文知识摘录、名家名篇欣赏等。课上,我还根据教学的要求随时利用墙上知识进行活动教学。
3.开展生动有效的语文活动。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最怕的是一味地关在教室里,我们班每周安排一节语文综合活动课,根据年段的要求,将一学期或一年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利用精心设计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快乐地活动起来。另外,组织了多个语文兴趣小组,如书法组、表演组等,经常举行“百灵鸟小舞台”、“语文碰碰乐”等活动,表演童话剧、课本剧是经常的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逐步由老师组织变为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组织。三年级以古诗文配画为每天必修内容,让画中诗、诗中画完全融合,有效培养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到了今年,包括课本剧的创作都列为学生自己动手的范畴。将活动内容与学生生活、与学生关心和熟悉的人或事密切相关。其实学生获得知识并不难,怎么从知识中找到“金子”,去掉水分很难。教师只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将原本包办代替的事情心甘情愿地巧妙地“傳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寻找“金子”,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何乐而不为?这就是教师多年以来所追求的最本真的教学。
三、在具体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1.激励策略。
在教学中我时常发现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怕读不好,说不好而不说,不读也不问的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尊重和成就的心理需要的满足可以转化为接受驾驭的一种动力,尊重学生的突出表现是把学生当成一个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人。因此,我尽量用良好的教学态度和情绪影响和感染学生,特别是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告诉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意见不正确也没关系,大家都是在学习,只有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我专门设计了一张智慧卡,奖励那些在学习中持有不同意见,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对别人的意见提出问题的同学。二三年级此项活动刚开始运作时,一张卡要很长时间才能填满,有的学生不会提出不同的见解,习惯性认为老师、书本上说的就是真理,有的学生有顾虑,心里明明有别的想法,却不敢公开提出。针对这种情况,只要班里有一个学生提出一点点不同见解,我就及时当众表扬,并当场在他的智慧卡上填写评语,念给全班同学听。久而久之,学生手里的智慧卡越攒越多了。
2.与学生合作的策略。
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处事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性格产生隐性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实施教学民主,构建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为学生树立善于合作的楷模。我在实施语文教学活动化中,始终让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得到诱发和补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了解他们知识结构的现状和学习心理需求,努力做到学生怎么学乐学、会学就怎么教。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心理互换。例如:刚开始的语文教学中,我为尽量争取增大一堂课的知识容量,语速较快,后来与学生课下交流,听了孩子们的反馈后,在后来教学中尽量站在学生角度考虑教学节奏。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教学民主对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成为学生形成合作精神的先导。
例如:在排课本剧时,我在表演活动中是演员兼导演,而不是观众。表演活动是发展思维及语言的有效方法。在表演中,教师的积极参与更能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
另外,我们还组织了打擂式活动,它是训练智力活动内化的有效途径。在语文课堂中,有机穿插带有竞赛因素的学生活动,或以个体为代表,或以集体为基本单位,通过竞争挑战决定群体胜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思维调整到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这对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团队精神,体会团结合作的作用具有积极影响。这样,学生知识与能力活动内化过程会明显加快。我经常在语文教学中,以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看谁背的古诗多”、“摘抄的优美语段多”、“积累的成语总数多”等擂台赛;以个人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段落背诵接龙赛”等;在活动中学,学生乐于学,充分激发了自信心,确确实实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活动中既是指导者又是合作者。实验活动的特殊功能是在教师指导学生的操作过程中,“生产”出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实验的操作活动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现,是智力操作的外化。
总之,我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交往氛围中达到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还原了语文最本真的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了语文味。
参考文献:
[1]杨爱华.回归本色,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对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作文教学研究,2010(02):108-110.
[2]陈莲英.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5(11):114-115.
[3]李骏.小学语文课堂的核心回归[J].教育,2015(47):56-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