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大数据”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性

2018-03-06沈澄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入学大数据作业

沈澄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研究与应用越来越普及,对教育事业的影响越来越深远。现在越来越多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采用大数据技术监测本地区学生的学业水平、身体发育与健康状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活动时间与学习习惯等,用于制定本地区的教育事业绿色发展指标,指导本地区各级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益。

大数据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数据量非常大的数据,即海量数据、巨量数据。对于广大的一线教师,这样的大数据好像只适用于宏观层面的分析与运用,我们普通教师既无法获得这样海量的数据,更无法利用这些数据。但如果使用我们能收集到的、体量不是很大的“大数据”,对学生学习行为、对教育教学过程与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也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运用学生信息“大数据”,提升学生管理的针对性

在学生入学时,学校要收集学生相关的信息用于学籍管理系统的填报。这些信息数据就是很好的“大数据”,有效地分析、研究、使用这些数据,对学生管理、教育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1.通过学生入学信息数据可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进行差异化教育,实现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独生子女问题对于教育者而言是比较重要的,而对于农村学校教师来说,那些留守的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环境特别值得关注,以便有针对性地教育管理不同类型的学生。

我们可以对学生入学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第一时间掌握这些信息,了解哪些学生是独生子女、哪些学生是留守儿童、哪些学生父母离异、哪些学生是孤儿等等,从而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2.通过学生入学信息数据可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使贫困学生得到政府及社会资助

目前还有少数家庭因种种原因导致经济困难。针对这些贫困家庭的学生,有关部门每年都进行资助。为了让这些资助的资金落实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入学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家庭人口中的劳动力数量、工作情况决定家庭的经济收入。我们对学生入学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出每个学生家庭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及其工作状况,就可以初步筛选出贫困学生对象。然后通过家访进一步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最终确定需要资助的名单,从而使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资助。

3.通过学生入学信息数据可以了解学生身体情况,对特异体质学生倍加关注,让他们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一些学生由于遗传、生病、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任课教师要及时掌握情况,对那些特异体质的学生多加关注。尤其有些学科的学习,部分特异体质学生可以不参加。

学生的身体问题有些是显性的,如身体残疾等,可以直接看出来;但更多的是内隐的,如心脏病、癫痫等等,外表看来好像是正常的,但实际却患病。关于学生的身体情况,在入学时也要收集相关数据。我们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就可以了解学生的体质情况,以便重点关注那些特异体质学生,让他们能健康成长。

二、运用教学过程“大数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我们用大数据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根据统计结果改进我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收集、整理學生在课堂上举手次数、回答问题次数与正确率等数据,改进教学设计

在小学的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的举手次数、回答问题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以及相关知识掌握得如何。如果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就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当然举手发言的学生就少了;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互动或者设计的问题不合理,学生回答不了,也就没有学生举手了;如果学生对老师提的这些问题没有理解,回答的正确率就不会高。如果一堂课像这样的话,那么这堂课肯定是低效的,那就需要我们老师改进教学设计,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设问的合理性、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我们可以在上课前发记录表(为了体现数据的客观性,记录表不记名)给学生,让他们记录自己在课上的这些情况:老师提问后举手的画横线、回答正确的打钩、回答错误的画小圆圈,下课后自己统计好数据交小组长,小组长收齐统计后交给老师。课后老师将学生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就可以看出课堂上哪个问题举手的学生较少,哪个问题学生回答的正确率较低,在下一课的教学中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改进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收集、整理课堂教学环节所用时间等数据,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一堂普通的新授课由导入、新授、反馈、小结、练习等主要环节构成,我们可以通过记录、整理一堂课各个教学环节所用时间、学生课堂反馈情况等信息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分析各环节时间分配的合理性,使课堂效率最大化。如果某个环节所用时间较短,且学生反馈的情况不理想,那么就需要延长教学时间,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我们根据大数据统计情况,就可以改进我们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结构。

如何记录、整理课堂教学环节所用时间、学生反馈情况等信息数据呢?可以请同轨老师带计时器(可用手机的计时器)来听课,请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及时将课堂上相关的信息数据填入相应表格。课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定量衡量、评估各个教学环节,改进不合理的时间分配与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率。

三、运用学生作业“大数据”,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

学生每天都要做作业,老师每天都要改作业,老师要做有心人,学会发现数据、收集数据,进而分析、研究数据,用于改进作业设计、布置过程与方法,提高作业有效性。

1.收集、整理作业“大数据”,提高作业的适用性

备课时老师们都要设计作业,如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等,每天给学生布置些什么作业呢?目前老师们的普遍做法是,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应教学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现在市面上的练习册五花八门,但这些练习册上的题目是否适宜学生去做,是否适宜本班学生去做,可能许多老师从来没有去认真考虑过。

我们老师要做有心人,从各类练习册中选择那些贴合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内容、具有练习价值的练习题,组建作业“题库”。虽然这个“题库”数据量可能不是很大,但足以构成作业“大数据”。老师在备课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汇总,梳理出最适合本课内容的作业,在课堂上让学生练习或布置学生家庭作业,就能避免学生作业中出现偏题怪题,这样的学生作业是实用的,也是有效的。

组建作业的“题库”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很方便地生成单元检测试卷、学期检测试卷,这些检测试卷可能比那些现成的、统一的试卷更适合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

2.收集、整理批改作业的“大数据”,提高作业的针对性

由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不同,作业错误情况也不同。批改作业时,老师要做有心人,记录每道作业题有哪些学生做错、分析学生做错的原因以及针对做错情况进行相应的后续教学等等信息,将这些信息数据收集、整理、汇总,形成批改作业“大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组别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减少作业的重复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每当一个单元的内容教学完成后或是学期快要结束时,对批改作业的“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很快知道全班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了解每个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程度,精准了解某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在哪里,等等,这样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补差,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业水平。

“十三五”期间大数据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对大数据的认知水平,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性。

[责任编辑:白文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入学大数据作业
入学通知书
快来写作业
五行真经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