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例式”写作教学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2018-03-06林世凤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瀑布样子习作

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课堂。“范例式”写作教学的课堂,聚力于习作的教学重点,致力于学生的语言实践,倾力于写作指导、讲评、修改的有机融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 “范例式”写作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处理好着眼点与着力点的关系

1.从“大”处着眼

所谓“大”就是从更大的视野、更大的空间、更大的范围着眼,让范例发挥更大的功效。

(1)从更大的视野着眼。写作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悟出“写什么”和“怎样写”,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愿意写、乐于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精心选择写作范例,让学生产生写作期待。如人教版《语文》五年下册第二单元写《童年趣事》,可用教师的下水文点燃学生好奇、好胜和期待的心理,延缓范例的链接,延长范例的功效,达到“欲擒故纵”的效果[1]。

(2)从更大的空间着眼。范例不仅仅在表达方法上提供借鉴与创生,还可以在写作素材上产生“唤醒”和“顿悟”。如人教版《语文》四年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的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可用《狐狸》这首诗导入:“你是一只小狐狸,/ 聪明有心计。…… 我喜欢你, 狐狸!/ 你的狡猾是机智,/ 你的聪明是有趣。/ 不管大人怎么说,/ 我喜欢你!”这首诗颠覆了传统的观念,改变了固有的思维,原本狡猾、欺诈的狐狸,变成深情赞美的对象,成为聪明、机智的化身。这一范例给学生思维上的一种“顿悟”, 原来每个事物都有优与劣的两面,拓宽了他们选材的空间。

(3)从更大的范围着眼。从更大的范围着眼,意在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提高他们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如学习多角度描写“分述”,要从总分式的结构这个“大”处着眼,让学生悟出总分式有三种呈现形式:总分式,如《牧场之国》;分总式,如《乡下人家》;总分总式,如《索溪峪的“野”》。从学生的写作窘境出发,充分发挥范例的功效,让学生悟出写作首先要站在“篇”的高度思考,才能既看到“森林”,又见到“树木” [2]。

2.从“小”处着力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的智慧“舍得”。教师“舍”去“每篇”习作应有的常规元素,着力在“这篇”习作的训练重点上引导、难点上突破,做到一课一得。这里“一得”是指每一节课聚焦“一个核心目标”, 从指导到讲评到修改都围绕“一点”着力和发力。这样的“一点”不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是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写作实践中,语文素养得到了扎扎实实的提升。如 “写一个场景”(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习作),要求“写的时候要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场景由“面”与“点”组成的,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虽然教材中第一次要求写场面,但在之前训练的叙事或写人的习作中几乎都是由一个或几个场面构成的,对场面描写已经比较熟悉了。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着力点应在“点”的描写上。通过范例,让学生悟出“点”的不同描写方法。

(1)逐一描写“点”。有的场面人员较少,且各有突出特点,适用“逐一”的方法描写“点”。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的第二自然段对五位壮士进行的描写,教师可以提供不同场面的照片,让学生判断哪个场面的“点”适用逐一的方法描写,哪些不行,为什么。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选择,从而不断明晰了“逐一”写“点”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说出哪些场面的“点”可用“逐一”的写法,如扳手腕比赛,乒乓球决赛,羽毛球决赛等场面都可用“逐一”写“点”,从而让学生真切领悟何时运用“逐一”写“点”的描写方法。

(2)部分描写“点”。这样的场面往往人员众多繁杂,但各部分人都有相同的特点,把表现相同的“这部分”一起写。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中 热闹场面的“点”是这样描写的:有的得意洋洋,如“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左顾右盼,如“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有的异常兴奋,如“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

(3)个体描写“点”。 场面中只有一个人,或聚焦场面中表现特别出色的一个人,他(她)是这群体的代表,适用此法来写“点”。如《狼牙山五壮士》中英勇跳崖的场面重点写了班长马宝玉。马宝玉既是跳崖的倡导者,也是跳崖的带头者,他的言行举止就代表五壮士。

二、处理好知识概念与写作技能的关系

1.知识概念贵在精准链接中运用

知识概念直接指向儿童的言语表达,直面儿童言语表达的困境。因此,知识概念的呈现是具体的,是可操作的,是以“方法”“策略”的面目出现的精准知识。“范例式”写作教学跟阅读课有所不同,阅读课中的方法规律是通过实践提炼、加工、概括出来的,重在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探索到发现的过程;范例教学的方法规律可以较快获得,重在让学生尝试运用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语言形式中获得语言智慧。因此“范例式”写作教学中的知识概念获得过程可以简单些,常常通过复习的方式呈现。因为这些范例在之前的阅读课中学过,重点在于把范例中悟出的方法应用到具体的习作中。如写一篇观看瀑布的习作,可用《观潮》作为写作范例,让学生快速获取最核心的写法(表1)。

学生从表格中能快速获取《观潮》最主要的写作方法,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让学生精准链接。一是链接描写重点。作者从“观”和“潮”这两方面写,从而让学生悟出拟题目的方法,同样这篇习作也可以用“观瀑”“听瀑”“壮哉,瀑布”作为题目,让学生学习紧紧围绕题目写的方法。二是链接描写角度。作者从“潮”的样子和声音、人们“观”的期待与兴奋这些角度来写。同样,写瀑布也可从这些角度去写。三是链接描写顺序。本文是按照潮来前、潮來时、潮来后写的,同样,写瀑布可以从“远听瀑布声音” “近看瀑布全貌”“来到瀑布脚下仰望”这些方面写的。

有的知识概念链接一次往往不够,还要多次链接,灵活运用。如写瀑布,可以再链接叶圣陶写的《瀑布》的描写顺序:先写远听瀑声,再写近看瀑形,最后写站在瀑布脚下仰望,从声音写到样子,从而体现瀑布的壮观。endprint

2.写作技能须在反复实践中形成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如果仅仅让学生明白“怎样写”还远远不够,还很难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教师还要借助范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写”和“为什么这样写”,才能实现有效的语言实践。通过范例引领,让学生悟出平常不注意、或不清晰、或不明白的写作方法,才是有用、有效的方法。如《观潮》中学生只知道从声音和样子写潮水,不清晰、不明确,或根本不知道为何采取不同的方法写声音和样子,还没有形成写作技能。作者在写潮水的声音和样子时采取多种方法:一是潮在远处时,先写声音,后样子,而且交叉着写。这是根据事物特点决定的,还没看到样子就已听到声音,可见潮水之壮观;声音与样子交叉写,突出潮水的声音越来越响,样子越来越疯狂。二是潮来到近处时,先写样子,后写声音,而且分合写。开始“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瞬间“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刹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可见潮水的形瞬息万变,蔚为壮观。因此作者对“近些”“再近些”“越来越近”的潮水样子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而这时的“声音”没显著变化,所以作者把“声音”合起来写:这样写既根据事物的客观因素,又体现作者的表达需要。因为本文的题目是“观潮”,并非“听潮”,故把潮水的样子当作重点来写。三是潮过后,只写样子,没写声音。因为潮水恢复平静,声音戛然而止。学生由此受到启发,在写瀑布时何时先写声音后写样子,何时先写样子后写声音,何时交叉写,何时分合写,他们已了然于胸。 吴忠豪教授指出:“儿童的母语学习一靠积累,二靠实践。作文教学不能无视这样一种规律,否则就要碰壁。” 可见写作能力必须在语言情境的反复实践中逐步形成,而语言实践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写景物时先写声音还是样子,可以依据事物的特点,也可根据表达的需要。

三、处理好指导与评改的关系

1.实现“导”与“评”的融合

传统的作文课把指导与评改截然分开,一周两节的写作课,一节为写作指导课,一节为写作评改课,或这周为指导课,下周为评改课,从指导到评改的周期太长,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简化指导过程,增加评改环节,实现指导与评改的融合,是写作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1)指导过程要简约。简简单单教作文,需要教师高度凝练的教学思想,尽显教师的“舍得”之道,凸显教师对语文教学大道至简的深切认识。其一,教学环节要简化。一节作文课尽可简约教学环节:激发兴趣 → 重点引导 → 练习片段 → 师生点评→ 学生自改。其间的引导、练习、点评、修改都紧紧围绕训练重点,突出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凸显写作能力是经过实践而习得。如五年级《童年趣事》的习作指导课,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写出“趣”,着实简化课堂了的环节:激趣谈话,拨动“趣”弦 → 范例引领,悟出“趣”点 → 片段练习,写出“趣”点 → 点评修改,尽展“趣”点。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足时间,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的多。其二,教学手段要简单。写作范例的使用为教学手段的简单提供了可能。如写“童年趣事”,可用《冬阳·童年·骆驼队》作为范例,让学生悟出童年什么事是有“趣”的,怎样突出“趣”,为什么有“趣”(表2)。

(2)评改指向要明确。人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每一次习作都提出“自改”的要求,但遗憾的是并没有“评改”的标准。如果每一次都从习作要求中选取一个重点,有机渗透一些习作评改的知识,学生就会在自改中逐步培养评改能力。如学生写完《童年趣事》后,在评点时先让学生找出习作中的“趣”点的描写,明确修改方向;接着再次引用范例,让学生比照,悟出用什么方法把“趣”写具体;最后运用范例写“趣”的方法进行逐一修改。采取何种形式修改呢?课文习作中提供了三种修改方式:一是小组合作改,如“写完以后可以读给对方听,再根据别人的意见改一改”。对初学修改者,多采取此法,让同桌或小组(前后四个)修改。二是自己独立改,如“写完以后读一读,有不满意的地方认真改一改”,此法适用高年级学生。三是同桌交换改,如“可以与同学交换改一改”。改什么,把每一次的训练重点作为修改的目标,利用范例指向重点进行修改。

2.追寻“评”与“改”的交互

构建“讲评 → 修改 → 讲评 → 修改”的评改交互课堂模式,让讲评和修改交替进行,实现讲评和修改的多重交互,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的课堂。

(1)初次修改:从“无”到“有”。学生年龄相仿,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共性的。评改阶段聚焦一两个“点”,攻克难点。如《童年趣事》,学生只知道通过正面描写“趣”,不懂得通过侧面描写来衬托“趣”,此时可再引用范例让学生悟出何为侧面描写。如写父亲听“我”说铃铛的用处时,不禁笑出声来,来凸显“我”的想法充满童趣。

(2)再次修改:從“有”到“细”。经过第一次修改,训练重点已呈现,但往往出现粗糙、干瘪的现象。第二次评改的目标应指向细节描写。如学生已加上“笑”的描写,但过于雷同,毫无活力。若能再次链接范例,评改定能进入佳境。如《红楼梦》中“刘姥姥的表演引起众人大笑的场面”可谓“笑点”描写的典范,此时介入范例,学生方能从中悟出“笑”的细节描写方法。一是用不同形式写“笑”,如总分式、点面式、并列式、逐一式等方法。二是用不同角度写“笑”。有的注重“笑”时的动作,有的着力“笑”时的神态,有的侧重“笑”时的语言,有的则采用交叉的方法写,如动作+神态式、外貌+语言式、神态+语言等。三是写不同情态的“笑”。如湘云疯狂的笑,黛玉矜持的笑,王夫人忘情的笑等。而且主人的笑和奴仆的笑也不同,主人的笑是尽情的,奴仆的笑则是拘谨的,是“蹲”着笑,是“躲”着笑……所有的“笑”组合起来就是一幅绝妙的群乐图。此时让学生再改“笑点”,定会声态共现,活灵活现。

参考文献

[1] 林世凤.写作范例运用的时机应适当[J]. 教学与管理,2016(8).

[2] 林世凤.范例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然价值[J]. 教学与管理,2016(2).

[3] 林世凤.“范例式”写作教学的价值坚守[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猜你喜欢

瀑布样子习作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一起看瀑布
瀑布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子呢!
最想要的样子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之《少年,来玩我吧!》
瀑布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